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狗” 格伦·罗宾逊

2017-05-03

NBA特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密尔沃基格伦马刺队

“大狗” 格伦·罗宾逊

“大狗”格伦·罗宾逊的名字对于现在的球迷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提起他的儿子、新科扣篮王格伦·罗宾逊三世肯定是无人不晓。其实作为球员,老罗宾逊比自己的儿子成功得多。身为新秀,他获得了十年6800万美元的大合同,而且还和雷·阿伦、萨姆·卡塞尔组成了雄鹿队的“三头怪”,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他还随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一起捧起了总冠军奖杯。

马刺队,可能是一个最能改造人的地方。虽然卡尔·马龙曾说当初他所以不来圣安东尼奥打球,是为了避免影响马刺队更衣室里的团结。如果不是他高估了自己的“破坏力”,就是低估了马刺队的凝聚力。也许这里是全联盟中惟一一块替补和主力球员都能享受同等待遇的净土,重要的不是他们该不该选择谁,而是他们总能用集体的魔力来征服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心魔——当然,1994年的“大虫”罗德曼永远是个例外。

在很多人眼里,“大狗”格伦·罗宾逊永远是个“黑洞”,只要皮球到他手里,就一定会无影无踪,而且干脆不防守。为此,76人队甚至气愤到把这个场均能得到20.7分的两届全明星球员(2000,2001)弃之不用,宁可让艾弗森孤军奋战,也不肯妥协。就人的本性来说,“大狗”其实不坏,毕竟他至今还在举办着以自己的名字举行的篮球慈善赛,还免费为密尔沃基的孩子们免费提供球票。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NBA中有很多像“大狗”这样的球员,他们年轻时都只愿看到篮球中最精华的一面,而不愿接受背后平实的一面,因为他们的自我和骄傲不允许,因此他们就不会真正懂得篮球的真正运行轨迹。可当他们年老了,也不断受挫了,特别是仍旧一事无成,于是他们就逐渐变得聪明低调起来——真实未必等于无奈。

如果把“大狗”长达的职业生涯奋力劈成两段,你会惊奇地看到两个迥然不同的格伦·罗宾逊。在他的前十年中,他最初是密尔沃基的头号巨星,还曾和雷·阿伦、萨姆·卡塞尔组成联盟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三个火枪手”的攻击组合。然后辗转于亚特兰大和费城,虽然主观上努力适应,但重攻轻守的老毛病却一直令人侧目。再后来,2005年3月1日,他被新奥尔良黄蜂队毫不客气地清退,只差一步就要被联盟扫地出门……但34天后,他以自由人身份加盟了马刺队。常规赛末段的9场比赛,他无一首发,而且每场至少在板凳上呆足30分钟以上,还要和不间断受伤的德文·布朗竞争比赛时间;10场西部季后赛,他场均只有4.8分,到了总决赛,他总共出战仅14分钟(其中第四、第五场他干脆就是GNP),2分、3个篮板和3次盖帽,还有1次失误,而前三项技术统计都是在他的首场总决赛上取得的……但他都接受了。这还是我们过去所熟悉的那个足以令人爱恨缠绵的“大狗”吗?但无论怎样迷惑,他现在就是那样真实地存在了。那种无私,即便是常人也无从接受。

也许马刺队是最不适合“大狗”生存的地方。无论移动防守、攻防转换还是分球,这里所谓整体的纪律性几乎令人窒息。更重要的是,这里并不缺乏攻击火力,有邓肯、吉诺比利甚至帕克在,罗宾逊过去那套奋不顾身吃“独食”的篮球哲学肯定要碰钉子。而且,如何让“大狗”被队友们所接受,这也是个难题。但我们看到了什么?“大狗”可以上场五分多钟都不出手,只是在兢兢业业地学习防守。让他充当一个不得分的板凳球员?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幅从前似乎不可思议的画面——可能是第一节末尾,也可能是第二节中途,甚至干脆就是在马刺队领先二十多分的垃圾时间里,波波维奇会迅速打量一下替补席,然后叫起格伦·罗宾逊。 接着“大狗”会“霍”地脱掉外衣,走到记分台前,甚至带着满脸笑容投入比赛。要知道,在他前十年总计679场的职业经历中,作为替补出战的只有7场。除了偶尔因伤而稍微上场打一阵,自从他在密尔沃基成为新秀以来,他甚至仅仅在五场后就一直是雄鹿队的首发。“任何一个先发球员,要适应这样的改变都很难”,罗宾逊说。 “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打替补,而是因为习惯。我自己就是很迷信的人,要是我打得好,我一连82场都会吃同样的东西。”当然,“大狗”并不是马刺队中惟一掉到替补阵容里的球员,像布伦特·巴里和穆罕默德,以前在其他球队里都是铁定的先发球员,但他们也同样学会了如何适应变化,但从来没有谁像“大狗”这样从天堂走进地狱。很显然,他适应马刺体系的速度要比预期的快得多。“要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罗宾逊说,“那最好闪开,不碍他们的事就成。现在我年龄大了,也比以前聪明,我了解自己的地位。”

但此刻,一个很迷惑的疑问是:当时的“大狗”是否就想带着他职业生涯晚期可怜的技术统计和一枚总冠军戒指退休呢?他昔日的满腔豪情呢?罗宾逊还能打,他甚至可以在西部半决赛对超音速队的第一场比赛中8投5中拿下16分。想成为普通人并不容易,尤其你还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去。也许“大狗”并不在乎眼前这个地狱般的赛季,老霍里就曾说第六枚总冠军戒指将是他NBA生涯的终点,他要把自己的出场时间和表现机会让给“大狗”。因为赛季一结束,“大狗”的合约就到期了。而波波维奇在他给罗宾逊极其有限的比赛时间里看到什么,将会非常耐人寻味,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大狗”这些年经历过的教练一样无情,也许这就是体育运动最令人着迷的一面。

如果你认为“大狗”只是在处心积虑地等待翻身的机会,可能就是想多了,因为当时已经32岁的罗宾逊早过了自己的职业巅峰期,而充当球队老大的滋味,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尤其在夺得总冠军后,“大狗”真的就没什么好追求的了。换句话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甚至放弃或者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在马刺队的更衣室里,“大狗”的柜子放在一个最不显眼的地方,而且是惟一下面没有放鞋子的柜子,只放着一条浅色的尼龙松紧带裤子,还有两双耐克的拖鞋,顶上标着“3”号。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场上的比赛还打得如火如荼,但罗宾逊并没有穿着比赛服,因为他还在训练,还在适应马刺队的体系。也许整晚,他都坐在助理教练的旁边,参与暂停期间大家的集中,盯着每一个说话的人的眼睛,聆听卡列西莫的比赛指示。在赛前的热身中,他负责让其他球员都做好准备——那些轮换顺序在他前面的人。他和尤杜里比赛投篮一次,又和托尼·帕克比一次。练习防守内斯特洛维奇,还要帮助穆罕默德练习在禁区向下的移位。

不仅如此,“大狗”站在禁区顶端,出手,一次接一次。下场之后的30分钟新闻发布会时间里,其他马刺球员都陆续有媒体采访,但他还呆在场上,精心磨练一项本来很久以前已臻完美的技术。他伸出手。球静静弹出去,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篮筐。

“你还在练投篮(中距离)?”

“是啊。”

如果你无法了解“大狗”心境上的迅速转变,那就请看看天堂的方向吧,他母亲得了肺癌,奄奄一息,最后终于安息。始终不知道一个人能怎样从失去自己的母亲的震撼中恢复。即使是作为过来人,除了一片麻木之外没有记忆。只是空白。但有一件事是共通的:当事情发生,你身体的一部分就随之逝去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罗宾逊说。“那正好是奥布莱恩在费城告诉我他不想再用我之后的第一天。第二天我知道她得了癌症。所以我就回家了。之后的那一年,我的心思没有完全放在篮球上。我的心思在我的母亲,我的家庭状况上。不过我很安慰,在她过世之前,她有机会来这里看我打常规赛季。看到我重返赛场,在一支有夺冠希望的球队打球,她很开心。”你可以看到,当他说话时,“大狗”的话里痛苦的意味还不是很明显,不过痛苦都写在了他脸上。不过他终于挺过来了,面对它,不要让自己的另一部分也流逝。

但“大狗”的母亲是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获得总冠军戒指的那一刻了,但有着来自天堂母亲炯炯慈爱的目光,格伦·罗宾逊很明白自己未来的道路该怎样走。

猜你喜欢

密尔沃基格伦马刺队
第一位外籍FMVP托尼·帕克
传奇航天人约翰·格伦
2013—2014赛季NBA总决赛马刺队挡拆配合的技战术研究
马刺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