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2017-04-28鲍宇于淼董立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众创校企

鲍宇+于淼+董立新

摘要:本文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背景下,将“众创空间”中的两个独立个体———企业和高校,引入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以双方互动模式中的校企合作为例,进行创新、创业研究,通过比较各种类型企业和不同高校的“众创空间”特点,找出双方的契合点,探索出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期达到在“众创空间”视域下,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众创空间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高校、企业众创空间特点分析

从服务对象和自身功能上来看,企业、高校作为众创空间中的独立个体是有不同的服务对象的,企业的众创空间更加开放,面对社会中所有创业人群,完全服务于创业,高校的众创空间,服务对象局限于在校大学生,功能上也以创业教育为主;从资源服务方面来看,企业的众创空间行业资源优势明显、投资人资源较多、市场化运作机制先进、孵化服务健全,高校的实习、实训场地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学术氛围良好,交叉学科人才资源丰富;从运营风险和成果转化率来看,高校的众创空间由于在校内管理,且运营资本较小,风险相对于企业较小,但是受制于市场化运作、营销推广等现实因素,高校的孵化成果转化率要少于企业的众创空间。因此,企业和高校之间互有长、短,如果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有效互动,会更好的促进众创空间的发展,达到校企利益双赢的局面。

二、发展众创空间对高校、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众创空间的发展有利于带动企业和高校各类人群创新、创业观念的深入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发展,加快了国民思想开放、升级的速率,创新、创业观念不断深入国民心中,点燃了高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创新、创业激情,为地方經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完成了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

2.众创空间的发展更好的促进高校和企业对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

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发展众创空间都可以把新技术进行孵化,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借助众创空间的资源优势,更好、更快的让创新项目、技术转化为应用成果,投入市场,产生效益。

3.发展众创空间有助于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升级,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数仅仅局限在理论教育的层面上,而且学时少、教学内容滞后、教师专业水平低,发展众创空间有助于高校的教师了解最新创业政策、转变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同时可以通过孵化基地的实际操作,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有效的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教育模式的升级,改变了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务虚”的实际情况。

4.发展众创空间有利于构建校企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以往高校和企业之所以会建立合作关系,一个共同的利益点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而在众创空间视域下的合作的利益点是互补,是科技技术创新领域中的互补、是创业孵化过程中的资源互补、项目互补、资源共享,以期达到校企双赢的结果。

5.发展众创空间有利于聚合小微企业及促进传统企业产业优化及转型发展

传统大型企业借助行业优势有雄厚的资本,发展众创空间可以借助自身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或者聚合一些跟本行业或企业相关的中小企业,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辅助其发展,达到优化企业的目的,当中小企业依托众创空间的载体发展壮大后,可以促进传统大型企业转型发展或产业优化升级。

三、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

1.“联合培训+预孵化”的合作模式

企业和高校可以联合建立培训体系,选择社会优秀的创业导师、创业经历曲折的成功企业家、高校从事创业理论研究的教师、高校创业成功的校友,进行授课,或开设创业论坛,我校目前校友讲坛已经开设十余期,其中创业类校友数量超过一半,为青年人才或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的、全面的创业培训、创业辅导,通过联合培训,找出有创业想法,创意好的学生到众创空间中进行预孵化体验,深入了解创业过程。

2.“校企创业导师互聘”的合作模式

“创客”都需要创业导师的协助和指引,如何培养出一批专业创业导师是每一个“众创空间”面临的重要问题,鼓励那些社会上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投资人到高校里受聘协助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高校中从事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或部分与行业对接较好的特色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尤其是到“孵化器”类的企业中工作学习,如,我校目前派出专业教师到小蜜蜂众创空间(沈阳)有限公司挂职学习,拓展行业知识,最后由企业和高校的导师组成知识结构相对成熟、完整的“众创空间”导师团队,更好的进行“众创”服务。

3.“校企共建开放交流空间”的合作模式

社会众创空间中的“创业咖啡”、“车库咖啡”会聚集很多创业者,提供交流平台,但是学术氛围并不浓厚、技术环境也不是非常成熟,交叉学科的人才资源也不是很丰富,高校的加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共建的“众创空间”选址在高校内效果会更好,远离绚丽多彩、节奏纷杂的CBD,会发掘出更好的创意。

4.“共办比赛择优扶持”的合作模式

高校联合企业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客沙龙、项目PK等活动,突破以往学生对创业不了解,比赛评委以学校就业工作相关教师为主的瓶颈,邀请企业的主要领导进行比赛解读、评判、项目点评,择优选出项目进行完善指导,评估后,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推销出去,获取资金支持,项目成功后高校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获得部分收益。

5.“校企网络互动推进众创文化”的合作模式

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众创”品牌微信平台、网站,进行实时互动,微信平台或者网站可以设立创业政策速递、创业孵化服务项目介绍、申请入驻条件、创客空间精彩活动等栏目,方便创客浏览,设立在线服务人员,随时在线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与此同时,线下加强平台或网站宣传,不断增加目标群体的关注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6.“校企合作举办创业学院”的合作模式

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举办创业学院,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以企业冠名“***大学***学院”的模式举办创业学院,或者举办企业特色班、专班,招收校内外各类创新人才,整合高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对各类型人才进行分类培养,根据企业特点,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低年级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普及教学,遴选出创业方面有突出想法的学生,并逐步在高年级时引入创业实践内容,如“微商课程”、“网店设计”、“产品包装及营销策划”等课程,达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实战型的创业人才目标,实现地方人才战略发展目标。

7.定位精确的校企合作模式

根据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应该找到对应行业,对应定位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如,研究型高校定位于学术研究,技术领域靠前,在选择众创空间企业合作时应该以科技行业企业为主,创新取向应以技术升级,高精尖研究为主;技术技能型高校定位于实际操作人员的培养,在选择众创空间企业合作时应该以服务行业、信息产业企业为主,创新方向以实际应用、创意孵化为主。

本文对“众创空间”视角下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促进”众创文化”在高校里的发展,可运用于高等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对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也可以拓展至高校与社区、与地区产业园区、高新园区、科技园区的深化合作,通过建立新型合作模式,让企业和高校真正的互动起来,在“众创空间”的背景下,企业更好的创新,学生更好的创业,使校企合作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屈顺利.众创空间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6(14).

[2]王迷迷,郝立,姜昌金.眾创空间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的影响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04).

[3]费坚,赵海涛.众创空间视域下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市场驱动力[J].阅江学刊,2015(05).

[4]刁振强.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

[5]孙昀.基于高校创联众创空间运营机制的思考———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6(15).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SYSK2016-25-02)成果。

作者简介

鲍宇(1982-),男,吉林松原人,讲师,硕士,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研究方向:网络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众创校企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