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美丽“疤痕”
2017-05-02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地球的碳酸盐岩地层经历抬升、溶蚀和断裂之后,留下了许多纵横交错,深刻见骨的“疤痕”,似被刀剑划过,似被巨斧劈开,似被万剑穿心,无奇不有,形态各异。这些“疤痕”被科学家们命名为“岩溶地貌”,在国外则称作“Karst”(喀斯特)地貌,是以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命名。
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号称“世界喀斯特王国”。峰丛林立,沟壑纵横的地貌演绎出了今天西南大地上一道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如诗如画的荔波大小七孔;气势磅礴,宏大壮阔的万峰林和万峰湖;堪称鬼斧神工,自然造化的峰林绝品,拥有着大地母亲和生命之源之称的双乳峰;以地缝嶂谷、群瀑横飞而著称,以景观雄、奇、险、峻而成名的马岭河峡谷;素有“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的黄果树瀑布……
“世界喀斯特王国”中有几种典型的“疤痕”在国内外享有着极高的赞誉。第一种叫做断陷盆地,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北部。它是由于岩层之间的断块下沉形成,多数呈现狭长的条状,断崖陡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斷陷盆地积水形成湖泊,有的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填充,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积平原,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第二种称为峰丛洼地,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北和云贵高原边缘以及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流域。它主要是以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由塔状、锥状溶峰组成的峰丛,峰丛间有溶蚀洼地或溶蚀漏斗。第三种称为峰林平原,主要分布于广西桂林、阳朔等地,山峰高度一般为100~200米,多以塔状或堡垒状耸立在平原上,表面有石芽和溶沟等微形态峰林。第四种称为岩溶槽谷,主要分布于贵州印江和重庆等少数地区,是指有流水作用参与形成的长条状溶蚀洼地,多成U形谷状。最后一种称为岩溶峡谷,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部,与一般中山峡谷相似,相对高差为500~1000米。
这些镌刻在我国西南大地上的“疤痕”不但编织出了“喀斯特王国”的秀丽风景,也记录下了地球演化的沧桑历史。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美丽的外表,捕捉大地母亲过去的点点滴滴! (编辑/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