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绝技“抡铁花”

2017-04-29焦学军

山东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铁花铁架铁笼

焦学军

“抡铁花”技艺从清朝开始,是一项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民俗绝技。与“打铁花”的“打”不同的是,“抡铁花”是将表演用的“药包”装在特制的铁笼里并点燃,再通过人力或机械转动铁笼,靠惯性将铁水甩出铁笼,达到一种流星如瀑的视觉效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2017年2月11日元宵节当晚,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大夫观村外,美丽的太公湖边,骆林峰和他带领的“流星铁花”艺人们正在“抡铁花”,他们用精彩的表演给人们送去祝福与问候。

大夫观村的“抡铁花”原名叫“大夫抡花”,因其绚烂夺目,如耀眼流星般多彩,便有了“流星铁花”的叫法。因铁花与铁梨花谐音,所以寄托着农民对农业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2010年“大夫抡花”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骆林峰是大夫观村“流星铁花队”的负责人,50多岁的他玩铁花已经30多年了。他从小就喜欢看“抡铁花”,后来干脆组织了一支队伍来专门从事“抡铁花”表演。由于“抡铁花”极富观赏性、艺术性,已经引起很多文化公司的关注,目前正在与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合作,被邀请到北京进行表演,每天一场,每场500个席位,场场爆满。

为让我们明白“抡铁花”的工作原理,骆林峰向我们介绍了燃放示意图。燃放共分五轮,每一轮都有一个名字,分别叫“火雨打伞”“孔雀开屏”“龙飞凤舞”“双龙戏珠”和“五谷丰登”。一个“药包”燃尽便称为一轮,每轮大约10分钟,加上烟花燃放的时间,持续时间约1个小时。

“抡铁花”的核心技术在于“药包”的准备,主要材料是木炭和铁屑,将其装入用铁丝编制的铁笼里,浇上油,就成了“抡铁花”用的“药包”。等到表演时,“药包”被点燃,铁笼里的温度能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等到铁屑熔化时,表演者开始转动旋转装置,铁水随即从铁笼的缝隙中被甩出。驼林峰根据多年经验,不断调试木炭和铁屑的比例,使铁屑燃烧更充分,甩出的铁水更流畅,持续时间更长久。

为避免被铁水烫伤,表演者的外套要全部用水打湿,同时要佩戴安全头盔。骆林峰向我们展示他的头套,上面的小洞是去年表演时留下的。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夫抡花”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自己的肩上有重担,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现在我儿子还小,等他高中毕业了我就开始教他。只要大家喜欢这门技艺,它就不会失传,这是我们坚持到各地表演的最大动力。”

元宵節当天,“抡铁花”表演队在队长驼林峰的带领下,一大早就忙活着平整场地,然后在场地上竖起五个高高的铁架子。其中转轮水平的三个,旋转装置靠电机驱动;转轮竖直的两个,旋转装置靠人力驱动。

晚上七点,一切准备就绪,首先燃放烟花,预示表演的开始。随着骆林峰一声令下,“药包”被点燃,铁笼里的火越烧越旺,队员们在金属支架两侧摇起摇臂,随着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快,铁架顶端的旋转装置越转越快,滚烫的铁水被甩出铁笼,如流星一般。广场上火花四溅,水平转动的铁架顶端变成了由无数“流星”组成的“伞”,“伞”的直径能达到五六十米,而垂直转动的铁架则如孔雀开屏一般,甚是绚丽。随着转杆的加速,高温铁汁犹如天女散花,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绽放,流星如瀑,气势恢宏,形成五彩斑斓的火花,瞬间把广场映得如同白昼,现场观众深深陶醉于一幅幅火树银花的美景中。

只要有梦想与追求,我们的优秀民间艺术之花就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铁花铁架铁笼
奔跑的铁花
奔跑的铁花
“家乡故事”的多元讲述
空铁笼
剪刀咔嚓!咔嚓!
铁花飞舞
铁笼里的儿童
KD407:悬挂器
人之初 心本善
大货车被卡铁架内 交警迅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