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经典与创新转型发展

2017-05-02唐文生

艺术评鉴 2017年3期
关键词:刘三姐传承创新转型发展

唐文生

摘要:近来,由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精心打造的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在河池学院表演厅首次公演获得很大成功,随即并召开了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研讨会。本文通过对大型民族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传承创新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在传统经典文化传承、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丰富河池学院校园文化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承创新 转型发展 彩调歌舞剧 《刘三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3-0031-0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历时近两年筹备和精心打造的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于2016年12月29日晚8点在河池学院表演厅成功公演,并于第二天召开“河池学院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研讨会”。唐佩珠、张文明、陈锦文、李春涛、谭为宜等艺术家、学者,河池学院校党委副书记韦仕珍、河池学院校团委书记黄俏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曾宏华、艺术学院院长罗相巧,以及相关教师和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主要演员参加了该研讨会。

一、茶花绽放,韵满校园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三姐就是出生在宜州市的壮族歌仙刘三姐,下枧河畔的流河寨就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据宜州县志记载,刘三姐是唐中宗(公元618-公元907)时人,“性爱唱歌”,集壮族先人的智慧、灵巧、坚毅、善歌的性格于一身,她的故事世代传扬。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彩调剧《刘三姐》。自从20世纪50年代宜州盛演彩调《刘三姐》,并到北京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后,便开始风行全国。

“山歌好比春江水”一曲耳熟能详的经典山歌点燃了冬夜的激情。2016年12月29日晚8点,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汇报演出在东区艺术楼演播厅精彩呈现。校党委书记韦春北、校长郎耀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之勇、党委副书记韦仕珍、副校长苗剑、韦文广及各二级学院、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师生代表到场观看演出。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该剧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以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讲述了刘三姐为了维护人生的自由和尊严,与恶霸地主莫怀仁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该剧共分为投亲、护山、诡计、拒婚、对歌、歌圩等六场。第五场“对歌”掀起了全剧的高潮。当地财主莫怀仁为逼迫刘三姐入门为妾,请来了陶、罗、李三位秀才与其斗歌。刘三姐面对三位秀才的百般刁难,非但没有怯场,反而在一来一往的山歌对唱中,展现了她聪明机智,不畏强权的一面。几个回合下来,惹的恶霸无计可施,大败而归。演员们真情实感的舞台表演,声情并茂的山歌对唱,台词功底扎实,意向比兴信手拈来,技巧百出,妙趣横生。生动的还原了勤劳善良、美丽聪敏、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形象,台下观众乐得开怀,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学校整体转型发展

河池学院是宜州市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正在进一步深化“校企”“校地”等合作模式,为深入实施三项重点改革,引领学校整体转型发展,激发学校发展活力而积极探索。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本次将经典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搬上大学校园的舞台,主要是在于传承传统经典文化、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河池学院校园文化生活、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建设。河池学院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第三代“刘三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唐佩珠老师指导,乐队司鼓特邀号称“广西第一鼓”的李春涛老师担任,笔者有幸担任该剧的副导演、聲乐指导和乐队指挥,从筹备一路走来,感觉收获颇丰。河池学院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主要演员为河池学院优秀学生,如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2016级音乐表演班的廖洪芳饰演刘三姐(第一场、第二场、第四场),刘三姐(第二场、第五场、第六场)的饰演者是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2016级音乐学2班姚宝围;李小牛则由来自体育学院2014级体育教育班的朱维涛饰演;老渔翁由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2016级音乐学2班的陈志毅饰演;刘二人则由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2016级音乐学1班的陆思融饰演;莫进财和三位秀才(陶秀才、李秀才、罗秀才)均是由2015级音乐学2班的廖晏、陈刚、杨俊、陈达四位同学饰演;莫虎是由来自2015级音乐学1班的廖子若饰演。此次演出伴奏是宜州市刘三姐业余彩调团的民乐团与河池学院刘三姐艺术团乐团合作共同完成,伴唱、合唱队则由音乐舞蹈系2016级优秀学生组成。

本次河池学院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排演,极大地拓展了音乐专业学生的舞台实践,学生的表演、演唱和综合素养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强。据河池学院刘三姐艺术团介绍,只要是在河池学院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中表现优异者,待该生毕业时学校可以令其留校并安排在该艺术团工作。著名歌唱家唐佩珠老师谈道:“我特别赞赏河池学院的这一壮举,不仅传承创新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拓展了舞台,并且在‘校地合作上令人喜出望外”。著名作曲家张文明老师也说:“我排练、指挥过无数次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让我无比激动,我将不遗余力的无条件支持你们,期待你们以后有更出色的表现”。国家一级导演、广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优秀专家龙杰锋老师语重心长的说:“河池学院作为一个综合性地方院校能拿出这样一部彩调经典大戏,真是地方经典文化传承保护的楷模,善莫大焉啊!”

三、打造传统经典剧,增强传承自觉性

彩调是我国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已在宜州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流传200多年,她在这里生根发芽,而且硕果累累。由于改革开放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今天的彩调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角。在河池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倾力打造经典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展示的不仅是歌舞剧本身的艺术魅力,更是对传统经典、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在对在校大学生教育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性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池学院校党委副书记韦仕珍教授在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首次公演成功以后,每每谈到该剧时都无比动容,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更多的则是无比的开心与骄傲。作为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总导演黄俏奕老师,待到首次公演成功时更是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心情无以言表……彩调作为民族民间戏曲的一员,想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创新发展绝非易事。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加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重振民间戏曲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戏曲怎样才能与世界接轨,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扬,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遵照着“返璞归真、开拓创新”的原则进行排演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在人物、唱腔、剧本、乐队遵守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伴奏采用宜州市刘三姐业余彩调团的民乐团与河池学院刘三姐艺术团交响乐队联合现场演奏,在灯光、舞美设计等方面大量采用现代科技进行推陈出新,舞蹈编导方面在采茶、对歌、传歌等章节的场面、参演演员、舞臺表演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全剧群演与采茶的伴唱采用40人合唱队伴唱,全剧的剧本是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团的《刘三姐》剧本、宜州市2014年版《刘三姐》剧本、1978年电影版《刘三姐》剧本以及采访宜州当地的老一辈三姐迷进行加工改编而成,尽量让一个真实、精彩、接地气的《刘三姐》展现给大家。演出现场的表演让大家非常激动和兴奋,特别是第五场的《对歌》,从演出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毫无疑问这一切的一切是非常成功的。值得夸赞的是此次版本,两位刘三姐在谢幕时突然从观众席里出现唱起了《多谢了》这个经典唱段,再由台下走到台上,一下子就拉近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一做法在国内来讲是一个创新。河池学院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得刘三姐文化风气之先,以主人公的姿态,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全体编演人员的努力下排出了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这是河池学院勇于改革、转型发展的一大成果。

五、关于排演大学生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思考

河池学院本次排演大学生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将会推动广西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排演工作,以及掀起对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再次追捧的热潮,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第一,舞台上歌唱表演要有很强的人物形象,不是单纯的声音表现,要走入表演人物的生活,进行深刻体会,才会表演得入木三分。第二,要演好传统戏曲,必须掌握传统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例如彩调里的扇子、手帕、彩带“三件宝”的各种技巧。彩调的歌唱语言是桂柳话,它是“问字要音”地方戏,如果方言不地道,该剧风味儿将大打折扣,甚至不伦不类。第三,戏剧舞台表演对演员的情绪控制要求很严。台上喜、怒、哀、乐的强弱和放收,需要不断地磨练,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否则将会出现小的时候很牵强,哭的时候又笑场。第四,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大型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伴奏采用的是民乐与河池学院刘三姐艺术团西洋管弦乐联合现场演奏,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效果异彩纷呈。

六、结语

该剧从筹划到演出历经了近两年的时间,河池学院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学生演员在艺术顾问“第三代刘三姐”唐佩珠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刻苦训练。该剧的精彩呈现不仅是把地方民族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更体现了校地合作为地方培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河池学院转型发展过程中勇于改革创新的一大成果。转型发展教育改革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获得感,河池学院将继续秉承“忠诚执著、刚毅厚重、朴实无华、至善和谐”的精神,坚持应用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办学特色,为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地方戏曲的排练演出极其不易,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协调与统筹。河池学院大学生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的成功公演对地方高校传承民族经典、创新转型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定国.彩调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陈丽琴.论壮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3]王克永.论宜州彩调市场化运营的困惑和措施[J].广西社会科学,2017,(02).

猜你喜欢

刘三姐传承创新转型发展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
刘三姐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