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2017-05-02李志敏李彬桂杰

当代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鼻甲消融术等离子

李志敏,李彬,桂杰

(湖北省黄梅县杉木乡卫生院耳鼻喉科,湖北 黄冈 435517)

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李志敏,李彬,桂杰

(湖北省黄梅县杉木乡卫生院耳鼻喉科,湖北 黄冈 4355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下鼻甲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同时又能较好的保护下鼻甲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并发症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严重者下鼻甲后端阻塞咽鼓管咽口,可导致耳鸣、重听,可并发鼻窦炎、中鼻甲肥大而压迫鼻中隔出现三叉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治疗措施有鼻内血管收缩剂、激光疗法、手术切除部分下鼻甲等[1]。但随着人们对鼻腔生理功能的深入了解,缩小下鼻甲体积的同时保护下鼻甲功能已经成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目标。现有研究指出鼻内镜射频消融术可在此方面取得显著效果[2]。今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疗效,对14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湖北省黄梅县杉木乡卫生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入选标准:(1)患者持续性鼻塞超过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2)患者鼻腔检查见下鼻甲明显肥大,呈桑葚样或结节样改变,表面色暗红或淡红,排除骨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腺体样肥大和鼻腔肿瘤等。(3)下鼻甲1%麻黄素收缩后无明显变化。(4)与患者或其监护人进行交流,均知情同意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观察组患者74例,男44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1.0±2.5)岁,病程1~13年,平均(4.7±1.5)年;对照组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0.0±1.8)岁,病程1~12年,平均(4.5±1.3)年。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予以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1%利多卡因棉片麻醉双鼻腔内黏膜,取2滴1/1 000肾上腺素溶于10 mL利多卡因,于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局部浸润麻醉并清理鼻腔内分泌物。射频消融系统为低温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设定主机能量于10 W,鼻内镜下检查患者鼻腔及下鼻甲情况,依据患者具体鼻甲肥大情况选取进针点,一般选取3~4个点。沿鼻黏膜将射频消融针头缓慢插入预计位置,控制插入深度,以免伤及骨质或黏膜,依据患者鼻甲缩小情况控制治疗时间,一般15~20 s为宜[3]。术后患者如无较多出血,无需鼻腔填塞。术后给予呋麻滴鼻液点鼻1周,3~10 d后清理鼻腔分泌物及伪膜。对照组患者行下鼻甲切除术。鼻腔麻醉方法同观察组患者,依据患者下鼻甲形态,剪除患者肥厚的下鼻甲下缘,修整切缘及下鼻甲后端,控制切除的下鼻甲体积为1/3~1/4,术后取止血海绵填塞鼻腔控制出血。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3个月后鼻内镜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4]。治愈:鼻塞等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复查见下鼻甲显著缩小;显效:鼻塞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鼻腔通气改善,鼻内镜复查见下鼻甲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缩小;无效: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鼻内镜复查见下鼻甲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2)患者术后鼻腔粘连、鼻出血、鼻干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8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鼻腔粘连6例,鼻出血4例,鼻干燥9例,对照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鼻腔粘连12例,鼻出血6例,鼻干燥14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5)。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以单侧或双侧鼻腔持续性鼻塞为临床特点,其最主要的病因是下鼻甲肥大。在下鼻甲的黏膜层中有丰富的血管,当黏膜层中血管发生病变时可导致下鼻甲血液淤积肿大,影响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当病变持续发展时,血管附近纤维组织局部增生致使黏膜增厚,甚至骨膜、骨质发生增生,最终导致下鼻甲不可逆性肥大[5]。

目前针对慢性肥厚性鼻炎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多采用手术切除部分下鼻甲,恢复鼻腔通气功能,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在手术时不能有效控制精确度,往往会过度损伤鼻黏膜、破坏下鼻甲结构,影响了下鼻甲对吸入空气的过滤、清洁、调湿和调温作用,长期发展可产生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有研究报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保证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可减少对下鼻甲生理功能的破坏,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兴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方法[6]。其主要原理是在100 KZ的等离子射频电场作用下,将电解液转变为低温等离子体并在电极前形成约100 um厚度的等离子液体层,层中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获得能量,当射频消融针头插入鼻甲后可将等离子液体层中离子的能量传递到组织中,破坏细胞间的结合键,分解靶部位的细胞并将其转化为氧化物及碳水化合物,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当组织接受射频电场的能量时,组织由于自身的阻抗可产生热效应,使得组织收缩止血,在保存细胞活力的同时,又能产生手术刀一样的效果,并且不损伤鼻黏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治疗,并且于术后行组织学检查,光镜下可见观察组患者鼻黏膜完整连续,扫描电镜下显示表面纤毛基本完整,说明射频消融术对患者下鼻甲生理功能损伤较小。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射频消融术在保证慢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保护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显著,同时又能较好的保护下鼻甲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1]吕凌燕,王玉芝,王兴杰等.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内镜下不同术式临床疗效观察及术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4,20(9):947-951.

[2]张庆翔,周维国,张海东,等.下鼻甲外移术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 422-425.

[3]赵雷,高永平,肖二彬,等.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2):6-7.

[4]黄朝平,朱力,罗伟,等.下鼻甲骨黏膜下切除与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4):264-266,257.

[5]延青,高丽娟.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39-41.

[6]王丽鸣.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14-2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37

猜你喜欢

鼻甲消融术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