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7-05-02李慧珍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心脏麻醉

李慧珍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疼痛科,河南 永城 476600)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慧珍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疼痛科,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 对比分析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应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其早期认知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法以及硬膜外镇痛法,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静脉全身麻醉法以及静脉镇痛法。结果麻醉后的12 h、24 h以及36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第12小时、手术后第1天以及手术后第2天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法以及硬膜外镇痛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其疼痛,可推广使用。

老年;非心脏手术;麻醉;镇痛;认知功能

在临床上,手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表现便是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现象,患者的具体表现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学习、思维等方面的障碍,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所以容易成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1]。这也就是说,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医护人员要谨慎选择麻醉药物和镇痛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以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2]。本研究选取15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对比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其早期认知功能的具体影响,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12月,选取15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患者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4±3.2)岁,其体质指数18.2~25.3 kg/m2,平均(21.2±1.4)kg/m2,患者的ASA分级是Ⅰ~Ⅱ级;观察组中,男42例,女33例,患者年龄64~77岁,平均年龄(69.6±3.5)岁,其体质指数18.4~25.5 kg/m2,平均(21.4±1.3)kg/m2,患者的ASA分级是Ⅰ~Ⅱ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体质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8 h,两组患者均需要禁食禁水;在患者入至手术室之后,需要及时地给予面罩吸氧,同时要第一时间建立患者有效的静脉通路,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也要加强心电监护。

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法以及静脉镇痛法,具体方法为:使用0.05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31037)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而麻醉诱导药物则包括5μg/kg的芬太尼(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批号H20123421),0.3 mg/kg的依托咪酯(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83107)和0.1 mg/kg的维库溴铵(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H20084548);在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后,需要及时地连接麻醉机,以便于对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维持时,需要给予适量的丙泊酚(北京世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53093)以泵注,同时需要使用适量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间断推注,要注意结合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对患者进行输血以及补液治疗。

观察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法以及硬膜外镇痛法,具体方法为:在患者的第二、第三腰椎间部位实施常规穿刺操作,然后选取患者的蛛网膜下腔部位,并使用体积为2 mL、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3021885)进行注射,在对患者进行维持麻醉时,需要使用浓度为1.5%的利多卡因(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3022079)进行注射[3],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麻醉后的12 h、24 h以及36 h时的疼痛评分,使用VAS量表[4]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5]评估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2小时、手术后第1天以及手术后第2天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麻醉后的12 h、24 h以及36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时间麻醉后12 h麻醉后24 h麻醉后36 h对照组(n=75)3.5±1.5 3.2±0.8 3.1±0.8治疗组(n=75)1.7±0.6a1.7±0.9a1.6±0.7a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手术后第12小时、手术后第1天以及手术后第2天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时间手术后第12小时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2天对照组(n=75)61.4±2.3 59.7±3.4 57.3±2.2治疗组(n=75)43.2±2.6a40.4±2.5a38.6±3.3a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神经中枢系统并发症,其中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6]。在临床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包括年龄、具体的手术类型、术中输血以及创伤等。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指出,术中麻醉以及镇痛等环节也能够影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麻醉后的12 h、24 h以及36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第12小时、手术后第1天以及手术后第2天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原因在于,全身麻醉会严重影响机体脑代谢,也会影响氧气的输送,容易导致患者脑部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会损害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此同时,在静脉镇痛中,阿片类的药物比较常用,会使机体乙酰胆碱水平显著降低,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进而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干扰。而腰硬联合麻醉法以及硬膜外镇痛法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保护老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干扰,并且镇痛效果持久,可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痛。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法以及硬膜外镇痛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其疼痛,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1]杨剑平.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322-323.

[2]孙威.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6):569-570.

[3]任希华.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8):24-25.

[4]陆双喜.两种不同麻醉镇痛方法下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对照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8):35-36.

[5]曾蕾,贺涛.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5-2426.

[6]周丘,刘英,许方荣,等.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 (25):10-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68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心脏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心脏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