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铸就天下粮仓

2017-05-03王强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生产能力铸就

科技铸就天下粮仓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从古至今,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粮食生产都处于国计民生的基础位置,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夯实。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矛盾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玉米等部分粮食作物甚至出现了库存积压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应综合考虑市场储备等需求,提升品质,允许产量适度波动,但却必须严守耕地,做好农业技术储备,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夯实粮食生产能力,需要科技发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质量。“渤海粮仓”项目以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为主阵地,通过科技手段对中低产田、盐碱荒地进行改造,实现2017年增粮30亿公斤的目标,将长期遭受旱涝盐碱灾害的环渤海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粮仓”,配套形成的粮食稳产增产的技术体系,将是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保证粮食生产能力,需要科技“落地”。中科院院士、200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说:“科技通过生产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出试验田,走到更广阔的田野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力量。

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逐步提升绿色可持续产能,替代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等边际产能,是优化粮食生产的重要方式,也是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唯一途径。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生产能力铸就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千锤百炼,铸就十佳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竭诚铸就返乡创业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洋产业链的构建研究
环渤海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环渤海地区通航运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拐一下弯,就能铸就传奇
瞬间铸就劲爆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