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在数字化变革中冲浪的浙江经济

2017-05-02

信息化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浙江数字经济

2个月前,G20杭州峰会通过了《20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首次亮相国际舞台。1个月前,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承载的不是简单的“0”和“1”的代码,而是10多亿中国人乃至全球70多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新经济、新动能,是全球经济的焦点,数字经济的出现点燃了新动能,点亮了新经济,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曙光。浙江从两化深度融合起步,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再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经济如同奔流不息的钱江大潮,推动浙江经济一浪高过一浪。

数字化革命正在掀起工业4.0高潮

浙江,已拿到这场变革的入场券。新常态下新动能在哪里?本来,这是一个大难题,但现在却不同了。因为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现在正在经历信息革命,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正在引发新一轮全球增长和创富热潮,甚至有可能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终结者,其意义不亚于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乌镇因世界互联网大会而名声大增,“互联网+”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镇互联网医院通过微平台,连接了全国27个省的1900多家重点医院,汇聚了22万多名医生资源,服务人次超过5亿,普通百姓也享受到了优质地医疗资源。今年9月,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在乌镇上线,朝着全国第三方数据交易中心大步迈进,探索把大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资产。

乌镇,正是浙江的缩影。如果说5年前数字经济还是星星之火,那么现在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全球首创城市数据大脑,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杭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能够思考;物联网小镇,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一个重镇,“世界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滨江”,可见数字安防久负盛名;阿里云是全国公有云的“一哥”,拥有2300多万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成长全球最快,仍以百分之百左右的速度突飞猛进。

如今的浙江处处充满着数据的气息。杭州,鼠标一点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刷手机坐公交地铁,宅在家里点餐、打车,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数字浪潮带来的便利。宁波,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一百多个中国第一,如今又在建设全国第一个“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借道智能制造,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金华,以电子商务为主的网络经济是它的一号产业,电商交易额占全球比重超过3%。嘉兴,是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的试验区,近期举办的“2016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又开启了它新的征程……在浙江,每座城市甚至许多大山深处的农村都在寻找数字经济的突破口,无处不在,无微不至,这是浙江对数字经济的理解,也是一直的追求。

“云上浙江,数据强省”的建设,让浙江尝到了数字经济的“头口水”,也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2015年,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全国第三,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指数全国第二。数字化革命掀起了“工业4.0”高潮,数字经济大爆发的背后逻辑是,经济正在一步一步地蜕变,因时而动,因势而为,浙江较早参与这场变革,使经济从量变走向了质变。

变革是开启数字经济的钥匙

新经济必须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前不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数字经济2020年将达到3.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占GDP比重将超过13%。这些数据带给人的感受非常震撼。几年前,数字经济还只是一个概念,如今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未来的新经济稀缺的不是石油,更不可或缺的要素将是数据。它可能颠覆传统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成为战略性资源,这就需要建立数据思维,站在数据资产高度重新思考新经济的未来。

新一轮淘金热已经兴起,主角就是数字经济。德国的数字化战略2025,日本的超智能战略,英国的数字经济战略,新加坡的智慧国家2025,韩国的U—city计划,无一例外都在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竞争的焦点从资本、土地、资源转向了数据,经济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面对数字经济热潮,浙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有基础、有能力开辟自己的路。

如果为数字经济做一个粗线条的素描,我认为关键词有三个:创新、融合、生态。“创新”是数字经济的前沿。当今时代变迁的速度不同以往,脚步停留在IT时代难免不落伍,现在已经是BT时代和DT时代,甚至很快就要进入ST(Smart Technology)时代,即智能科技时代。这正如无论在杭州还是在乌镇,都能看到很多樟树,樟树之所以终年常绿是因为旧叶脱落的同时新叶已在生成。所以如今的时代中,更根本的是数字经济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将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的认知模式。从阿里的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到海康威视的智能仓储系统,从阿里云到影视云,大数据云计算迭代的速度很快。数字经济的其中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如果整个社会的系统与数字经济全方位的绑定,经济可能跨入更高级的形态。杭州正是一个典型,这座创新之城能够成为2015年全国GDP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钱塘大数据交易中心的上线、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的挂牌、大数据产业联盟的成立,浙江的新动能将不断地涌现。

“融合”是数字经济的生命力,更是传统产业转型的突破口。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体验经济,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真正的价值经济。“工业4.0”本身就是创造领域的制造领域的数字化革命,无论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产业互联网都是主攻点。浙江一直在推动四个“+”布局,即“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标准化+”,它们的实质是融合,都是希望把更高级的元素嫁接到浙江制造优势上,建立起更加连接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制造。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根根烟囱会消失,一座座无人车间会出现,一切制造变成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终端,浙江经济会拥有更多的新动能成份。

“生态”是数字经济的万有引力。为何浙江一直在打造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正是因为生态力量不会枯萎,生态源泉不会枯竭。无论在梦想小镇还是在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许多地方都形成了互立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三年前,有人说浙江一定会产生一批“小马云”;三年后,浙江已经成长起来了一大批独角兽,如贝贝网、挖财网、光云科技、丁香园等,估值都在10亿美元左右,这正是生态圈的摩尔效应,对创业的孵化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前不久落幕的云栖大会,全球有60多个国家5万多人参会,700多万人在线观看,这也正是生态的强大力量。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创建良好的生态圈,让浙江成为有更多创客的城市。

数字经济迈入快车道,未来超乎想象,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是一场产业变革,更是一场治理变革。政府用大数据决策,也必须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走向海量的集成数据。政府数据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浙江的态度是“开放+共享”,目前已经成立了数据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国推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打通了全省3300多个政府部门的资源,正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本质上也是建设数字政府,为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为百姓提供定制服务。

站在追逐数字经济梦想的舞台上,浙江愿与海内外朋友一道分享数字经济的巨大红利

大数据时代,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在此与大家共勉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水”。中国的圣贤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数据如水,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云、网、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是浙江未来数字经济的基本布局,“云”是“大脑”,“网”是“神经和血脉”,“端”是“四肢”。“云、网、端”让数据行如流水,有芯的数字技术,最终是为了支撑有魂的数据服务,我们要让数字教育、远程医疗进入百姓家门,在分享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不能丧失安全边界,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的盾牌不能放下。

第二个字是“桥”。100多年历史的古桥在浙江并不少见,它们不仅连着河的两岸,更连着现代与历史。数字离不开桥,数字源于连接,实现价值更需要连接,而连接能力越强则获得资源越多。如今,物理世界越来越快地被数字化,人类正在创造智能一切、一切智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元素都在创造数据,都有创造数据的能力。所以,需要我们搭建更开放的架构,建立更完善的标准,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域分割,促使数据互联互通。

第三个字是“丝”。浙江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以丝为纽带走向世界。如今的“一带一路”让浙江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拥有广阔的“朋友圈”。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硬件設施的互联互通,更是数字经济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大数据没有边界,也无国界,展望未来,数据跨境流动将越来越频繁,数字鸿沟不断缩小,数字经济将成为人人共享的经济。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中,无处不在的创新让信息革命正在发生从1到N的蜕变,数字经济无疑是重要抓手。桐乡又名“梧桐之乡”,今天栽下梧桐树,明天就可能引得凤凰来,我们致力于成为拓荒者,与海内外朋友一道用心呵护数字经济这棵幼苗,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看到它带给世界精彩。

(本文根据浙江省政府副省长冯飞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数字经济论坛——中外政企对话”论坛上的讲话稿整理)

猜你喜欢

浙江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