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俞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50例

2017-05-0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肺型火罐小儿

赵 莉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肺俞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50例

赵 莉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观察肺俞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糖浆治疗,观察组采用肺俞穴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采用中医治疗可提高临床有效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俞穴;拔罐;痰湿蕴肺型咳嗽;儿童患者

慢性咳嗽主要是指咳嗽持续时长在1个月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为该疾病的好发群体。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临床确诊较为困难,这给其治疗带来了极大不便[1]。既往临床通常使用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效果较好,并具有一定优势。笔者选取50例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 (5.2±1.4)岁,病程3.5~152.7d,平均病程(85.6±10.5)d,轻度咳嗽26例,中度20例,重度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5.3±1.6)岁 。病程4.5~158.9d,平均病程(86.9±11.7)d。轻度咳嗽27例,中度18例,重度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现代中医儿科学》中关于痰湿蕴肺型咳嗽诊断标准[3]。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喉中痰明、痰不尽、出汗、流涕等等。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继发性肺炎者、支气管扩张者、治疗耐受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精神疾患、自闭症者、患儿家属不同意参与实验调查者。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监护人同意参加实验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小儿咳嗽依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将病变情况分为三个程度[2]。轻度咳嗽:患者持续咳嗽0.5个月以下,夜间清晨出现发作性咳嗽,运动后咳嗽症状稍加重;中度咳嗽:患者持续咳嗽0.5~1.0个月,夜间清晨发作性咳嗽次数增多,运动后咳嗽症状加重;重度咳嗽:患者持续咳嗽1.0个月以上,夜间清晨频繁发作,运动后咳嗽症状严重。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糖浆(国药准字H20067188,生产单位:南京海鲸药业有限公司)实施治疗,5mL/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节药物使剂量。2~3次/d,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使用肺俞穴拔罐治疗。取患儿的定喘穴、脾俞穴、天突穴和膻中穴、肺俞、肺底(后背正中线和腋后连线中点第7胸椎位置)实施治疗。家属抱患儿或患儿取仰卧位,伏在家属膝盖,暴露背部,确保后背相对平坦,方便后续操作与留罐。结合患儿年龄和体态,择取合适口径在光滑玻璃火罐,左手拿罐,右手持经浓度为95%医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止血钳,点燃棉球。于罐内在环绕1~2圈。短时间内退火,将经过处理的火罐留置在相关穴位上,双侧定喘穴、脾俞穴、天突穴和膻中穴共拔罐1次,不留罐;肺俞穴和肺底穴拔罐1次,留罐7~12min。以局部充血潮红为度,治疗者注意留罐之后皮肤潮红时长。对于低龄患儿,应适当降低罐内负压,缩短留罐时间,降低患儿背部皮损发生率。起罐之前,先使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的食指或者拇指于罐口旁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到罐中,再取下罐。若火罐吸附力过大,适当增加右手按压力度,避免皮肤受损。拔管治疗1次/d,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4]。痊愈:患儿原有临床症状消失,症状评分减少率在95%以上;显效:和以往相比,患儿既往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症状评分减少率70%~95%之间;有效:经治疗后,患儿既往临床症状较之前相比有所改善,症状评分减少率30%~70%之间;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症状评分减少率在30%以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发生胸闷3,脘腹胀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发生纳差1例,舌苔白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咳嗽是小儿十分常见的疾病,因小儿脾常不足,容易酿生痰浊上贮于肺;小儿肺脏娇嫩,津液输布失司,易化液生痰。肺失宣降,致咳嗽痰多。痰湿蕴肺型咳嗽为咳嗽常见证型,患儿神情萎靡不振,舌苔白腻,脉滑数,舌淡红。临床症状为痰多,色白稀,喉间见痰声,胸闷纳呆。

咳嗽病因主要分为内伤和外感两类[5],外感咳嗽主要为六淫外邪侵袭肺部所导致,主要表现为患儿卫外功能减退,以致在气候变化和调摄失宜时,六淫之邪易经过口鼻和皮毛进入人体,令肺失肃降。内伤性咳嗽则多由饮食不节、肺脏自身疾病、情志因素、脾胃受损等引起。发病后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不畅,肝脏调节功能失衡,气机上逆犯肺,令肺失宣肃作咳;素体罹患肺疾者,常因肺系疾病久迁延不愈,气阴受损,肺无法主气,上逆作咳。

肺主气,司呼吸,上接气道与喉咙,在鼻部开窍,外合皮毛,内部五脏华盖,肺脏气贯百脉与其他脏器相通,不耐寒,不耐热,因此被称之为“娇脏”,极易受到外邪侵袭,以致发病。《医学心悟》有云:“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西医治疗该病通常使用镇咳类药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6]。但小儿不宜使用中枢性镇咳药物,因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咳嗽反射性较差,气管狭窄,内部血管数量较多,血运丰富,纤毛活动能力差[7]。盐酸氨溴索糖浆是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西药之一。该药物具有促进粘液排除和溶解分泌物的特点,使用后可加速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排出,减少粘液滞留[8],进而促进排痰,全面改善患儿呼吸症状。该药物耐受性好,长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9]。

拔罐疗法在古代被称之为吸筒法,其以火罐为治疗工具,利用热力将内部空气排出,形成负压,将火罐吸附在体表或特定穴位上以较好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有文献证实[10],拔罐疗法能够起到消肿止痛、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临床效果。

拔罐疗法利用负压作用刮熨穴位皮肤,牵拉浅表层肌肉,刺激穴位和经络,进而起到调节虚实,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整阴阳的目的[11]。有研究证实[12],火罐内部负压和温度与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罐内负压形成和操作者熟练水平、火罐规格以及酒精浓度有关。当压力降低时,患者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快,微循环得以改善,局部毛细血管和内皮修复速度加快,细胞核增殖抗原表达增强,进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3]。拔罐疗法可避免口服药物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影响,患儿容易被接受。肺俞穴是肺经气转输的部位,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定喘穴可宣肺利气、止咳平喘;肺底属经验穴,可宣肺化痰。诸穴合用,共奏除痰湿,恢复肺脏宣肃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88%(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肺俞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钟振环, 苏小霞, 胡文杰,等. 推拿加肺俞穴拔罐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2(08):1103-1104.

[2]赵婷,吕寒静,邱忠民.咳嗽症状严重程度评价[J].国际呼吸杂志, 2011,31(3):26-29.

[3]江育仁.现代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356-38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5-67.

[5]海和平.喘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国民间疗法, 2014,22(7):86-87.

[6]陈蔚君.肺咳停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4-19.

[7]韩晓华.小儿咳嗽应慎用止咳药[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4,7(4):59-60.

[8]李月清.盐酸氨溴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12):102-103.

[9]王银花.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8):174-175.

[10]洪寿海,刘阳阳,郭义.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32(2):261-262.

[11]梁建新.推拿结合走罐治疗腰肌劳损6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124-125.

[12]曹凤, 陈桂君. 改进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4,09(11):103-104.

[13]金兰,刘阳阳,孟向文,等.拔火罐对健康人体背部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大会, 2012:4-5.

河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课题编号:15277712D。

赵莉(1976-),女,汉族,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儿科。E-mail:yesyu@126.com

R256.11

A

1007-8517(2017)08-0104-03

2017-02-17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肺型火罐小儿
不同影像学征象对手术切除的浸润性黏液腺癌预后影响的M eta 分析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依达拉奉对小鼠肺型氧中毒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小儿涵之三事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肺功能、CAT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小儿难养
动气针法结合火罐治疗40例落枕的临床观察
两火罐搞定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