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就是关注家庭和民族的未来
2017-04-29黄仕杰罗志坚
黄仕杰+罗志坚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投进妈妈的怀抱里,幸福享不了。”童年的孩子谁不爱在父母的身边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当今的年轻爸妈没有体会到孩子的需要,也许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幸福,趁着年轻时多挣点钱,于是就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远赴异乡,奔波劳碌。有的一去就是三四年,孩子都认不得爹娘。留守儿童成了社会的负担,更成了农村寄宿学校老师的重负和责任担当。
然而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让人担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渐渐疏远,缺乏对父母的理解,缺乏感恩之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丢弃。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的素质较差。长此下去,对于家庭,对于民族就是一个损失。国民素质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得不引起每一对农村父母的深思。
一、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忧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较为明显,女生比男生更为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比父母在家的儿童更严重,他们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情绪。调查发现,85%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他们长大之后的人际交往障碍和人格缺陷。
(二)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业危机。
首先,留守儿童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其中33%的留守儿童常常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其次,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调查显示,29%的留守儿童父母至少一年才回家一次,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致使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5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
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34%,有57%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16%。
例如我校六年级学生黄新周3岁时就和奶奶相处,因为父母到广东打工,很少能和父母相见。他在班里经常做恶作剧,不接受老师批评,经常出入网吧,奶奶也管不了他。在他眼里,老师是他最看不顺眼的人。奶奶和黄新周是隔代人,很少得到父母关爱和引导的黄新周在奶奶长期的护爱中长大。由于长期缺乏正确引导,导致他形成放荡不羁的性格。
(三)启蒙教育得不到家庭关注
孟子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过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母子二人就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中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寺庙的附近,那里有一个私塾,有老师天天在讲课,所以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谈不上学问有多高,但她心里装的是孩子要学些什么才是他人生成长的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孟母做到了,然而身处今天信息时代的父母们却比不上孟母。
7至12周岁是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黄金时期将贻误孩子终生。古往今来,有关幸福的想法和追求从未停止过,但有了金山、银山的富豪并不一定都幸福。孩子如果不会做人,就算你给他一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还不如没有的好,眼不见,心不烦。在金钱和启蒙教育的天平上,不少农村父母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从而选择了金钱而舍弃了启蒙教育。不少农村父母都有過这样的感叹:有钱走遍天下,无钱连鬼都怕。
人的成长遵循“潜能递减法则”。生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才开始教育的话,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木村久一语)。
教育是大学问,家长要把握良机,为孩子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子孙后代有收获。
二、农村教育任重道远
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社会现状下,在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农村学校教育留守儿童任重道远。
首先,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就地入学问题和解决大班额问题。
其次,农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增开心理健康课程。在农村老师紧缺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考虑农村老师的编制问题和相应学科老师的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还要考虑生活老师的编制问题。
再次,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要适应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征需求,让政府到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有新的变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况,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兴衰系于子孙,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对父母而言责无旁贷。启蒙教育机不可失,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关注家庭的未来,也是关注整个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