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
2017-05-02王益
王益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4)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
王益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普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4)
目的 对比分析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选取140例胆囊炎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性开腹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观察组则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状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粘连3例,发生率4.29%;对照组15例,发生率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炎患者,对其于腹腔镜行胆囊手术予以治疗,相比于采取开腹胆囊手术治疗举措,可显著减少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开腹胆囊手术;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对比
胆囊炎作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通常对其治疗较多采用开腹行胆囊切除术。伴随外科手术当中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完善,于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中也较多应用,然而无论是采取开腹下行胆囊切除术手术,还是采用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基于肠管长时间暴露、异物刺激及腹腔手术操作,致使发生局部缺血及干燥刺激等状况,这些状况均会一定程度刺激肠管,造成肠管浆膜出现损伤状况,进而诱发肠粘连[1]。就术后肠粘连而言,其乃是临床中开展腹部手术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于术后发生肠粘连,则会导致术后出现慢性腹痛状况[2]。对于术后发生轻微肠粘连患者,通常情况下,均会于饭后出现轻微腹痛及腹胀状况,对于严重肠粘连患者,其则会出现肠梗阻状况,更甚者则会造成死亡。所以,当前如何有效开展胆囊切除手术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的预防及减少,乃是临床医师所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140例胆囊炎患者,就其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及开腹胆囊手术予以治疗,术后比较肠粘连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诊治的140例胆囊炎患者,所选取患者均采取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将患者依据随机方式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24~66岁,平均(43.6±15.6)岁,病程类型中,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分别为24例、20例和26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23~67岁,平均(44.7±14.9)岁,病程类型中,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分别为25例、21例和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患者行仰卧位,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于右肋缘下做约斜切口,切口长度为4 cm,逐层进腹,显露胆囊,然后剥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辨明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后,分别结扎并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将胆囊切除。观察组则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头高脚低位,于腹腔镜直视情况下,探查胆囊炎症程度、粘连范围及解剖位置等,并就胆囊周边相应粘连组织实施分离操作,分离胆囊,游离胆囊管,辨明胆囊管与胆总管关系后,采用钛夹将胆囊管游夹闭并切断,分离胆囊动脉用钛夹夹闭并切断,切除胆囊,将胆囊自剑突下孔予以取出,最后对胆囊床实施电凝止血[4-5]。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运用X光就术后2~4 d内未排气且出现术后腹痛及持续性腹胀患者予以检查,以此对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肠粘连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对所得数据予以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粘连3例,发生率4.29%;对照组15例,发生率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5)。
3 讨论
肠粘连乃是开展腹部手术后所诱发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且多见于腹膜与肠管之间,一些患者则在肠管与肠管之间较多发生。如若患者出现肠粘连状况,则会存有腹痛感及腹胀,且大便较为干燥,且还可能发生排气不畅及暖气等状况。而对于胆囊疾病患者而言,基于其手术中存在动作粗暴、较大创面及环境污染等状况的影响,术后则会发生肠粘连状况。另外,由于患者腹腔部位存有炎症,就会造成脓液流出及炎性水肿状况,进而就会造成术后在腹腔内出现相应肠粘状况[6]。
术后肠粘连作为行胆囊炎手术患者诱发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因素,其乃是临床中开展腹部手术,特别是行大中型手术治疗患者,乃是术后较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类型,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可知[7],上述手术后引发肠粘连相应发生率则超过60%,而其中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占比例则高达5%,当前临床当中,对于肠粘连予以治疗,其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则为小肠粘连松解术,对于一些存在严重性粘连患者,则对其对其实施二次手术予以治疗,然而,采用二次手术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发生肠粘连状况相应增加,进而致使此病处于相应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如何对防腹部手术后诱发肠粘连状况给与有效预防及减少,按时当前临床腹部外科医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和问题。相关研究表明[8],其通过汇总临床当中对腹部手术后产生肠粘连的预防方法,其在内容上主要为:(1)术后肠粘连常规性预防及对应处理措施。在开展腹部手术操作中,应对无菌手术操作给与严格执行,于术前,将无菌手套上所沾附的滑石粉予以彻底清除干净,术后则需彻底清除患者腹腔内所存残留线头、积液及积血。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还应就可能发生的钝性剥离适当减少,与此同时,在实施剥离操作中,在操作动作方面则需尽可能轻柔,另外,在肠管暴露时间方面还应尽可能减少,对于术中撕裂的肠管浆膜,则需对其及时进行修复;(2)就手术术式予以改变。针对行腹部胆囊切除术患者,则可将其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向腹腔镜直视状况下的胆囊切除术予以转换;(3)药物应用。在实际手术操作当中,对患者适当采取抗菌药物、氯化钠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予以治疗,可达到对粘连发生及炎症反应予以减少的目的;(4)采用中医手段对术后发生肠粘连给与预防。采用中医药物治疗,可达到通里攻下、活血化瘀及行气止痛的效果,可达到预防及治疗术后肠粘连的目的,且采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5)在患者腹腔内,则可采用带有防粘连及吸收降解等作用的相应膜剂及药物粉剂,可对腹部手术术后可能发生的肠粘连进行有效预防。另外,患者可于术后早期下床开展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促进肠蠕动功能较快恢复,尽快排气通便,便可实现预防肠粘连发生的目的。对于腹腔镜术式而言,其自身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时间上也较短以及较轻的手术疼痛等优点,因此,这些方面更加益于并发症的预防。伴随近些年来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采用腹腔镜予以辅助治疗的范围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扩宽。相比于采用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段,于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则术后能较快恢复,且具有较小创伤。当前于腹腔镜直视下,开展胆囊切除术实施治疗,已然成为对良性胆囊疾病予以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分别为3例和15例,其发生率分别为4.29%和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低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腹腔镜直视下开展胆囊切除术,能够明显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胆囊炎患者,对其于腹腔镜行胆囊手术予以治疗,相比于采取开腹胆囊手术治疗举措,可显著减少术后肠黏连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1]朱同富.开腹胆囊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3,8(23):633-634.
[2]李振东,兰顺龙,王岩.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3): 1044-1044.
[3]苏小林,崔伟伟.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黏连发生率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 103-104.
[4]程丽芳.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3):100-101.
[5]黄宇,吴克松,吴振宏.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36):39-40.
[6]周良,谭振刚,刘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0):93-94.
[7]陆海涛.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32-33.
[8]程志峰.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4):99-1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