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必考项:散文阅读篇(二)
2017-04-29郭瑞炜
郭瑞炜
【回顾】
上一期,我们一起品味了2016年苏州市中考真题《骑自行车翻山越河》;复习了散文在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散文的分类,特别指出中考主要考记人、叙事散文,偶尔也考状物写景文;学习了散文的读法,重点是“散文的备考”:
1. 知道考什么
从内容材料看: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从材料来源看:基本来自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
从测试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
从考查形式看: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
2. 知道怎样考
理清考点,明辨试题,紧紧抓住“四以”“一规律”。
“四以”: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
“一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练功】
先说散文阅读解题的场外功夫。
散文阅读针对文章本身,我们要弄清楚三点:写什么?为何写?怎样写?
写什么?写了什么人、事、物、情。
为何写?这人、事、物、情有何值得写的;能表明作者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怎样写?该文如何组织材料,组织材料的依据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技巧,语言怎么样。
散文阅读复习、解题训练中要遵循的规律:“整体——局部——整体”。
一是认真阅读全文:理解文意——知文本;
二是认真阅读考题:审清题意,弄清问题的重点、范围等——明方向(思考方向、答题方向);
三是认真组织答案:表达准确——炼词句。
注重养成散文阅读解题的三个习惯。
第一遍:标小节号的习惯。通读全文,把你认为带有提示性的詞语、短语、句段作上标记,或将文章层次用简练语言概括一下。从“全文鸟瞰”到“局部解剖”。
第二遍:揣摩问法的习惯。出题人为什么要这样问,他想考哪个考点(知识点),他提出了几个问题,有几层意思,每题有几分,应该答几点才不会丢分。多做换位思考。
第三遍:将自己的答案放回原文的习惯。答案想好了,要简单地检验一下,可以将答案放回原文去,前后品读一番,看是否契合原文作者的本意。就这一点来说,很像小学数学中的“验算”。
再说说散文阅读解题的临场招数。
历年考点:
1. 整体感知题:①线索、思路;②内容、情感、主旨。
2. 局部探究题:①理解哲理性语句的含义;②品味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3. 拓展延伸题:联系生活,谈感受,谈启迪,表达个性见解。
解题步骤:
1. 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 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4. 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题型技巧:
1. 整体入手,概括主题
散文选材广,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所以,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是散文阅读考点之一。
如:武汉市中考阅读题《海边荒石》问题:“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再如,陕西省中考阅读题《浇花》问题:“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文章中心句(一般是篇末的议论抒情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材料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另外,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能用原文句子,尽可能使用原句子,能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原词语;没原文词句可用,须通观全文或段落,整合要点,注意自己语言文字的准确和层次,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要点。
2. 品味语言,领会意境
品味语言,要从原文用词造句分析,可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知识修养、语言风格等来进行。
领会意境,是在品味语言基础上,进一步领会作者创造的意境,领会作者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这是一个大考点,可包含很多小项如下:
(1)词语含义:在语境里解释词语含义,品评词语作用。
如: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①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②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分析词语含义要根据该词所在语境推断。答题时要注意文章或段落主题,结合主题来分析词语含义;留意该词语前后语句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依据该词语原意解释,一定不可忽略词语在语境里的含义。
至于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主题来看,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需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营造意境或突出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注意指向是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分析关键句或哲理句含义,赏析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种题型“逢散文阅读考查必有”。常见的有这几种考查方式:
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文章结尾说:“那地方我们从未去过。”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杭州市中考阅读题《青青庭院》问题:第④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面对这样的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词语深层义和双关义。
(3)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如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读了本文,也许你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文中作者对“幸福”的感受,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此类题灵活多变,应对关键点如下:
①读懂原文含义,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②有自己明确观点或态度,不模棱两可;
③答题语言流畅不出病句,语言有层次。还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
(4)续写。
如阅读题《城市农夫》:
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摘自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的《心里话》)
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____的淚水,因为他____________。
这类题一般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3.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1)分析线索。
线索是文章结构红线,拎住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
抓线索方法:一从文章体裁分类、表达方法入手(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二从标题入手;三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入手;四从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考题形式有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找准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即可。
(2)理清顺序。
散文顺序,一般包括:选取材料的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如“请把从原文中抽出的这句话放回文中正确位置”,答这类题时注意审题,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其目的一是考考生的语感,二是考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例说】
最精彩的“游戏”
文/陈大超
网吧,是不少人玩游戏的地方。刘西在网吧里呆了几年,没有玩过一次游戏,但他却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居然在网吧里学会了用电脑制作动画,然后跑到北京闯荡,竟然比许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吃香。
刘西当然也想成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那个让他欲哭无泪的高考成绩,却把他推到了武汉市一所很普通的专科学校。在这个学校毕业后果然很难找到工作。他的那个在网吧里当网管的工作,还是他父亲帮他找的。虽说月薪只有500元,但也有人羡慕,羡慕他可以一天到晚玩游戏。然而,他却用这里的有利条件,学起了电脑画画。
做网管,有时只对新手指导一下就行了,其他时间,他从网络的汪洋大海里搜寻自己需要的知识,一边让自己的眼睛贪婪地吸吮着,一边用自己的手在纸片上做着笔记。那些记在纸片上的东西,他又当宝贝似的在电脑里整理好。他后来把这些笔记从电脑里打印出来,装订成一本书,足足有两块砖头那么厚!“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我眼里,它比这么厚一摞现金还宝贵。没有这种积累,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在工资上跟别人讨价还价。”
他是1999年下半年到网吧里当网管的,到了2000年10月的一天,他就在电脑上画出了一幅平面美术作品,“别看那只是一个花瓶,它对我来说,就像黑夜的一个火把,让我一下子看清了我长久摸索的路,果然就在自己脚下!”刘西说。到了2001年8月份,他也终于画出了一个女孩子接受一个男孩子献花的动漫作品。当作品成功完成的一刹那,他的身体因为过分激动而打起了冷战。而一道又一道喜悦的浪花,又从脚下一直往头上涌,涌得他独自一个人坐在那里,白白的脸变得通红。“那一刻,我的眼前变得无比的明媚灿烂,我仿佛看见有无数的好事已经在排队等着我!”
刘西便在网上搜索,看哪里有举办动画大赛的消息。两个月之后,他得到他的题为《为什么有的人会变成侏儒》的动画作品在“中国科技在线”举办的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的消息!“参加这次大赛的有一千多人,还有台北和新加坡的高手,我能得奖,说明我拥有了可以在此方面与很多人一比高低的竞争力!”他的自信心由此也更加高涨。他又接连参加了很多大赛,获奖证书,也由一本变成了厚厚的一大摞。
2004年他告别小网吧到北京去发展,到北京后的第一天,他就找到了月薪1700元的工作。“别人一看我的那些证书就答应我了,并让我提出工资要求。我想了想,鼓起勇气说,1700元吧。没想到,我离开那家公司时,人家老板却笑着对我说:像你这种人才,月薪至少应该是2500元。”一年后,他又跳槽到一家设在北京的韩国公司,月薪拿到了4500元!
刘西不仅在北京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找到了满意的新娘。2007年1月底,他带着漂亮的新娘,回到老家举行婚礼。
“人生最精彩的游戏,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这样笑着跟我说。我说我想把你这句话,送给那些喜欢在网吧里玩游戏——而不惜荒废学业的人。
(选自《青年文摘》)
[思考题]
1.“他从网络的汪洋大海里搜寻自己需要的知识,一边让自己的眼睛贪婪地吸吮着”一句中“贪婪”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刘西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分析:对文中词语的理解,需联系上下文,推敲出词语深层含义,这样能准确地答出词语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文章第四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题型解析:判断修辞并解析其作用类题,必须答出两点:(1)修辞手法的通用作用。(2)修辞手法的语境作用。
3. 作者在写刘西当初毕业时和他现在的成就时的处境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题型解析:对写作手法的探究,要弄清所问内容、范围,再确定手法。分析好处,需联系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因为一切写作手法都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
4. 最后一段中刘西说的话有多方面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题型解析:分析句段作用,此类题目的解答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解答。
【研习】
靠窗的位置
文/张翔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摘自《世界军事报》)
1. 本文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为何用“迫不及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一句中“贪婪”一词是否用错了?请简要分析。
4. 划线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中照应。
5. 本文巧用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请结合文章內容加以说明。
6.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