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催化脂肪伯醇脱氢氨化合成脂肪腈
2017-04-29金书含王玉龙
金书含,关 旭,高 晗,王玉龙,梁 宇
(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000)
一步法催化脂肪伯醇脱氢氨化合成脂肪腈
金书含,关 旭,高 晗,王玉龙,梁 宇
(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本文提出了一个有效合成腈的方法,即在Cu/SiO2上由C4~C8(碳数)的脂肪伯醇和氨气一步合成相应的腈。脂肪醇的转化率和脂肪腈的选择性分别大于96%和87%,且明显受到脂肪醇的β-取代基和碳链长度的影响。对Cu/ SiO2催化剂进行了H2-TPR和TEM表征,表明催化剂中其铜物种主要是高分散的CuO。通过实验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机理,其中醇脱氢生成醛是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脂肪伯醇;脂肪腈;脱氢氨化;Cu/SiO2
腈类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以及合成香料的原料或中间体,也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作为分析试剂[1-3]。一般工业生产脂肪腈的方法主要是醛氨化[4]﹑烯烃氨氧化[5]和醛肟化脱水[6],因为反应条件的限制﹑反应物范围有限以及非绿色反应等原因,已然不能满足当今工业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要求。
由于醇类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和价值,因此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张頔等[7]研究了在Co-Ni/ γ-Al2O3催化剂上,乙醇和丁醇氨化分别合成乙腈和丁腈,然而这个反应所需反应温度很高。我们实验室研究了在Cu/γ-Al2O3催化剂上,铜含量为15%时乙醇脱氢氨化合成乙腈,反应温度为290℃时,转化率达到92.3wt%[7]。根据文献和之前的研究结果[8-9],本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Cu/SiO2作催化剂,对一步催化碳数为4~8的一元脂肪伯醇转化成相应的脂肪腈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Na2SiO3·9H2O﹑硅溶胶﹑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辛醇﹑异辛醇﹑Cu(NO3)2·3H2O﹑氨气。
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自制),Nicolet Nexus-670FT-IR型红外光谱定性分析,GC-14C型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2 催化剂的制备
水解沉淀法制备Cu/SiO2催化剂。首先用蒸馏水将一定量的三水硝酸铜[Cu(NO3)2·3H2O]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将由Cu/SiO2比值计算出的相应量的九水硅酸钠(Na2SiO3·9H2O)配置成等浓度溶液。将两溶液移至两个分液漏斗中,以并流滴定的方式匀速滴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过程中保持水浴恒温,伴随持续搅拌。滴定结束后,停止搅拌恒温陈化。经蒸馏水洗涤﹑过滤﹑干燥﹑焙烧,制成0.42~0.84mm颗粒待用。通过调节原料比例,水解沉淀法可以合成不同铜含量的Cu/SiO2催化剂,选择铜含量为35%(摩尔分数)的Cu/SiO2催化剂进行研究。
1.3 催化剂表征
采用TPR和TEM对制备的Cu/SiO2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图1为Cu/SiO2催化剂的TPR曲线。样品分别在510K和523K处出现了两个还原峰。在经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时,因为金属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铜物种是分两步还原的。低温处还原峰是Cu2+被还原为Cu2O,高温处的还原峰则是Cu2O被还原为CuO。图1中可以看到,在510K和523K处出现的两个还原峰几乎连在了一起,这进一步说明了铜物种是分两步还原的,且这两步是达到一定温度后相继完成。因此510K处的还原峰是Cu2+被还原为Cu2O,523K处的还原峰是Cu2O被还原为CuO。
图1 Cu/SiO2催化剂的TPR表征Fig.1 The TPR characterization of Cu/SiO2
图2给出了样品的TEM图。在图2(a)中,颜色较深的呈点状分布的是铜物种,颜色稍浅一些的为二氧化硅基质。这说明Cu/SiO2催化剂中的铜物种是高分散的,二氧化硅基质是连续的。在图2(b)中,我们进一步通过不同铜物种的晶格间距分析了催化剂中铜的状态。从图中我们发现,在催化剂中出现了由两种晶粒组成的多晶体。在图2(b)中,我们采用a﹑b两条线分别标示出在(111)方向上的两种晶体的10个晶格间距长度,a的长度为2.459nm,b的长度为2.043nm。根据铜物种不同状态的特有晶格间距,我们可推断晶粒a为Cu2O,晶粒b为CuO。熔点较高的Cu2O分布在CuO之间,因此Cu2O在一定程度上对CuO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也意味着,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中这种特殊的由Cu2O和CuO构成的多晶体对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因此,Cu/SiO2催化剂还原样品中铜物种有CuO和Cu2O两种物种且铜物种是高分散的,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将Cu/SiO2催化剂应用于脂肪醇脱氢氨化合成脂肪腈的反应中。
图2 Cu/SiO2催化剂的TEM图Fig.2 The TEM characterization of Cu/SiO2
1.4 碳数为4~8的一元脂肪伯醇的脱氢氨化
Cu/SiO2首先在5%的H2-N2气流﹑280℃下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经过12h还原。然后,脂肪伯醇与氨气在摩尔比4.5﹑280℃﹑2.0g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反应管为管式电阻炉加热的不锈钢管,催化剂床层温度用热电偶进行测量。氨气进料由质量流量计控制,醇进料由平流泵调节。
如表1所示,醇在相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了高产率。醇的转化率和腈的选择性分别高于96.25%和87.25%;有的反应的转化率可以达到100%。另外,醇的转化率和腈的选择性在不同碳数的醇上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β取代基2c的选择性比2b高,类似结果也出现在β取代的2g和2f。这明确了β取代基影响腈的产率。
表1 Cu/SiO2催化C4~C8的一元伯醇氨化Table 1 Cu/SiO2catalyzed C4-C8 primary alcohols with ammonia
2 结果与讨论
2.1 Cu/SiO2上Cu和SiO2在反应中的作用
为了研究Cu/SiO2上Cu和SiO2的催化作用,CuO催化剂被单独使用在相同条件下催化乙醇[11]。然而,CuO上的主要产物是一氨基乙醇高分子三聚物(IR/cm-1:3341,3328,3243,1500,1384,1376和1306),它们的熔点很高,为97℃。在评价反应中,反应器的输出线会被结晶的一氨基乙醇聚合物堵住,反应会被迫终止。在乙醇转化成乙醛的过程中,高分散CuO还原为Cu0活性位,但是进一步的一氨基乙醇转化成亚胺的分子间脱水没有发生。
Roger[12]等人提到,亚胺的形成是合成乙腈过程重要的一步。这样,在Cu/SiO2上使一氨基乙醇进一步进行分子间脱水是由SiO2催化的,接下来的乙腈合成就可以顺利进行了。因此,SiO2不仅是CuO的载体,还有催化分子间脱水的作用。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在Cu/SiO2上C4~C8脂肪伯醇反应的可能的机理,如图3所示。首先,醇由于Cu0的作用先脱氢产生相应的醛,随后,醛和氨迅速地发生亲核取代和分子间脱水生成亚胺。亚胺继续脱氢来生成相应的腈。
图3 反应机理图Fig.3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2.2 反应机理的实验验证
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通氨气再次进行反应,结果如表2所示。C4~C8脂肪伯醇的转化率在40.98%~60.40%之间,直链醛的选择性在54.62%~77%之间,但是β取代的脂肪醛例如3c和3g大于80%,除了醛以外的主要产物是醇和酯。一般在Cu催化剂上,醇和醛极易发生耦合生成酯,因此由于热力学平衡,反应不能顺利进行。此外,β取代位阻效应在耦合过程中比直链脂肪醇明显得多,所以很容易理解它的选择性比直链脂肪醇高。
表2 Cu/SiO2催化C4~C8的一元伯醇脱氢Table 2 Cu/SiO2catalyzed the dehydrogenation of the C4~C8 primary alcohols
然而如表2所示,反应中一旦有醛生成,过量的氨会迅速与醛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使醇脱氢反应更顺利。随着醛的急速减少,醇和醛的耦合不会发生,作为副产物的酯明显减少。这是脂肪醇脱氢氨化一步合成腈的优点。在表2中有β取代基的脂肪醇比直链脂肪醇产率低的原因,是在亲核加成时受到位阻效应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证明反应机理,表2中,正丁醇的不通氨溶液在相同条件下通入氨气,反应溶液经色谱分析是丁醛26.14%,丁酸丁酯19.34%,丁醇52.13%。反应后溶液中的丁醛和丁醇转化成丁腈(75.55%),只有丁酸丁酯(19.57%)基本无变化。所以Cu/SiO2催化剂可以催化醛和醇进一步转化成腈,因此醇脱氢是一步合成法中重要的一步。
3 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由脂肪醇一步合成腈的方法,该法不仅步骤简单﹑环境友好,且原料易得﹑收率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其中醇脱氢是反应中重要的一步,醇的转化率和腈的选择性受链烃长度和β取代基的影响。Cu/SiO2催化剂由于在载体SiO2上负载有高分散的CuO,因此是高效的催化剂。
[1] 马小云.酰胺﹑腈的合成反应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2] 王长明,汪道明,邱晓生,等. 色谱纯乙腈的性能和质量评价[J]. 色谱,2003,21(3):266-269.
[3] 韩建军,卢海峰,张林,等. 配位交联的丁腈/丙烯酸酯共混橡胶的制备[C]. 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2012.
[4] 张月成,张頔,赵继全. Co-Ni/γ-Al2O3催化剂上乙醇催化氨化合成乙腈反应的本征动力学[J]. 化工学报, 2011 (11):3156-3163.
[5] 吴粮华,赵乐,汪国军. 氨氧化生产乙腈的流化床催化剂:CN,1765879A[P]. 2006-05-03.
[6] 唐健. 香茅腈的合成及其应用[J]. 辽宁化工,2007,36(11):758-760.
[7] 胡云峰,李俊飞,邓军,等. Cu/m-ZrO2和Cu/γ-Al2O3对乙醇还原氨化制乙腈反应催化性能的比较[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4,30(2):231-238.
[8] Zhang Di, Zhang Yue, et al. Intrinsic kinetics for the synthesis of acetonitrile from ethanol and ammonia over Co-Ni/γ-Al2O3, catalyst[J].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2011, 89(10): 2147-2152.
[9] 胡云峰,李俊飞,道日吉巴图,等. Cu系催化剂在醇类脱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炼油与化工,2011,22(6):1-5.
[10] Roger J Card, Joseph L Schmitt.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amines or nitriles from alkanols: US, 4654440[P]. 1987.
[11] Hu Yunfeng, et al. Synthesis of acetonitrile from ethanol via reductive amination over Cu/γ-Al2O3[J]. Reaction Kinetics, Mechanisms and Catalysis, 2012, 106(1): 127-139.
One Step Synthesis of Nitriles by Dehydrogenation-amination from Fatty Alcohols
JIN Shuhan,GUAN Xu,GAO Guozhu,WANG Yulong,LIANG Yu
(Daqing Petrochemical Research Center,Daqing 163000, China)
An effective way for one-step synthesis of nitriles from C4~C8 fatty primary alcohols and ammonia over Cu/SiO2was established. The conversion of alcohols and selectivity of nitriles obtained were more than 96% and 87wt% respectively and were obviously infuenced by the C2-substitution rather than the chain length of fatty primary alcohols. Cu/SiO2was characterized by H2-TPR and TEM.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state of Cu in the catalysts was highly dispersed CuO. A plausibl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and supported by different experiment, and an important step was the generation of aldehydes.
nitriles; fatty primary alcohol; dehydrogenation-amination; Cu/SiO2
O 623.76
A
1671-9905(2017)04-0013-04
金书含(1990-),女,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电话:15845837206,E-mail: 1024328987@qq.com
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