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合作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探讨

2017-04-28蒋晓梅郭兰中戴红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德方理工学院德语

蒋晓梅+郭兰中+戴红萍

摘要:根据常熟理工机械工程学院中德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中德合作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摸索,就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设置、教学模式、合作效果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作培养机械电子领域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项目教育模式

德国高等教育把培养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人才作为一个现代高等教育理念,边工作边学习的双轨制教育形成了德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的能力,在企业工作无缝接轨的能力,无需长期入职培训即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以此毕业生可以尽快很好的融入进企业中[1,2]。

2010年3月,常熟理工学院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这两所应用型高校在常熟理工学院签订了“中国常熟理工学院与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协议书”,合作创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此,常熟理工学院的中德联合培养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探索和实践。

一、办学模式。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显著特征是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中德合作教育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即3年国内学习阶段和1年国外学习阶段:学生前三年在常熟理工学院学习,主要由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德方举行的德语考试和基础阶段专业考试,即可赴德国进行第四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分别授予中国和德国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同时颁发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

二、教学与管理模式。師资队伍方面:合作教育项目的师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校师资;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好,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二是德方选派的授课教师;我们首先了解其学历及专业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则通过学生评价及项目助理随堂听课等方式,了解德方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将意见建议加以反馈,督促其改进。对于学生反映不好,并经随堂考察认为不能胜任的教师,提请德方予以撤换。截至目前,已有15位德方教师来校讲授了13门课程。国外老师并不完全按照教材来教课,也不会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下课后去自习,锻炼了同学自学的能力。同时国外老师上课的氛围相比国内更加自由,有更多的互动,经常有小组作业,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教学组织方面:中外合作项目班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由我校和德方高校共同商议制订,并通过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及部分外教的授课,引进外方教育教学资源,逐渐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3]。在满足合作双方人才培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德方课程、德方教师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制订了每一门课程的课程说明,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考虑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德语,为保证德方教师在第三年讲授的8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项目前2年我们开设了先修课程,即相同的教学内容,先安排国内教师用中文教授,然后再由德方教师用德语讲授,以克服学生在德语上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使学生未出国门即可接受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熏陶,并为大四赴德留学奠定基础。后期根据教学反馈重新调整了这种教学计划,在持续6年的项目进展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已形成完整的中德合作项目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齐全;学生学籍材料、课程考核材料及成绩登记表等教学档案齐全、管理比较规范。

在中德项目开展过程中,德语教学是一个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便让学生可以顺利的接受德国大学所开设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国内阶段要修习1150学时德语,每周20节德语课,其中口语、听力主要由德语外教授课,并设定了明确的阶段学习目标,即第1、2、3、4学期分别达到A1、A2、B1、B2的水平,引导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德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德语教师来说是工作中的中心任务。在教学中主要讲究德语的实用性,能把所学的德语知识运用到他们所学的专业中,所以德语老师都本着将教材中的知识实用化,生活化和现实化,注重学生德语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理论练习实际,这样易于学生知识的接收又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举办“中德文化专题报告”,“德国圣诞嘉样年华”,“德语背课文比赛”,“德语情景对话和话剧表演”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德语的学习热情,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掌握德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在出国前打下坚实的德语语言基础。最后一年未出国学生也受益匪浅,有不少学生继续在国内深造读研,都以德语作为外语测试对象,并且取得高分。

组织管理方面:一位副校长负总责,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协调联络,教务处负责教学宏观管理,机械学院设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助理负责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外方由校长秘书负责,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选派教师完成前三年由德方在中国讲授的有关课程,并负责学生在德国一年学习期间的教学与管理。

三、办学效果。该项目以国际合作的视野、优良的师资和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掌握英、德双语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通过几年的项目运作,已经彰显出了合作项目给学校带来的优势效果。到目前为止,共招收了2010-2016届学生,在2014年6月有了首届毕业生,这些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学习获得了两所大学的毕业证书,这些通晓两国文化的毕业生已经步入中德两国顶尖企业或进一步深造,成为栋梁之材,优秀的学子数不胜数。

四、结语。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受市场的严峻挑战和国际社会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通用性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将人才培养的方向放在国际坐标系中思考定位,建立良性、健康的大学治理模式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吸收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我们所接触到的外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批判地吸收,最终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以最终实现所担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的期望模式,我们将继续就此进行实践的探索并接受考验。

参考文献

[1]胡亮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创新[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席酉民等.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特色与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蒋晓梅(1971-),女,博士,副教授,中德合作项目助理。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与节能技术。

猜你喜欢

德方理工学院德语
中方呼吁德方客观看待两国关系
宁德时代“造富”德方纳米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简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