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2017-05-02余长发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弧菌

余长发

(德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德兴 334200)

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余长发

(德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德兴 334200)

目的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方法选取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的粪便制成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检验,了解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及药敏状况,指导临床用药。结果80例患儿经标本培养,检出71株存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8.8%。其中志贺菌35株,弧菌属12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8株,其他病菌6株。志贺菌占有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病菌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性超过50.0%;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其他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50.0%。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包括志贺菌、沙门氏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志贺菌占有率最高,且各类病原微生物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均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需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检测,及时根据各细菌实际耐药性状况,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药敏检测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儿童中常见疾病类型,其是指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儿童细菌性腹泻多发病较急,患儿常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变化等相关临床症状,易引起患儿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此次研究中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及其药敏状况进行研究,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德兴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符合《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1995)》中对于细菌性腹泻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恶心、呕吐、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排除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中男45例,女35例;患儿病程2~8 d,平均病程(5.1±1.3)d。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检测。所有患儿均取粪便进行检测。取所有患儿粪便标本,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将患儿粪便标本制成涂片,进行染色,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将标本置于SS培养基中,保持温度为37℃,将标本进行20 h培养后,将培养基中的可疑菌落进行再次检测,使用血清凝集试验及生化反应检测微生物类型。随后对样品进行药敏实验,将各类菌株在35℃下进行培养,18~20 h后取出,测量抑菌圈直径状况,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耐药性状况,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本进行[2]。此次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种。采用2000年的NCCLS作为评判标准,判定细菌的耐药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8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状况,统计各类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统计各类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入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中病原微生物分布状况 80例患儿经标本培养,检出71株存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为88.8%。其中志贺菌35株,弧菌属12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8株,其他病菌6株。志贺菌占有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病菌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4、8.700、22.051,P<0.05)。见表1。

表1 患儿病原菌分布状况统计结果

2.2 各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经过药敏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志贺菌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弧菌属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性超过50.0%;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耐药性超过50.0%;其他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50.0%。见表2。

表2 各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综合比较(n)

3 讨论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患儿发病较急,属于传染性疾病,常呈现流行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现较大差异性,多数患儿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腹泻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脓血样、黏液样等,部分患儿常合并出现头痛、发热、畏寒等,严重时将以期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引起患儿死亡[3]。加强对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及时了解各病原微生物耐药状况,给予患儿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合理用药,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的关键。此次研究中,对80例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占有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病菌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说明志贺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该研究结果与韩晶[4]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志贺菌属细菌俗称痢疾杆菌,临床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较为常见。志贺菌侵入人体后,具有一定潜伏期,其分泌内毒素,导致人体内循环紊乱,引起患儿发病。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有效方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的关键[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需根据各病菌具体耐药性状况合理给药,抬高治疗效果。此外,临床需加强对患儿细菌性腹泻的预防,指导家长监督儿童多洗手,并避免食用未经消毒、清洗的食物等,从源头上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

综上所述,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包括志贺菌、沙门氏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志贺菌占有率最高,且各类病原微生物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均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需加强对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检测,及时根据各细菌实际耐药性状况,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1]李敏,邱庭刚.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4):176-176,186.

[2]邓运兰.儿童细菌性腹泻7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26):3672-3673.

[3]高克青.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医药前沿, 2015,5(21):361-362.

[4]韩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25.

[5]顾利琴.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74-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59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弧菌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