APP下载

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2017-05-0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服包块附件

林 雯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林 雯

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组40例予中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慢性盆腔炎;中药内服;灌肠

盆腔炎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若炎症反复发作,则会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进而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1]。目前西医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尚无确切疗效[1],笔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年龄22~45岁,平均28岁;病程4月至10年,平均5个月;患者均已婚;疗程均为30d。其中发病原因分别为人流术后37例,放、取环术后16例,产后6例,其他原因者21例。痛经者27例,曾患宫外孕者34例,继发不孕者15例。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附件增粗者68例,扪及附件包块者29例,子宫或附件有触痛者66例。B超检查:子宫或附件有炎性病变者58例,盆腔有炎性包块者27例,有盆腔积液者59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就诊病例均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1]中的标准确诊。均有下腹一侧或两侧不同程度的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伴压痛,还可触到单侧或双侧炎性包块或囊性包块,活动受限,压痛;子宫一侧或双侧的宫旁结缔组织片状增厚、压痛。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基本方: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红藤15g,败酱草30g,蒲黄10g,五灵脂10g,元胡10g,川楝子10g,苍术10g,苡仁30g,小茴香10g,桑寄生15g,续断20g。随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腰酸痛甚者加杜仲、狗脊;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者加金银花、蒲公英、黄柏;下腹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皂角刺;输卵管不通者加路路通、甲珠。两日1剂,3次/d,饭后温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灌肠治疗。灌肠方:丹参30g,紫花地丁15g,制乳香、没药各20g,香附、赤芍、黄柏各10g,红藤20g,蒲公英、败酱草、冬瓜仁各30g,皂角刺30g。水煎浓缩100~150mL,冷却至39~40℃左右,装入一次性灌肠袋。于经净后第3天开始灌肠,10d为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给药前应尽量排空二便,于睡前缓慢灌入肛门。尽量延长保留时间,保留至次日清晨者疗效更佳。

1.4 疗效判定 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子宫、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附件增厚,炎性包块等)消失,B超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附件的粘连及压痛减轻,包块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妇科检查、B超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因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使盆腔内结缔组织增生、粘连、包块形成[1]。治疗的关键是使增生和粘连的组织松解,促进炎性渗出吸收,加速包块消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因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阻遏气血运行,迁延日久所致。湿热蕴结为其主要病因,病程日久,湿热与瘀血夹杂,导致病情迁延难愈。本病属中医“腹痛”、“带下”、“不孕”、“症瘕”范畴。

内服方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止痛为主,方中红藤、败酱草、苡仁清热利湿,元胡、川楝子止痛;路路通、皂角刺化瘀通络。盆腔内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药物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的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盆腔血管扩张,既改善了血液循环,又可使药物充分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故予灌肠方以活血散结、清热除湿,通过局部温热和渗透作用,使药效直达病灶,改善局部疼痛与炎症症状,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组织粘连消退,包块缩小。两种方法合用,共同促进盆腔炎症的松解与吸收,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58-264.

[2]罗惠文.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8-111.

林雯(1977-),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妇科。E-mail:280105948@qq.com

R711.33

A

1007-8517(2017)08-0109-02

2017-02-18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内服包块附件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德国军队使用的手枪套及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