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武昌区已婚育龄妇女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5-02李俊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结婚年龄育龄妇女生殖

李俊

(武汉市武昌区妇幼保健院信息科,湖北 武汉 430060)

武汉市武昌区已婚育龄妇女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俊

(武汉市武昌区妇幼保健院信息科,湖北 武汉 430060)

目的 了解近年来已婚育龄妇女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进行了终止妊娠手术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有无流产史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流产史组和有流产史组,利用χ2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流产史组的已婚育龄妇女在年龄,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结婚年龄,孕期是否进行身体检查,对流产是否对身体有影响的认知态度,是否接受过避孕知识讲座,是否自己选择避孕方法这些因素上与无流产史组的已婚育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对避孕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的了解是发生流产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流产率。

已婚育龄妇女;流产;影响因素

人工流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终止妊娠的方法,但其产生的多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会对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工流产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据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人工流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每年有850万人次人工流产,每年平均流产率达2.93%[2],其中重复流产占相当大的比例可高达50%以上[3]。因此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情况以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降低流产率,能够为保障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到区级母婴保健机构做终止妊娠手术的已婚育龄妇女,经过复查审核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 432份。

1.2 研究方法 将调查对象按照既往有无流产史分成有流产史组和无流产史组,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统计分析包括对一般情况进行描述,卡方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术前问卷调查,收集后进行编码,利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8.1进行逻辑检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及流产情况

2.1.1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29.98±7.04)岁。其中20~30岁年龄组的人数为676人,占47.26%;30~40岁年龄组的人数为635人,占44.34%。结婚年龄在15~20岁的有155人,占10.80%,20~30岁的有1259人,占87.93%,30~的有18人,占1.26%。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有707人,占49.37%,其次为高中中专,占28.82%,大学及以上占21.81%。家庭年经济收入主要在1~4万之间,占82.64%。

2.1.2 流产情况 流产次数≤2次的有1 102人(77.02%);流产3次的为237人,占16.57%;4次及以上的占6.41%;最高流产次数为9次,有2人。

2.2 不同流产史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人口学特征对流产情况的影响 对不同结婚年龄组进行比较,结婚年龄小于20岁的,有流产史的妇女所占比例较无流产史的妇女大,为12.47%。不同流产史的妇女结婚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分析调查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发现,有流产史的妇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均比无流产史的妇女高,两组的文化程度分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6)。妇女的身体状况中,无流产史的妇女认为自己身体良好的占69.27%,有流产史的妇女认为自己身体一般和身体较差的所占的比例较大,为38.07%。不同流产时的身体状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

2.2.2 避孕认知情况对流产的影响 对不同流产史的妇女怀孕以后是否进行身体检查分析发现,无流产史的妇女进行孕期检查和做B超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1.98%,40.10%;而有流产史的妇女选择否和其它的比例较大,为14.18%,4.85%。两组在是否进行是身体检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有流产史的妇女在认为流产对身体是否有影响方面,比例多分布在两个极端,即认为对身体没有影响、有一定影响、有很大影响方面分布的比例较大,分别为32.73%,55.35%,3.01%;与无流产史的妇女相比,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不同流产史的妇女在接受避孕知识服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无流产史者接受避孕知识服务的比例要高于有流产史者。见表1。在是否自己选择避孕方法上,有大于一半的有流产史的妇女是自己选择的,未选择避孕方式的比例也较无流产时的妇女大,这种差异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流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按照无流产史组和有流产史组,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以及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sle=0.10,sls=0.15)。已婚育龄妇女的年龄越大,结婚越早,其流产的危险性会越大。认为流产对身体没有影响的,没有接受过避孕知识服务的妇女,其流产的危险性也越大。根据估计值,丈夫的兄弟姐妹多少及丈夫的文化程度高这两个因素只是可能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1 不同流产史的妇女接受避孕知识服务比例分布(n)

表2 不同流产史的妇女是否自己选择避孕方式的比例分布(n)

表3 流产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人工流产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也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重复流产妇女比例占58.7%,与杨朝[4]的研究结果一致,流产4次以上的比例占6.41%,最高流产次数为9次。流产次数太多,不仅会增加下一次怀孕和分娩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丧失生育能力[5]。

3.1 对流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有流产史的妇女中有88.08%的人群认为流产对身体没有影响或者有一定的影响,而主动或被动接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无流产史的妇女低,说明重复流产的妇女对流产的危害性认识缺乏了解。从导致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妇女的文化程度的高低,结婚年龄的大小对流产是有影响的。结婚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低,接受相关生殖保健知识的机会和主动性较欠缺,特别是没有达到法定婚姻年龄的妇女,在避孕知识宣传时往往会被忽视,导致她们性知识缺乏,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意外怀孕后选择流产。有流产史的妇女在怀孕之后进行孕期产检和B超的比例较低,对孕期出现的状况不加以重视,增加了难免流产的比例,这也是已婚育龄妇女流产次数增多的原因。因此,加大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广度,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结婚年龄早的妇女进一步普及避孕知识和人流宣教工作,提高她们的避孕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提高她们的避孕使用率,有助于降低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率。

3.2 避孕措施不当 有流产史的妇女中未选择避孕方式或者自己选择避孕方式的比例均较高。未选择避孕方式的原因,主要有心存侥幸或者怕麻烦;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不懂避孕措施或不知道性生活会怀孕等[6]。有研究发现,人工流产原因顺位也在发生变化,未采取避孕措施的人群正在增加,因侥幸心理未避孕、因缺乏相关知识未避孕等原因进行人工流产比例也有升高趋势[7],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避孕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必要。

而在自己选择避孕方式中,调查对象最愿意采用的避孕措施是宫内节育器(78.45%),其次是避孕套(10.53%)。而研究表明,这两种避孕方式避孕有效率最高可达99%、95%[8]。避孕失败可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自己选择的避孕方式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当时的身体状况;二是不能正确使用避孕工具,一方面是服务人员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因操作原因可能造成宫内节育器的脱落、移位、身体不适,导致带器妊娠;另一方面是避孕套使用不当。有研究表明,使用避孕套失败主要是不全程使用造成,其次为避孕套滑脱和破裂[9],所以,要降低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率,一方面要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宫内节育器的材料、型号、放置时间及方法,定期复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以减少宫内节育器带来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还要将丈夫纳入避孕知识服务的范畴,有调查发现年轻男性的避孕意识和避孕知识均呈现不足[10],教会他们使用正确的避孕工具以及正确使用避孕工具很有必要。只有夫妻双方配合,才能有效落实避孕措施。

3.3 建立有效的干预模式 研究表明[11],针对性的生殖健康干预计划可以有效促进安全性行为的选择,减少非意愿妊娠。医疗保健机构是宣传、指导避孕应用的主要载体和关键环节,高素红等[12]研究提示广大女性有对医务人员提供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人工流产后如何帮助其正确有效避孕,是医务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有责任为妇女提供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方法和知识,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晓度,扩大她们对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范围,使育龄妇女能够知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以达到有效避孕,减少人工流产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规范提高辖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扎实做好计划生育相关的指导咨询宣传工作,正确指导妇女避孕,才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率,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1]王存同.中国人工流产的社会学实证研究:1979-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4(10):62-80.

[2]中国卫生部,2008中国卫生年鉴[S].2008.

[3]程利南.推进人工流产后避孕避免重复流产[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4):1241-242.

[4]杨朝.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15):63-64.

[5]何茶英,俞艳锦,宋兰萍.流动人口未婚女性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6):46-47.

[6]陈群.中国人工流产和避孕现状研究进展[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124-125.

[7]谭芳女.宜昌市20988例人工流产患者人群特征、流产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0):1862-1864.

[8]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9]惠爱玲.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及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01-102.

[10]Marshall CJ,Gomez AM.Young men's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intrauterine de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Contraception,2015,92(5):494-500.

[11]王克伟.上海市流动育龄女性避孕节育只是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14.

[12]高素红,周钰.1098例重复人工流产原因及需求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40-40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49

猜你喜欢

结婚年龄育龄妇女生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俄议员提议:16岁可以结婚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古人都会选择在什么时候结婚?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活氧水联合微波治疗育龄妇女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白银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