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教育理念视角下“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的实践

2017-05-02刘承磊王晓庆赵鸿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精准

刘承磊+王晓庆+赵鸿

摘 要:在双创大环境下,如何全面培养和精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通过充分论证,精心筹备,以“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为载体,以能力提升、科研实训、企业实践、转化应用四模块为依托,通过七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和详细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互动、与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团队的持续传承、学生间的交流碰撞,开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渠道。

关键词:精准理念;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动力。“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开辟实验基地、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大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按照Timmons的创业管理要素分析,机会、团队、资源三要素来看,国家现行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环境基石,而如何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高校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提高创新实践技能,实现团队有效建设,都需要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措施。对机电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日常教育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机电学院经过充分论证、精心筹备,从2014年3月起成立“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将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新的途径,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实现双创教育从点到线到面到体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互动、与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团队的持续传承和学生间的交流碰撞,开辟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渠道。

一、基本概况

机电学院“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采用虚拟班级的方式进行教学,入选该班的学生仍在原班级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学生涵盖大一至大三所有专业,班级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及指导教师,学生重点利用课外以及寒暑假时间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应用。每年,班级招收60余名学生,配备20余名校内外指导教师。为了保证培养质量,“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按照能力提升、科研实训、企业实践、转化应用四个模块进行培养:

1.能力提升模块。班级建设的基础模块,重点通过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与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开拓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2.科研实训模块。班级建设的重点模块,重点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动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3.企业实践模块。班级建设的特色模块,重点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实习,开展顶岗实习,促进学生与生产实际的接轨,提高学生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能力。

4.轉化应用模块。班级建设的关键模块,重点通过组织指导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申报项目,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班的吸引力,推动良性发展。

二、具体实践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按照培养模块,重点从以下7个方面展开工作:

1.聘任导师队伍。这是班级建设的前提。学院聘请党委副书记担任班级班主任,团委书记担任班级辅导员,负责班级日常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学生的管理;聘请了13位企业老总担任实践导师;聘请了学院教授、骨干教师担任学业导师。精干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工程师班的健康发展。

2.开展学术讲座。这是班级建设的基础。自班级成立以来,学院大力开展学术沙龙及培训活动,极大地拓展了班级学生的专业视野;邀请了7位优秀企业家到校做创业报告会,极大地浓厚了学院创业氛围,提升了班级学生的创业意识。

3.举办沙龙活动。按照班级建设方案,每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沙龙活动,进行创新创业研讨,内容涉及专业前沿、创业理论、科技竞赛、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开设了“创新创业大讲堂”,聘请了学生中的“科创达人”“创业牛人”做客班级开讲,内容涉及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高空飞行器等前沿科技,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传承与提升,开拓了班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4.组织课题双选活动。这是班级建设的特色。每年10月份,学院均开展“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学生‘进课题师生双选活动”,班级学生均成功进入班级导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双选,搭建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有效平台,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专业知识、提高工程实践素养与能力。

5.赴企业实习实践。企业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学院利用节假日,组织班级学生赴山东省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企业老总、工程师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的组织与生产,拓宽学生视野,积累创业经验;每年暑期,学院更是下大力气组织班级学生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通过与企业的亲密接触,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应用的接轨,提高了作品向产品转化的能力。这也成了班级建设的另一大特色。

6.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进行课题申报。这是班级建设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试金石,也是班级建设效果的衡量标准。因此,学院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自班级成立以来,共组织班级成员参加了“机电之光”校级活动,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以及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十余项大赛;组织学生成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T、发展性资助等课题,在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开辟班级专用活动场所。这是班级建设的重要依托。学院开辟专门场所,作为班级的专用场所,加之学院的创新开放室,学院有三个场所用于保障班级学生的需求,极大地保障了班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班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质量保障

为了确保班级的有效运行,提高班级建设质量,学院还从组织、制度、条件、激励等四个方面制订了翔实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将班级建设列入学院重点工作,积极推进班级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

2.条件保障。学院从师资配备、场地使用、投入经费等方向加强了班级的条件保障,切实提升了班级培养的效果。

3.制度保障。专门出台了“学生选拔制度”“导师评聘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淘汰制度”等,为班级建设提供了依据。

4.激励保障。对进入本班的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式培养,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四、案例实效

1.组织参与了多项创新竞赛,取得了累累硕果。班级成立以来,2016年,班级学生共获得了9项国家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5项省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优秀成绩的取得是对班级建设的真实也是最好的检验。

2.浓厚了氛围,促进了创新创业工作。班级学生辐射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80%以上的学生已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学院创业团队孵化出仿生鱼、智能语音垃圾桶等具有机电特色的创业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学院创新创业水平。

3.强化了成才导向,催生了明星学生。例如:班级成立以来,班长高琳焜同学,成绩优异,曾获多项创新竞赛奖项,成功当选2014年学校“十佳大学生”,荣获2015年“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班级学生王兴华,家境困难但意志坚定,热衷机器人研究,获得20余项创新奖励,被评为我校2014年“自强之星”,2015年,被授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班级同学孙文强,刻苦努力,成功当选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班级中像他们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既是班级建设的优秀成果,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

4.培养了学生理论应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競争力。班级注重“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学生经过系统、循序渐进的培训,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提高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工程素养,进一步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拓宽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实践教学新的路径。学院培养的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而班级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与实践动手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总结与展望

实践证明,卓越工程师班自成立以来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两年来,班级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孵化了一批高质量具有机电特色的创业产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平台、新的传承、新的抓手、新的氛围,取得了新实效。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班的建立,更是贴合了这一思路,班级建设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还应继续完善,继续提升。

1.注重总结提升。进一步梳理班级建设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活动内容等环节,进一步凝练班级的特色、文化等,进一步提升班级的软、硬实力。

2.加强与创新学分的结合。目前,班级主要靠团学进行发动、组织,学生参与的动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等还存在问题,下一步重点考虑与创新学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性,提升可持续能力。

3.争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是班级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班级能够可持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因此,下一步应探寻出路,实现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相互承认,相互促进,争取计入人才培养方案,使班级可持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朱继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04(2):70-72.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精准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试析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