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5-02何琼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摘 要:近年来,北京市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各项政策引导下,结合自身特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和问题。本文针对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其优势和劣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生毕业后接受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其专业性高、研究性强,倾向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强调灵活、多元的培养模式,而其逐步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开展,不仅关系到一个大学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国际化的社会环境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增强其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理解,帮助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尽可能避免受民族文化、地域局限的影响,使之成为具有全球意识和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研究生教育将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对于担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北京市属高校而言,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相对于“211”“985”工程等中央部属高校而言,北京市属高校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受生源质量、生源来源、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出国接受教育的机会少,接受外籍教师授课与指导的次数有限,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故本文以北京市属高校中的非211院校为研究对象,就其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含义

弗里曼·巴茨(Freeman Butts)在其著作《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国际化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和学校观念方面的国际化,目的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态度;二是师生学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化;三是发达国家在卫生、经济、教育和民众福利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高澎等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将本国大学教育的讲授、学习、研究、服务和管理等内容放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环境之中,进而实施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理念、政策和各项综合措施。李素琴认为教育的国际化是以理解国际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国际共享为支撑,以国际合作为主要培养方式,以规范化的国际质量标准为保障的现代研究生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认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通过加强跨国科研的联系,稳步发展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员交流等方式来实现国际合作,包括有關学者和学生课程中国际内容、培训和研究等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这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所谓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利用国际资源,让师生在国际流动起来,并积极调用各种外部资源从而形成一套与国际接轨、被国际认可的教育体系机制。

三、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现状

1978年后,尤其是1981年首次实施《学位条例》以来,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开展顺利,成绩显著。仔细探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属高校在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留学教育全国领先。北京市自制订《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目标(即“首都教育发展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以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已成为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地区,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取得全国领先地位。

(2)国际合作办学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外高校之间合作办学已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重要形式。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高校中有6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批准,而市属高校已成为这些合作办学高校中重要力量。

(3)市属高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增多。随着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已成为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关注的会议目的地之一,由此北京高校也拥有更多机会承办国际会议。如北京工商大学三次举办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国际会议;首都经贸大学两次举办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和城市国际化论坛会议;北方工业大学举办北京管材国际会议等。

2.面临的问题

虽然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市属高校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相较名牌大学而言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外地生源占比大,学生学业有效投入不足。受政策和办学能力的影响,北京市属高校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都相对较小,加之调剂复试的生源偏少、学校知名度不高等原因,部分高校也存在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问题。由于优秀的生源会首先考虑前往“985”“211”等院校,造成市属高校研究生很大程度来自于外地。这些生源由于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以及市属高校名气不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没有名校学生那么强烈,这无形中就对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市属高校的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经济压力,极易出现牺牲学业时间进行社会活动的现象,阻碍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为实现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大量的中英文授课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校实力及中外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国外人才匮乏,只能以地方人才为主。虽然有些市属高校对此做了大力改革,但由于中外文化差异,特别是大学教育理念与理论方法的差异,师资队伍国际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将是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3)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经费不足。相较“211”“985”等高校,市属高校得到的国家支持相对较少,经费普遍紧张,造成其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时往往经费不足、涉外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缺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利条件,造成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延缓,这对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是极为不利的。

(4)目标定位不清晰。与部属院校相比,市属高校具有规模小、专业性强等特点,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必须慎重思考自己的定位,把重点放在最大效率利用已有资源从而提高自身整体水平上。调研之中发现,有些高校会为了追求数量多、摊子大、层次高,盲目采取与现存条件不符的做法;也有些市属高校盲目与部属院校攀比,更有甚者不清晰究竟该如何为自身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国际交流合作伙伴,是市属高校目前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将影响教育质量,导致办学水平下降,阻碍其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结果适得其反。

四、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机遇与对策

1.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机遇

近年来,北京市属高校凭借地域、资源等优势,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北大清华等“985”“211”院校和一些国际知名机构的压力引导下,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在著名高校的数量上全国居首,在吸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师方面存在规模优势。在北京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它所承担的国际角色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北京各个市属高校纷纷开展国际化教育,聘请外教的高校也逐渐增多,同样也有参加语言考试的考生群体,从而形成了北京很好的语言培训优势。近年来北京市具有外教资格单位数较之往年呈现递增趋势,而且与具有外教资质单位数的其他三大直辖市相比,北京市所具有的聘请外教资格的单位数约是其他三大直辖市的总和。

2.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问题对策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市属高校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与各国研究生教育相互借鉴,可以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议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发展:

(1)增加合作院校,加大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力度和广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吸取经验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是市属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如通过吸引国际资本,举办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等活动,加强与国外院校的交流合作,搭建国际交往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氛围;通过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機构之间研究生的互换、互访和学分互认等活动增加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机会,增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在促进市属高校国际化教育程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人才,形成市属高校国际化教育的良性循环。

(2)利用北京市补贴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参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教育专家,有必要积极利用北京市政府的各项补贴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授课,比如国家教育拨款、教育补贴券、实物补贴和不列入政府预算支出的税收优惠等,激发优秀教师进行国际化教育的热情,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此外,通过为研究生导师搭建一个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的平台,使之熟练掌握英语,了解世界各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实现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

(3)设立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出席国际会议基金,支持研究生走上国际学术交流舞台。设立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出席国际会议基金,鼓励研究生直接用英语参与讨论,同时与其他国家研究生进行交流、联谊,促进研究生教育实现国际化。这种方式能使研究生更好地与国外同行进行直接交流,促进他们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了解所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研究生也可以较快地提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本人,而且有利于学校扩大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蓉,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

[2]叶硕,屠中华.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2-25.

[3]吴妙娴,彭峰.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化的改革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J].学术探索,2012(10):137-139.

[4]高澎,王栾井,王青.研究生教育:发挥海外校友作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J].学海,2005(6):186-189.

[5]李素琴,闫效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60-62.

[6]赵中建.从一所学校看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01(1):55-62.

作者简介:何琼(1980— ),湖北荆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研究生管理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