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

2017-05-03刘洪涛毛丽红王文莉张道启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政策体育

刘洪涛 毛丽红 王文莉 张道启

(1.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

刘洪涛1毛丽红1王文莉1张道启2

(1.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科学与否关乎体育教师教育的成败,关乎体育教师质量的优劣。研究对象为中国体育教师政策的演变历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百余年的演变可划分为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呈现的特征: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对体育师资培养的贡献巨大;政策演变走向体系化;政策演变的动力来自国家社会需求、体育教育思想和体育教师个体需求变化的统一;政策演变类型属于强制性变迁;政策主体相对比较单一。

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特征

1 前言

习近平曾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更是把体育提高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人才就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体育教育,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高质量的体育教师离不开高质量的体育教师教育工作。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对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导向功能、协调功能和控制功能,能够保证体育教师教育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是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挥棒。可以说,体育教师教育是体育教师诞生的摇篮,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科学与否关乎体育教师教育的成败,关乎体育教师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梳理其演变过程,总结其特征,掌握其演变规律,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从而推动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专门的体育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政府所颁布的教育法律、教育制度以及与体育教师教育的有关政策和采取的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厘清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演进脉络,分析其特征,探寻其发展规律,为分析当前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中的问题和解决之道提供一定的借鉴。

2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概念界定

结合对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政策和体育教师教育的理解以及本研究的需要,探索性地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概念界定为:国家政府、执政党以及体育教师教育机构等团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体育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目标,达成体育教师教育发展任务,对体育教师教育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体育教育机构以及体育教师施加影响的行为准则或采取的行动。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是教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学科教师教育政策。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从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教师教育机构的政策三个层次;从作用的先后过程上看,涉及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方面的教育政策。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对其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以及结构模式的基本规定,还包括为促进体育教师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3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3.1 清末新政时期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

两次鸦片战争和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导致曾是世界强国和文明中心的中华民族远远落后于西方,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救亡图存,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对师范教育的极大需求,开始了创办师范学校的尝试,创立了师范教育制度。1902年,清政府颁布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作出规定。同时,也对学堂中体操科的课程内容、学时作出明确规定。体操教育的师资以士兵和留日归国学生为骨干,教育模式上基本抄袭日本体育教育模式。

1876年至1912年我国共有25个城市相继建立了基督教青年会,青年会的干事既是西方现代体育的传播者,又是当时体育教师的主要来源之一。青年会通过举办体育干事训练班和组织赴美留学等多种方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许多体育教师,在客观上为中国早期的体育教师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1]

1906年,清政府学部要求各省城师范学堂设置体操专修科,培养小学体操教师。在此前后,开始兴办体育师资培养机构。各地以留日归国学生为主创建了一批以培养体操教师为主要目的的短期体操专修科(如表1),培养了一批体育教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体育教师主要由下级军官和士兵充当的局面。

表1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初建时期创立的体育师资培养学校[2]

3.2 民国政府时期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

1912年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师范教育的独立体系。体育类师范学校沿袭清末体操课程,以兵操为主。1919年 “全国教育联合会第5次会议”通过的《改革学校体育案》要求“加强师范学校的体育,使一般小学教师都能担任体操课”。别的学科教师承担体育教师的任务,增加了体育教师的数量,体育教师的来源成分增多。1922年,教育部仿效美国制定和颁布了《壬戌学制》。1923年的《课程纲要草案》改“体操课”为“体育课”,增加并改变了原有体育课程内容,标志着体育师资培养模式向着“美式化”方向发展。1928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戊辰学制》,中学体育课程中增加军事训练的内容。[3]1942年公布了《修正体育师范学校教学科目》,1943年公布了《师范学校及简易师范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期间,一批新的体育科、系得以设置,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也有所发展。20年代末到30年代后期,部分体育学校系科并入大学的师范学院,出现了大学培养体育师资的主修和辅修结合的模式,体育师资的培养形式向多样化发展。抗战期间,又新建了一批体育系科及体育专门学校。[4]1942年教育部成立了体育师资训练班,同时要求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等院校,设立一年制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增加初中体育教师供给。截止到1946年全国共有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学院、系、科20余所,主要培养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尽管如此,仍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体育教师需求。为尽快培养体育教师,教育部采取进一步措施,从1943年起,将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学制由5年缩减为4年,体育专修科由3年缩减为2年,同时增设5年制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另外,这一时期也有了对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培训。1937年,教育部在中央大学举办了全国师范学校体育教师训练班(因抗战提前结束)。1942年教育部要求各省市教育厅及体育教师训练机构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5]

3.3 新中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

3.3.1 建国初期体育教师教育政策(1949-1965)

新中国成立时,迫于当时国际政治形势,新生的共和国在体育教师教育上不得不放弃美国模式,几乎完全照搬了苏联“老大哥”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从培养目标、学制、课程方案到教学大纲、教材,几乎全部从苏联原封不动地引进。1952年,以苏联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样板对国内体育院系进行了调整,先后建立了上海体院等6大体育学院,同时恢复和建立了28个师范院校体育系、科。至此,中国体育教育完成“苏式”体育教师教育转向。60年代初,在《高教60条》精神指导下,体育系统修订了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963年,教育部颁发《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草案)》。[6]

3.3.2 “文革”时期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1966-1976)

“文革”时期,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体育系和体育院校停办或被撤消,体育教师教育几近陷入停滞状态。选拔体育教师主要通过三种办法来进行:首先,对具有一定体育基础的青年进行培训之后,成为体育老师;其次,对原来的体育教师拔高使用;第三,一部分体育院系以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方式开始恢复招生工作。通过这三种方式造就的体育教师,无法成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师。[7]

3.3.3 恢复与发展时期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1977-1999)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正轨,体育教师教育的重点放在恢复和调整上。1978、1979、1983年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办好体育学院的意见》等文件,都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视作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口径得到拓宽。我国于1980、1986、1991、1997和2003年相继出台了5套教学计划(课程方案),并对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进行更新,其落后状况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改善。我国自1993年起相继颁布出台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体育教师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始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加强。[8]1986年《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的学历分别为中师、专科和本科,并指出到21世纪前全国所需要补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1986年10月,国家教委发布《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试点改革方案》。1987年召开了“教育学院系统体育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研讨会”,明确了教育学院体育系、科在体育教师培训方面的任务。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中对体育教师教育有相应的规定。1996年的第5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教师教育从主要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1997年在上海师大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以促进职前体育教师质量的提高。1999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级的“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之后,不同级别和形式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项目逐渐增多。

3.3.4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2000至今)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所呈现出的开放化、一体化和大学化特征,对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于2001年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推动下,我国通过修订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举办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2004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门联合发出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标志着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体育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7]2011、2012年教育部相继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也为体育教师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9]

4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特征

4.1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贡献巨大

我国自清末开始制度化的体育教师培养至今,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推动了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的体育教师,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作为教师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拓展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内容,使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体系更加健全。

4.2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走向体系化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在抄袭、模仿、移植与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变革创新,由零星化、局部化向全面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系统性逐渐增强,在整体上呈现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并且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在清末仿效日本,民国时期移植美国政策,新中国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新世纪以来在借鉴欧美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变革经验基础上,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体系。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重点随时代发展而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体育师资严重匮乏,为满足体育教师数量之不足,以教师数量增加为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我国体育教师数量得到保证的背景下,体育教师教育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重点关注教师质量的提高,在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上均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各方面全面改善教师素质。[10]

4.3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动力的多元统一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动力由外部推力和内部需求构成。国家社会改革的需求变化是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的外部动力,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变迁是政策演变的直接动力,体育教师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政策演变的内在动力。清末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需求中诞生,民国政府制定的“美式”教育制度带来体育教育政策的“美式化”,新中国成立后对“旧体育”进行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体育教育制度,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的教育改革,推动着体育教师教育的开放化、一体化和大学化。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经由日本军国民体育、美国实用主义体育和自然主义体育、苏联 “三基”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的变化,使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理念随之演变。体育教师“自我实现”需要作为政策演变的内部动力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中的力量薄弱,体育教师人生理想的“自我实现”有所缺失,大概是因为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是由政府主导的,以社会本位作为主导价值取向,也是我国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缺乏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的实现正是在国家社会需求、体育教育思想和体育教师个体需求变化的统一中完成的。

4.4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类型以强制性变迁为主

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也不例外,即使2011年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2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中有教育专家的多次反复科学认证,也是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进行的。因此,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演变是强制性变迁,更多地是从外部对体育教师教育进行控制。作为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客体的一线体育教师很少能够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难以激发体育教师个体自主发展的自我实现需要,导致体育教师接受职后教育的动机不强。

4.5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主体单一

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主体在体育教师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着体育教师教育活动的质量水平。在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过程中,其政策主体长期以来主要是政府教育部门,实际上体育教师教育政策所关涉的相关利益方是众多的,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体育教师教育机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前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家长、在职体育教师等。我国现实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中,缺乏不同政策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体育教师教育政策难以体现体育教师教育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影响了政策执行效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政策中共同发挥作用,奠定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主体走向多元的法律基础。体育教师教育需要将政府、体育教师教育机构、体育教师个体等纳入政策主体当中,体现各方利益需求,从而提高体育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11]

5 结语

我国专门的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期间经历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其演变划分为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为我国培养体育教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发展保证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完整。我国体育教育政策的演变属于强制性变迁,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国家需求和体育思想的变化,体育教师个体需求作用较弱。体育教师教育政策主体相对单一,影响了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

[1]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5.

[2] 王健,黄爱峰,吴旭东.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

[3] 齐辉,蒋宏宇,王华倬.我国近代体育教师群像的历史流变及其当代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34-237.

[4] 龚正伟,李丽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77-81.

[5] 曹晓明.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制度沿革与发展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3-27.

[6]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6-57.

[7] 尹志华.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56.

[8] 龚正伟,李丽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77-81.

[9] 张细谦,仲亚伟.教师教育新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5):100-104.

[10] 王崇喜,周坷,周艳丽.新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演进与未来走向[J].体育学刊,2012,19(4):60-65.

[11] 尹志华,孙铭珠,汪晓赞.体育教师教育治理主体多元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5.2495-2496.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Features of the Polic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ducation in China

LIU Hong-tao1,MAO Li-hong1, WANG Wen-li1, ZHANG Dao-q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09, China; 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nyang Norm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The P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PE teacher education, and to the goodness or badness of the quality of PE teacher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evolution features of the policies of the PE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evolution of P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China is divided into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new China, and the specific policies of each stage are comb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P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from the contributions of P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the direction of the policy evolution, the motive force of policy evolution, the type of policy and the main body of polic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its development law an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PE teacher education; P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evolution; feature

2011-03-11;

2017-04-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5YJC890021);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项目(15TY07)。

刘洪涛(1977-),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政策。

G807.4

A

1672-1365(2017)02-0008-04

◀博士论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政策体育
政策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政策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助企政策
政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