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圣人标准来评价他人
2017-05-02王艺潼
王艺潼
从2015年马云被“逼捐”事件,到范玮琪国庆晒娃被骂不爱国,直至2016年王宝强事件导致一位微博名为“宋喆”的乒乓球运动员的微博沦陷——当公众人物的生活通过发达的媒体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民众面前,我们应该做的,可能并非是冲动地当一个“键盘侠”,义正辞严地说着自己以为的正义,而应当保留一份理性,用合理却并非圣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人。
不用圣人标准来评价他人,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与内涵。正如《追风筝的人》里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我们的批评必须建立在我们的了解之上,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他人都没有权利去站在自己的角度揣测。点开在马云微博下面言辞激烈催他捐款的人的微博,往往是活得十分落魄,对社会上各种现象只有抱怨,自己却一点进取心都没有。正是因为自己生活得不堪,让他们变得狭隘与偏激,而当我们学会用理性目光去评论他人时,体现的才是一个人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包容与理性的素养。
除了能体现评价者的内涵与理智,被评价者也应受到理性的評价。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就如爱德华·希尔斯在他的《论传统》一书指出的,“现在总处在过去的掌心之中”。你或许用你所谓的道德去严格要求别人,找不到地方发泄而去随意批判别人。而当有一天,你的生活也会被放在别人面前,你此时遭遇到的谩骂与不公平对待,与你之前做过的事情一模一样,只不过,你换了个角色罢了。用道德的绳子勒紧他人,使他人喘不过气来,自己终会作茧自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圈中的被评价者,所以勿用自己达不到的圣人标准来评价他人。
若大众学会理性评价他人,舆论和误会就会大大减少,那么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网络暴力频频发生的原因也是如此,我们必须避免这种状态的出现。如果我们学会理性评价,就会发现事态往往不只是第一时间爆料出的那么简单,“聂树斌案”经过11年才揭露真相,或许许多人在当年都曾在网上痛骂这个无辜的人。面对快而杂的现代化信息,我们保持一份理性,多一份等待,就如电影《十二公民》里说的那样,“天底下没有百分之百的事”,做出更冷静的判断,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道德的约束不应该成为网络暴力的借口,评价他人所采用的方式绝不能是圣人标准。电影《熔炉》中说:“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在繁杂的世界中,我们要坚持本心,理性地评价他人,做好自己。
(指导老师:邬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