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SIT中集群免疫治疗耐受性研究

2017-04-28张智霖

当代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身性尘螨耐受性

张智霖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变应性鼻炎SIT中集群免疫治疗耐受性研究

张智霖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应变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中集群免疫治疗耐受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变应性鼻炎以及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给予患者行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观察患者免疫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0例患者采用SIT治疗共注射14 268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递增剂量中有577例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占64.18%,有9例出现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1.0%。有59例出现迟发局部性不良反应,占6.56%,有2例出现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0.22%。剂量维持阶段,有491例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占92.81%,有9例出现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1.70%。有38例出现迟发局部性不良反应,占7.18%。在剂量递增阶段,PEF的值呈现上升的趋势,随后逐渐平缓,在15次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大。与无速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有速发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清TIgE、屋尘螨sIgE以及粉尘螨sIgE值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集群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集群免疫治疗;耐受性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中主要采用避免接触变应原、免疫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方式[1]。目前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变应性鼻炎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但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耐受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在临床中已经应用一些标准的变应原制剂来提高耐受性[2]。为了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集群免疫治疗的耐受性,现选取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做如下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以及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8年海口指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临床均表现为典型的喷嚏、鼻痒、清涕及鼻塞症状;实验室行变应原点刺试验均为+++及以上;血清检查全部患者血清总IgE(TIgE)、屋尘螨sIgE、粉尘螨sIgE值(kU/L),诊断为尘螨过敏;均签署治疗同意协议书[3]。排除标准:患有呼吸道以及其他的变应性疾病;具有变应性家族史患者;应用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类药物3d以上;患有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8岁,平均年龄(28.6±2.5)岁。所有患者行免疫治疗前无急性发作症状。

1.2 方法

1.2.1 标准化屋尘螨脱敏治疗剂量递增治疗方案 应用丹麦ALK-ABOLLO生产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上臂远端的三分之一处,轮流注射左右上臂。注射初始量为20U,开始治疗阶段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每周的递增剂量:20、40、80、200、400、800、2 000、4 000、8 000、10 000、20 000、40 000、60 000、80 000、100 000 U共15周,1周注射1次,共15次,注射量达到最大量100 000 U之后,每隔2周、4周以及6周再注射1次。随后维持剂量注射,维持量为1次100 000 U,每6~8周注射1次。总治疗时间为3年。

1.2.2 不良反应及变应原注射剂量调整 在注射30 min内会发生速发不良反应,在30 min~24 h内会发生迟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和全身性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红肿、肿胀、瘙痒、疼痛等。轻度:局部肿胀的直径在5 cm以下,不需要调整剂量;中度:局部肿胀直径<7 cm,但≥5 cm,再一次的注射需要维持剂量;重度:局部肿胀直径>7 cm,且需要剂量需要减退1~2步。全身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变应性鼻炎、结膜炎以及皮炎等,甚至会发生休克现象。因此治疗剂量需要减缓,增加治疗的步骤,维持到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最高剂量,一旦发生全身性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

1.2.3 PEF(呼气流量峰值)测量和观察 在每次治疗前后的30 min内测量患者的PEF,以清楚了解患者的呼吸阻塞程度。测量时先将峰流速仪归零,张口深呼吸,嘴唇包裹含口气,要密不透风,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力将气体吹出,这样重复3次,将读数记录下来。取3次的最高值。每次治疗前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采用χ2检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分析患者血清TIgE以及sIgE(屋尘螨、粉尘螨)均数比较,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1.1 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布情况 60例患者采用SIT治疗共注射14 268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递增剂量中有577例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占64.18%,有9例患者出现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1.0%。有59例出现迟发局部性不良反应,占6.56%,有2例出现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0.22%。剂量维持阶段,有491例出现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占92.81%,有9例患者出现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占1.70%。有38例出现迟发局部性不良反应,占7.18%。见表1、表2。

表1 剂量递增阶段不同注射剂量致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情况(n)

表2 剂量维持阶段不同注射剂量致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1.2 速发和迟发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800 U以上,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能够得到缓解。

2.1.3 速发全身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剂量最大时,剂量递增和维持阶段均出现。迟发全身反应较轻,发生在400~800 U之间,使用激素吸入得到缓解。

2.2 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速发不良反应的例次为353次,有速发不良反应的例次为1 07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注射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注射前后30 minPEF变化情况 在剂量递增阶段,PEF的值呈现上升的趋势,随后逐渐平缓,在15次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大。在第12次后逐渐拉开距离。见图1。

图1 注射前后30 minPEF变化情况

2.4 患者耐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与无速发不良反应的患者相比,有速发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清TIgE、屋尘螨sIgE以及粉尘螨sIgE值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耐受性影响因素结果比较(±s)

表4 患者耐受性影响因素结果比较(±s)

粉尘螨sIgE 85.6±25.9 54.2±32.4 2.89<0.05组别有速发不良反应无速发不良反应U值P值TIgE 1 634.3±1229.3 796.3±785.6 2.35<0.05屋尘螨sIgE 89.9±20.13 69.3±31.74 2.63<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使用SIT方式均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1~3年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显著改善,且用药的剂量也在不断的减少[4]。

临床中大量的研究证明,大部分就诊的尘螨国民反应患者经过皮肤点刺实验和血清sIgE检验会发现对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本次研究中采用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集群治疗方式,选择对尘螨过敏明确的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1年观察患者的耐受性,其中所有患者在任何剂量都发生了速发局部不良反应,并且主要集中在超过800 U剂量上,并且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速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增加[5]。因此在剂量递增阶段必然会发生速发局部不良反应。而迟发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在剂量递增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的发生率明显较低。SIT治疗中速发全身不良反应作为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常常会出现严重的休克、变应性鼻炎、哮喘等。王成硕[6]对30名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尘螨SIT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1%。在本次的研究中患者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2%,与王成硕的研究相近。研究中还发现,有无法不良反应和无速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每次注射前后的30 min测量患者的PEF值,发现患者的PEF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也说明了SI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观察发现注射15次前PEF的增长比较平缓,经过15次注射后PEF增长幅度较大,尤其在剂量维持阶段增加迅速,这也说明了SIT治疗在初始阶段后效果明显。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速发全身不良反应的患者于血清TIgE以及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有很大的相关性,有速发全身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清血清TIgE以及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明显升高,说明了患者血清TIgE以及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值越高,也有可能发生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在SIT治疗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病史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急救的措施,降低速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集群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且患者的耐受性与血清TIgE以及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值有很大的相关性。

[1]李小敏,洪海裕,郭剑玲,等.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远期疗效评价及氯雷他定预防性用药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14,35(2):282-284.

[2]邵薇娜,何勇,方天叶,等.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103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6):534-535.

[3]尤少华,张静,籍灵超,等.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评价[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37(3):176-180.

[4]宋薇薇,林小平,柴若楠,等.儿童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三年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 (21):26-28.

[5]赵锐.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6):65-66.

[6]王成硕,王向东,张伟,等.变应性鼻炎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 47(10):234-6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45

猜你喜欢

全身性尘螨耐受性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高血压是种全身性疾病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跟螨虫在家做伴
中国全身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如何除螨才有效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所致全身性疱疹并累及颈髓1例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