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音乐歌唱教学策略

2017-04-28鲁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彝家拍子音高

鲁静

摘要: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小学低段的孩子轻松愉快地唱好歌,是这篇论文要阐述的内容。本文从歌唱教学的基本步骤、抓住歌曲特点巧用方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几个大方面来阐述,力求將自己多年对于歌唱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音乐在主要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小学低段歌曲教学的方法。

一、歌唱教学的一般步骤

1.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聆听歌曲。如:安静聆听;跟歌曲做律动;听歌曲划拍子等。

2.跟钢琴张嘴无声地演唱。通过动嘴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将听逐渐转化为唱。(强调无声,以避免学生被不正确的歌声干扰。)

3.小声跟钢琴演唱(钢琴要突出旋律,伴奏不要太花哨。)在学生小声演唱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不准确的地方,可以及时纠正。

4.用正常的声音演唱。

5.情感的处理与表达。

二、在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很多歌曲有它的特点,可以抓住这些特点,使教学更有趣味

1.在游戏中学会歌曲

例如《你的名字叫什么》,老师可以边清唱歌曲边找朋友,让学生用“我叫XX|或我叫XXX|回答,多次以后,学生自然学会歌曲。《拉勾勾》,可以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跟音乐做拉勾勾的游戏,在玩游戏中便基本学会歌曲了。

2.找到音乐的眼,从最简单,最有特色的地方入手。

《布谷》这首歌曲学生先只唱“布谷”,逐渐过渡到唱全曲。(歌曲的弱起不强调,在旋律的进行中学生自然能掌握。)

《彝家娃娃真幸福》也可以先只唱“啊里里”。《星光恰恰恰》中的“恰恰恰”,《小青蛙》中的“呱”都可以好好利用。

3.节奏的参与。例如《过新年》中的龙咚锵可以先用拍腿拍手的方式拍出节奏,参与到歌曲中来,几次后,自然就学会了歌曲。

4.动作对歌曲的辅助作用。教师设计的动作要隐含音乐要素,对歌曲的演唱起到提示。可以按照歌词内容与乐句划分设计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音高、连断等音乐要素。《拍皮球》可以用动作提示学生歌唱声音有弹性;《春晓》用手画弧型,提示学生声音连贯,乐句与换气。《咏鹅》第二部分容易与第一部分混淆,可以用手势提示音高的不同及旋律的走向。

5.图谱对歌曲学习的辅助作用。

设计有趣的图谱,将歌曲的音乐要素:音高、节奏、旋律、乐句等用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让抽象的音乐变得直观,将听觉上转瞬即逝的音乐转化成视觉上可以展示的图谱,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6.多用对比的方法

相同歌曲速度的对比《草原就是我的家》《春晓》

让学生体会速度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表达。

演唱方法的对比:连、断的对比,力度的对比。

几种不同演唱的对比。(特别在纠正学生不良演唱习惯时特别有效)

细节不同的对比,如:附点、倚音、跳音、休止符等

7.低段学生对三拍子歌曲的掌握。低段学生对三拍子这种在日常生活节奏少见的节拍不容易掌握。要让学生多听音乐,拍手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强调重音,让他们在内心形成三拍子的韵律感。可以老师带领学生击拍,也可以让拍得好的学生带。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演唱三拍子的歌曲时,教师钢琴伴奏最好用XXX||的节奏型,不宜用琶音。

8.识谱能力的初步培养

音高:在歌曲中选取简单易学的句子,加上柯尔文手势。可以师生互动。如《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只唱“啊里里”的歌谱,其他部分由老师演唱。这种接龙的方式既增加学生学习歌谱的兴趣,也减少了难度,使学生不易疲惫。《乃哟乃》全曲只有135三个音,节奏简单明快,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反复地演唱歌谱,使学生对135的音程关系有直观的感受,对掌握135的音高有非常好的作用。

节奏:走(四分音符)跑(八分音符)的变化组合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对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告诉学生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是听,耳朵是最好的老师。播放音乐时要安静聆听,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听前奏(前奏提示了歌曲的音高、速度、情绪等要素)。在演唱歌曲时要注意听自己的声音美不美。齐唱时要把自己的声音藏在全班同学里,不要听到某个同学的声音。

2.培养学生内心的歌唱。可多采用默唱、张嘴无声演唱等方法。也可以尝试一首歌曲中一段默唱,再次出声时看能不能和上。

3.情感的真实体验才能更生动地表达歌曲。如《彝家娃娃真快乐》中,让学生模仿彝族孩子手拉手围圈跳舞后,他们能更真切地用歌声表达出快乐与幸福。在去春游的路上,他们演唱的《郊游》是那么的快乐与惬意。

4.课堂组织小技巧

(1)少用语言,多用动作、眼神、琴声组织。这需要专门训练,但形成习惯后上课就轻松多了,课堂也更安静有序。

(2)某些需要全班一起做的游戏不要一开始就让大家一起站起来来。可以先请守纪律,认真参与的同学参加。如《彝家娃娃真幸福》,全班一起围圈跳舞,老师随音乐一个个去拉孩子起来,先拉守纪律的,其他孩子自然就坐好了,再扩展到全班。

(3)巧妙设计情景,轻松掌控课堂。《小宝宝睡着了》老师模仿妈妈唱摇篮曲。告诉孩子,只有睡得好的“妈妈”才会抚摸他的头。老师边唱歌边抚摸学生的脑袋,这时教室会非常安静,学生在情景中安静聆听,能更深切地感受歌曲。

猜你喜欢

彝家拍子音高
妈妈的竹拍子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彝家娃娃唱家乡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彝家姑娘最爱俏
彝家与从前不一样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彝家欢歌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