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处染尘埃

2017-05-03作者陈何伊

创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明明镜尘埃

作者:陈何伊

学校:浏阳市浏阳一中

何处染尘埃

作者:陈何伊

学校:浏阳市浏阳一中

语文课上读到慧能与神秀所做的偈子,慧能之诗读毕,满座寂然,如醍醐灌顶。但当时仅仅只是略读此诗,并未细究其中道义。“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只知它此“时时勤拂拭”的高明,可高明精深之处究竟在哪里?

神秀之诗首句:“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主语是“身”和“心”,由此可以推知,两诗所探讨的是身心情绪的问题。

“菩提树”、“明镜台”一个婆娑雅穆,一个澄明亮泽,象征无丝毫杂念的,无情绪纷扰的内心。“时时勤拂试,莫使染尘埃”,来去的情绪如尘埃一般蒙在心头,长年累积便会落上厚厚的污垢,混淆视听,干扰判断,心变得污浊焦虑,疲惫不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方法,将情绪及时转化、打扫、清除,以此保持内心的纯洁宁静。

神秀之诗固然有其道理,其调节情绪的说法通俗易懂,极易被大众接受,但也是它的简易性、大众性局限了其深度,他的思想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表层。因此如他所讲日日控制起伏情绪的人,往往发觉痛苦难以彻底清除,一有尘埃就清理,心灵在获得短暂的宁静之后,又会蒙上新的尘埃。灰尘洋洋洒洒落下,永远无法彻底扫尽。神秀之拂尘清扫,并未动摇痛苦产生的根源。而慧能则透过表象看到了真正的解决之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是大慈大悲,明镜是虚无空明,我们的心灵并不是情绪的承载者,而是情绪的观察者,匆匆来去的情绪从未真正影响我们的本质。“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如隔岸观赏一场缤纷落英,娆娆花瓣飘旋而下,却并无丝毫沾上衣襟,我们只不过亲眼目睹它的发生。心灵并无任何实体可承载情绪,漫天尘土径直穿透其中,何来玷污沾染?

最至上的境界,不是消弭情绪,不喜不悲,而是在各种情绪的起伏震荡中悠优自在地看着它。负面情绪不是痛苦的来源,对情绪的认同和关注,才衍生了一系列强迫性思考与痛苦感受。“色如空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一切如幻如露如影如电,喜怒哀乐的本质,不过是气血的震荡,是短暂的生理感受。神秀将短暂易逝的情绪看作能附着于身心上的污垢,而慧能则看破情绪极易幻灭的本质。深层次的意识,不是身在其中经历悲欢,而是出离情绪,旁观种种情绪流入体内的过程。神秀的思想仅仅停留在对表意识的控制,努力通过“勤拂拭”消除贪怨嗔痴。慧能则激发“观察者”一层的意识,把“我正亲身经历痛苦”转受为“我看到我在经历痛苦”。这样内心深处的宁静便不易被扰乱影响,喜悦才能长久驻留体内。这也许就是慧能的高明所在吧。

点评:作者通过对比慧能和神秀的两首偈子,向读者阐述了自己对其的看法和感受。神秀偈执着于诸多“有”,慧能偈觉悟到一片“无”,因此使读者通过作者的分析一目了然,清楚了谁的境界更高明。

猜你喜欢

高明明镜尘埃
今夜有暴风雨
《实数》典型易错题
尘埃有多老
我所热爱的是这些尘埃
爸爸的“高明”之处
尘埃
明镜
观书有感
歌星的头发白了
谁给妻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