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青在金寨的100个日日夜夜
2017-04-28胡遵远
胡遵远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曾用名江蕃臣,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在扬州被捕,被判刑三个月,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暨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奔走于工厂、学校,在工人、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底在上海被捕,后经中共组织多方营救出狱。1938年5月他受党组织委派担任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8月底到达安徽省临时省会金寨,被分配到省民众动员委员会做青年教育工作,开始了他在金寨的战斗岁月。
经陈素引荐,江上青在金家寨镇船舫街与党组织接待员、张劲夫的夫人胡晓风接上了头,并吃住在张劲夫家。江上青很有才华,会编曲,他经常和张劲夫一起聊天,还讲很多故事给他们听。胡晓风见江上青的身体很不好,胃口又差,就经常给他下挂面吃。挂面是江上青在金寨吃的最多、印象最深的一种特产。
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良好环境为江上青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病体得到康复后,他便满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1938年9月,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为了加强组织建设、培养骨干队伍,决定在金家寨边的响山寺大庙举办工作团讲习班,由组训部副部长周新民兼任班主任,江上青负责教务兼政治指导员,詹运生负责总务,朱蕴山、张劲夫等领导人直接参加授课。学员有工作团成员,也有来自省内外沦陷区的学生,共170多人。教师出身的江上青将教学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课程主要有《抗战建国纲领》《战时民众组训》《论持久战》《三民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日本侵华史》等。课外活动主要是阅读文艺书刊、唱救亡歌曲,每星期都安排到距响山寺五华里的金家寨船舫街省委会礼堂做“总理纪念周”。
“总理纪念周”是每周一上午10时举行的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仪式,也是国民党内制度化的总理纪念仪式。其程序是全体肃立、唱国歌,向孙中山遗像行致敬礼,主席恭读国父遗嘱、全体循声朗诵,向孙中山遗像默念,讲读三民主义及革命历史,宣读青年守则等,目的是统一意志、增强凝聚力。
讲习班理论结合实际,知与行相结合,强调实际锻炼,重视自我教育。经常开学习讨论会和生活会,大家畅所欲言,激烈辯论,探求真理,增长才干。
为学以致用,江上青还要求学员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时事评论,经他批阅后,张贴在墙报栏上。这样尽管他的工作负担加重,但有效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家都想在墙报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情绪十分高涨。
由于江上青工作出色,1938年11月,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代表省工委在金家寨约见了江上青,宣布他担任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带领一部分骨干前往皖东北做国民党盛子瑾部队的统战工作,开辟、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按照省工委的安排,江上青任书记的特别支部,包括赵敏、周邨、谢静鸿、李艺、王毓贞、吕振球(吕亮屏)等7名党员。江上青深知敌后形势复杂、环境险恶,任务艰巨,临行前作了一副“自祭”联:“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表示自己已做好牺牲的准备,以誓死的决心,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江上青到盛子瑾部队后,积极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注意协调与盛子瑾的关系,认真工作,团结各方面抗日分子,展开统战工作。他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知识才干,深得盛子瑾的赞赏和信任。行政上,盛子瑾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江上青的公开身份是专员公署秘书;军事上,盛子瑾是第五战区第五游击支队司令,江上青为政治部主任。江上青利用合法身份,把几位中共党员都安排了公开行政职务和重要工作。在江上青努力下,中共之党政军东来人员迅速与盛子瑾建立了密切关系。盛允许中共在皖东北建立公开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作为与之公开联络的机关。中共皖东北党组织答应给盛以支持,打击敌伪及土匪武装。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陪同盛子瑾到泗县张大路与国民党顽固派代表人物许志远谈判,傍晚谈判结束后,盛子瑾未听江上青劝告改变返回路线。江上青与朱伯庸等率特务大队一个连从原路返回时,带领一个班走在队伍前面,途经小湾子村时,遭到由许志远策划的反动地主武装的伏击。江上青身材高大,戴着眼镜,骑马走在前面,被误认作是盛子瑾,一阵排枪直射过去,江上青、朱伯庸等应声落马。走在后面几百米的盛子瑾听到枪响,立即钻进了附近的树丛。
当驻在附近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胡炳云、田维扬大队闻讯赶到时,江上青、朱伯庸已经停止了呼吸。江上青、朱伯庸以生命的代价为淮北地区国共两党的进一步合作,打开中共组织在敌后坚持抗日斗争的新局面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 刘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