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园:大隐于市的银行小职员
2017-05-02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俞 栋
文化
黄秋园:大隐于市的银行小职员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 俞 栋
1界画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具体而言,就是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2此书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教材。
31927年10月,在江西省政府的主导下,江西裕民银行筹备处正式成立,其行名寓“裕国利民”之意,资本100万元,官商各半,12月21日召开裕民银行成立大会,订定章程,选举彭飞健、程达一为正副行长。1928年1月7日在南昌正式对外营业,初设分行2处,代理省金库;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裕民银行总管理处迁回南昌后,设有分支机构98处,覆盖了江西所有的市、县及重要乡镇,并由此建立了遍及全省的财政金融网络,因为其总行及各县分行,发挥代理省、县政府金库功能。1946年裕民银行改组为“江西省银行”,从成立到改组共存在18年,是民国时期江西经营得最好且影响最大的地方银行,但具有明显的政府塑造和管控之痕迹。
4抗战期间,黄秋园还在泰和、赣县等地参加过义卖画展,所得款项均赠难民救济会,这在当时具有领风气之先的意义。
黄秋园(1914—1979年),名明琦,以字行,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江西南昌人,被誉为当代画坛“陶渊明”。其长于山水,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界画1功力为现代仅见,且能诗善书,晚年著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一书2。
“非科班、非专业”是秋园先生艺术道路上的两大“标签”,因为其职业生涯基本是在银行度过的。1938年,24岁的他经伯父介绍考入江西裕民银行3工作,任缮写员,后曾经担任过江西裕民银行物资调拨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为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先后从事文档收发、美工宣传等职,直至1970年退休,毕生业余从艺。
秋园先生自小酷爱绘画,7岁临摹《芥子园画谱》,后师从父亲好友左莲青先生(亦为国画大师傅抱石之师)学传统中国画,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曾在裱画店学徒一年,得纵览古今名迹,手摹心追,乐此不疲,画艺大进;不及弱冠便鬻画为生,后又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4;1970年退休后方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遍览古今名作,游历佳山秀水,大胆探索,衰年变法,终于达到其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尤其是在山水画方面,含英咀华,借古开今,成就为最,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秋园《溪山独钓》纸本
黄秋园《丽人行图》纸本
黄秋园《水阁读书图》纸本
黄秋园《深山卧居图》纸本
“我自为我,自有我在”。观秋园先生所作山水,融江南之清婉秀润、北国之雄浑豪迈于一体,远看郁郁苍苍、气象万千,近观笔墨精微、一丝不苟,既无南北之分,亦无文(人)院(体)之别。笔者以为,秋园先生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其在汲取前辈技巧基础上,结合所要表现的物象特征开创了极具自我风格的“皴法”,并形成了一种浑厚华滋、自成体系又独具现代审美意蕴的笔墨语言。细看此皴法,集笔法、墨法于一体,通过层层点皴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厚重感。其作品中有的山石竟积了十余次墨,将毛笔与水墨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故比前人更显精致和韵味而被称之为“秋园皴”。也正是“秋园皴”确立了其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诚如明代大画家董其昌云:“凡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
同样,在构图上,秋园先生亦突破了前人藩篱与窠臼。记得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西洋传统的油画不留空白,画面中流动的光和色则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家的独特之处在于无笔墨之处,即白,是飘渺天倪、化工的最高境界。”秋园先生之作大多布局满实、顶天立地、整幅落墨、点线密集,所谓“上不留天、下不留地”,然其又常会在画作中精心设置几处空白来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感觉。如在繁密森郁之中,山径若隐若现,瀑布如“银河”流泻,使画面于茂密中透露出空灵之美。这种“藏境”手法营构了一种“遥遥居山水,冷眼向横流”的野隐情趣和幽远意境,可谓“虚实相生”,非高手不敢为、不能为,故有“天满一星”之誉,近现代国画家中几无可与之匹敌者。
黄秋园《秋树晚山图》纸本
黄秋园《雪江楼阁图》纸本
然而,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会惊人地相似。莎士比亚逝世7年之后,他的两位朋友海明琪和康德尔才给他出了全集,琼生献诗作序,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而在此之前其获得的好评并不多。无独有偶。秋园生生的际遇与莎翁极似。尽管其艺术成就颇高,但由于生性孤介而不媚时俗,淡泊名利而不求闻达,一直受地方美术界排挤,去世前仍未被吸收为地方美协会员,其艺术成就亦不为世人所识。直至1986年(其去世7年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黄秋园遗作展”,才震撼了整个中国画坛,并逐渐被人们认识。当时全国画界惊呼:“黄秋园奇迹般地被发现”,“黄秋园是当代富有成就和颇具特色的中国画大师之一”。一代宗师李可染先生在参观黄秋园画展后由衷地感叹:“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并亲自书写了一段题跋:“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这种评价出自李可染这样的大师之口,是极为罕见的。他甚至还对秋园先生亲属表示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其后,秋园先生被追认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兼任名誉教授”和“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委”,堪称史无前例。
黄秋园《归山图》纸本
黄秋园《梦游庐山图》手卷 纸本
正是时局弄人,“庭前冷落车马稀”,“生前寂寞无人问”最终成就了秋园先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秋园先生作品少有应酬之作,多为精品,加之存世作品数量极少,仅400幅左右,其中1/4还是画稿。但其作品在1990年代最初进入拍卖市场时还是遭到了“冷遇”。比如1995年和1998年,其估价均为十几万港元的《丽人行》和《汉宫春晓》在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都因无人问津而流拍。据雅昌网统计显示,2000年春季其画作每平尺均价为1.1万元,至2005年达到5.8万元。之后价格稳步上升,2011年每平尺均价为9万元,2013年更是达到每平方尺20.6万元的顶峰,之后略有下降,现在维持在16万元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秋园先生的山水画作价格已经有了较大上升,但其涨幅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家。
“吹尽狂沙始到金”。秋园先生作为当代开风气之先的大家,无论是从艺术个性、成就,还是作品的存量看,目前的市场价格仍是被低估的。随着人们对先生艺术价值的再认识,作为中国近现代书画部分的“绩优股”其作品价值必然会有一个回归的过程,值得藏家关注。(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