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017-05-02王润秀
王润秀
摘要: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国家才有希望。历史学科应该充分利用人文资源的优势,在教学中致力于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人文素养;历史教学;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79-0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大家熟知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各种校园暴力、欺凌视频令人触目惊心。看到这些案例,作为教师,也是父母的我们谁能不为之惊讶、寒心和痛心……我们在想,是何原因让这些本该纯真善良的花季少年丧失了人性、泯灭了良知?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反思学校教育,对目前教育的苍白无力感到悲哀。正如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的那样: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愿望"。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起对中学生人文精神,道德素养的培养这项重要任务,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因为历史学科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育人先自育"。孔子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中学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思维单纯,人生观、价值观正待成长的中学生,这对教师的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就会更加的严格,要乐观,向上,平和,淡定,不去空谈理想,要有生活,要有清晰的奋斗足迹,要向学生展现积极的生活态度。
2.深入挖掘教材,找出人文素材,适时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中国历史上,有精忠报国、捐躯赴难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积极人生;有温良谦恭、扶危济困的人间关爱;有厚德载物、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有民贵君轻、载舟覆舟的民本思想;有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有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有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等等。同时,中外历史上专制暴政、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压抑人性的反面事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历史中蕴涵的人文素材,充实教学,教育学生。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课堂上,面对学生,教师应满怀热情;面对丰富多彩、沧桑多变的历史,教师更应充满激情,并将这种激情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自我教育和升华
上海的特级教师李惠军倡导"历史课要有灵魂",切中了历史教育的学科特质,体现了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好的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清晰幽默同时富有哲理地全面讲解历史,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密切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但是应该看到,现在的中学历史教育现状不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课程地位不受重视。素质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中心目的,但是,"应试"教育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会继续保持主流的地位,素质教育的观念依然很难落到实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处于"副课"地位的历史学科很难受到重视。
3.2 教学内容繁杂。历史课程具有知识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大量的知识点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领域,构成庞大的历史框架.以自然科学为例,其涉及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农业学、建筑学、物理学等学科,涉及范围之广是其他国家的本国史教学所难以相比的.如此设计教学内容,原意是通过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同時出现这样的问题:增加教学量,难以展开和深入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需要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需要时间,以上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比例失衡,最终往往演变成"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3.3 重知识,轻德育。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新课改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留于空泛,存在着课程目标之间不能统筹兼顾,常常厚此薄彼.其结果是导致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
总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的培育,必须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应该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活动发挥重要作用。让每个学科携起手来,为每个孩子打造一方纯净的心灵沃土,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