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职教新概念

2017-04-28蒋星红王应海李余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精益职业院校人才

蒋星红+王应海+李余江

摘要:精益管理在企业内推行了这么多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在推行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随着经济环境的深度变化,国内企业会将精益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作为企业人才的输入方———职业院校,在原来专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需要尝试将精益纳入到教学体系,为企业输送结合专业技术和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后续卓越运营提供有力支持。本文通过对企业目标的分析、实际案例的分析、精益概论分享,探讨了精益的职教导入的方法和途径,尝试搭建培养“专业技术+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精益职业教育企业教学教育体系

精益管理这些年在企业界特别是民营企业范围非常流行,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调整,国家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这也就意味着国家不会像之前的那样通过注入大量的资金促进虚假的市场繁荣,所以,能够帮助企业进行降本增效的精益管理会得到更多国内的企业更多的重视。基于这种旺盛的需求,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精益管理进行研讨和学习,来寻找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会。基于此,本文目的是进行以下几点的讨论和研究:

一、从职教人角度理解精益的企业意义

首先,“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这是职教的根本原则,我们必须遵守它而不能违背它,否则职业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职业教育者需要明确知道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是企业的员工主体,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帮助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人才,目前国内企业对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强烈的需求,如何通过精益教育的导入来提高我们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准就值得我们研究,这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企业的目标,从股东的角度,企业需要实现盈利的目标;从客户的角度,需要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质量、有竞争力的成本、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员工的角度是企业提供让员工满意的薪水、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要求企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可以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说,企业肩负的责任是很大的,而经过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企业家普遍感觉自2012年以来企业经营变得比原来困难,而且预见未来会更困难,企业家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料价格不断走高,库存失控,成本增加,人难招,招了还难留,等等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之前也存在,之所以激化,都是因为整体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先前的以设备和资金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市场竞争,需要提升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原来的新兴市场,只要山寨或者凭直觉就可以赚钱,现在是成熟市场,市场更理性,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以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粗放经营方式也面临淘汰,进而需要面对更多更苛刻限制条件下,诸如环境和资源,如何通过好的管理实现企业更好的盈利和发展。而应对这一切挑战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就是:精益管理。

精益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一些精益工具,如VSM、连续流、防错、拉动系统等等,对企业进行问题的系统的识别,系统的消除浪费,系统的降低成本,系统的提升品质,缩短交货期。精益是一种不断持续改进的技术、一种体系,也是一种文化。它的核心就是:使用尽量少的设备、尽量少的人力、尽量少的空间、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客户定义的价值。

了解到这里,再来看,精益对于职业教育的意义:

首先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既然企业需要精益,职业教育就需要进行精益管理相关的教育;目前很多的职业院校在专业技术教育这一块已经做得比较好了,这一块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但企业问题最根本还是管理问题,所以需要专业结合精益进行解决,更重要的是,精益和专业技术结合可以创造出1+1>2的价值,我们应该在精益管理教育上进行突破。另外,精益是來自于企业实践,目前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也是企业在做,而作为职业教育机构,职业院校有责任担负精益管理的启蒙和基础教育工作。

这里就有很多的职业教育的新的发展机会:

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培养技术&精益管理复合人才,来契合企业需要;其次,利用精益管理帮助学校从管理角度上,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跨越,实现学生的清晰定位。

二、精益案例分析

下面介绍一个通过VSM进行系统识别的瓶颈及自动化精益改造的案例来说明精益的价值,以及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意义。

此案例涉及的是某电器设备制造工厂中电器产品的喷码工序,需要一个人将产品放到传送带上在手工逐个分开,机器识别产品间隙完成一次喷码动作,另一个人将产品进行收纳存放。问题是,其他的工序CT为3S,而这道工序CT为5S,故这道工序必然存在半成品堆积,进而造成库存浪费、品质风险、空间占用、资金占用等问题,而且由于工序不平衡,对该工序人员工作时间的安排管理也有很大困难。

经分析采取差速传送的原理,在原有传送带前增加了一个速度略慢的传送带,两者通过一个过渡装置连接,当产品从新传送带流传到原传送带上是,速度增加,而后一个产品仍然保持慢速,则自动地将产品分离出间隙,完成工艺动作。

这个案例,运用到了VSM、连续流等精益工具,专业方面运用了自动化,很好的结合了专业技术和精益管理。而且这个自动化的改造运用的技术是相当的简单,成本投入也只有几千,但却带来了近20万的收益,可见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好处所在:精益管理指引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运用何种技术解决,而专业技术则负责实际的解决方案的落实。

三、精益的职教引入

既然企业关于精益人才和精益相关的人才需求这么旺盛,而目前精益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的工作都是企业或咨询公司在做,那职业院校为什么不能担负起精益的教育环节呢?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如何开展这部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们可以尝试“引进来、专管融、走出去”的三步法。

第一引进来,解决学生“了解精益”的问题。我们可以邀请企业的精益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或者开专题论坛,将精益理念导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目前很多企业有一套完整的精益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结合自身设置精益相关的专业课程,另外,将精益管理的一些要求和准则贯穿到教学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实施教学,比如苏州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5S学生规范。

第二专管融,解决学生“理解精益”的问题。就是将专业技术和精益管理实施融合,专业技术的实训环节必须再现的是活生生的企业实际场景而不是一种假设,我们要实施专业技术和精益实施融合性的教学,我们重点放到培养“专业技术+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上,契合企业需要。

最后,就是走出去,解决学生“运用精益”的问题。和企业互动,收集企业的管理问题,组成项目组,团队可以包含企业内的专家,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我们通过认领企业的改善项目,用项目制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同时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竞争力,才是真正的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们可以参考下目前企业大学对于精益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企业一般通过内部基础活动识别和选拔一些有潜质的人才,解决“我愿意”的问题,然后通过专家的培训和内部的专题研习,解决了“我学习”的问题,再然后通过精益的专项项目的实施、落地,解决“我能够”的问题,最终让这些人员具有独立推行精益活动的能力,最终达到“我专业”的层次。循序渐进,培养出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真正的综合型人才。我们在职业教育上可以借鉴这一人才培养方式。

四、结语

将精益导入到教学系统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层次,进而带来社会的巨大价值,而且通过精益的概念的导入,也会持续改善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自身的改善基因的塑造。

我们职业院校在精益教育上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我们的着眼点还是要培养专业技术结合精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精益理念、概念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我们真诚的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精益、理解精益,和我们一起努力运用精益,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著,沈希瑾,李京生,周亿俭,张文杰,等译.改变世界的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著,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周武靜,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1-1217.

【基金】“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A088

Top-notch Academic Programs Projec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猜你喜欢

精益职业院校人才
人才云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创业从精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