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综述

2017-04-28贵彦乔吴彦鸿俞道滨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压制雷达角度

贵彦乔,吴彦鸿,俞道滨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a.研究生管理大队;b.光电装备系,北京 101416)



【信息科学与控制工程】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综述

贵彦乔a,吴彦鸿b,俞道滨a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a.研究生管理大队;b.光电装备系,北京 101416)

在介绍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研究现状的同时,对与之密不可分的跟踪雷达系统和干扰评估效果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从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两个方面,对当前典型的跟踪雷达干扰样式进行了介绍,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实现对跟踪雷达的有效干扰,跟踪雷达干扰技术必然向欺骗干扰、相干干扰、多点源角度欺骗以及复合干扰的方向发展。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干扰样式;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自1937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跟踪雷达SCR-28以来,跟踪雷达技术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跟踪雷达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其对机动目标的威胁程度与日俱增,对跟踪雷达实施干扰,降低其威胁程度,已成为电子对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干扰效果评估方法作为衡量干扰设备性能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吸引了各国学者的不断关注。

本文全面回顾和介绍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进展状况,同时介绍了与之密不可分的跟踪雷达系统和干扰评估效果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跟踪雷达干扰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跟踪雷达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跟踪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是研究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入门条件。跟踪雷达自问世以来,经过7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火控雷达[1]和多功能相控阵雷达[2]两大主要分支。

1) 火控雷达。火控雷达用于自动跟踪目标,测定目标坐标,配合武器系统实施拦截与打击,实现目标的精确跟踪和火力控制。其作用距离较近,但精度高、可靠性好、数据率高,更重要是抗干扰能力强,因此火控雷达在近程反导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3]。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火控雷达主要有:美国的AN/SPG-53E和AN/APG-83[4];英国的ST801和ST802;法国的“海狸”Ⅰ和“海狸”Ⅱ;俄罗斯的N035以及日本的J/APG-1等[5](图1)。

2) 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具有功率口径积大、反应速度快、数率高、资源能够自适应管理、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跟踪雷达发展的新方向[6]。目前,先进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同时完成搜索、跟踪、制导等任务,能够取代多部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的功能。国外典型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主要有:美国“宙斯盾”作战系统中的SPY-1系列[7];意大利、英国及法国联合研制的 “埃姆帕”(EMPAR)[8];英国RAAMS导弹系统中“桑普森”(SAMPSON)[9];荷兰、德国及加拿大联合研制的“阿帕”(APAR)[10];俄罗斯的“天空哨兵”(Sky Watch);法国的 “武仙座”(Herakles)[11];日本的FCS-3;美国正在研制的SPY-3和VSR等,公开资料中可搜集到的国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国家雷达名称工作波段最大作用距离/km跟踪目标数制导目标数美国SPY⁃1S波段45020018意大利、英国及法国EMPARC波段15016812英国SAMPSONS波段250500~100012荷兰、德国及加拿大APARX波段15025012法国HeraklesS波段20040040日本FCS⁃3X波段20030010

以上各系统代表着跟踪雷达当前主流的技术水平,所列的相关雷达性能指标一定程度反映出跟踪雷达逐渐向高精度、多模式、大作用距离、多目标跟踪以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技术等方向发展。

2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是指一切破坏和扰乱敌方跟踪雷达系统的相关设备正常工作的技术。跟踪雷达作为雷达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共性的同时也彰显着个性,主要体现在干扰技术的分类方法、主流干扰样式等方面。

2.1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分类

跟踪雷达的干扰技术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同种分类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准则又可归属不同的类别,彼此相辅相成。根据干扰能量来源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根据造成的干扰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根据干扰信号与雷达信号的相干性,可分为全相干干扰,部分相干干扰和非相干干扰;根据干扰是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分为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在电子战中,所指的干扰通常指有意干扰;根据空间位置关系可分为近距离干扰、自卫干扰、随队干扰和远距离支援干扰;根据干扰信号的产生原理分为引导干扰和转发干扰,雷达干扰方法分类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文将从干扰效果的角度出发,对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进行介绍。

图2 雷达干扰方法分类

2.1.1 跟踪雷达压制干扰技术的类型

对跟踪雷达的压制干扰就是用噪声或类似噪声的干扰信号遮盖或淹没有用信号,阻止跟踪雷达检测目标信号,从而降低其跟踪性能。压制干扰主要采用非相参噪声调制的干扰信号,不需要了解太多敌方跟踪雷达的信息(跟踪雷达的信号特征和信号处理的环节等),只需要知道其工作频率。

按照干扰信号中心频率fj、频谱宽度Δfj相对于雷达接收机中心频率fs、带宽Δfr的关系,对跟踪雷达的压制干扰可以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和扫频式干扰。具体如下:

1) 瞄准式干扰。瞄准式干扰一般满足:

(1)

瞄准式干扰的主要优点在于Δfr内的干扰功率大,是压制干扰的首选方案,缺点在于其对频率引导精度的要求过高,实现难度大。

2) 阻塞式干扰。阻塞式干扰一般满足:

(2)

由于阻塞式干扰Δfj相对较宽,对频率引导精度的要求低,容易实现。此外由于其Δfj宽,能够实现同时对多部不同工作频率的跟踪雷达的干扰。其缺点在于Δfr内的干扰功率密度较低。

3) 扫频式干扰。扫频式干扰一般满足:

(3)

即干扰的中心频率以T为周期的连续函数。扫频式干扰可以对跟踪雷达实施周期性间断的强干扰,与阻塞式干扰相似,由于扫频的范围较宽,也能够实现同时对多部不同工作频率的跟踪雷达的干扰。

2.1.2 跟踪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的类型

对跟踪雷达的欺骗干扰是采用假的目标和信息(假是指不同于真实的目标和信息)作用于跟踪雷达系统,使其不能正确地测量真正目标的参数信息(距离、速度及角度等),从而达到迷惑和扰乱跟踪雷达对真正目标跟踪的目的。由于跟踪雷达系统采用了相参处理、脉冲压缩等处理手段,更多的可以从欺骗干扰的角度出发实施干扰。

根据假目标Tf与真实目标T在V中参数信息的差别,对跟踪雷达的欺骗干扰可以分为距离欺骗干扰、速度欺骗干扰以及角度欺骗干扰。具体如下:

设V为跟踪雷达对各类目标的威力范围,对具有四维(距离、方位、仰角和速度)跟踪能力的跟踪雷达来说,其V为

(4)

其中,Rmin、Rmax,αmin、αmax,βmin、βmax,fdmin、fdmax,Simin、Simax分别为跟踪雷达的最小和最大可跟踪距离,最小和最大可跟踪方位,最小和最大可跟踪仰角,最小和最大可跟踪目标多普勒频率,灵敏度和饱和输入信号功率。

假设目标均为理想点目标T,则T仅为威力范围V中的某一确定点:

(5)

则欺骗干扰所形成的假目标Tf也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一群与真实目标T不同的确定点集合:

(6)

由此,对跟踪雷达的欺骗干扰分类为以下3类:

1) 距离欺骗干扰:

(7)

其中,Rf,αf,βf,fdf,Sf分别为假目标Tf在V中的距离、方位、仰角、多普勒频率和功率。对跟踪雷达的距离欺骗干扰是指假目标的距离不同于真实目标,能量往往强于真目标,而其余参数则近似等于真目标。

2) 速度欺骗干扰:

(8)

对跟踪雷达的速度欺骗干扰是指假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与真目标不同,能量强于真目标,而其余参数则近似等于真目标。

3) 角度欺骗干扰

(9)

对跟踪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是指假目标的方位或仰角不同于真目标,能量强于真目标,而其余参数则近似等于真目标。

2.2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

2.2.1 压制干扰

国外有关跟踪雷达压制干扰的公开文献较少;国内方面,出于数据和试验资源有限等原因,相关的研究多基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由于压制干扰容易被敌方识别,加之单一压制干扰的干扰效果不可控,因此,对压制干扰的研究不是各国研究的主流方向。

近年,国内部分高校对跟踪雷达压制干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饶志高等[12]针对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跟踪雷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模型、角度跟踪误差估算模型和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邵伟等[13]建立了基于振幅和差式单脉冲跟踪雷达的压制性干扰模型,其不足在于仿真过程中未考虑杂波的影响。张养瑞等[14]提出多假目标联合灵巧噪声的协同压制干扰方法,并对协同压制干扰的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该方法提高了对雷达CFAR环节的干扰效果,不仅大大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而且能够避免多假目标欺骗性干扰被识别的可能性,尤其针对具有假目标识别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的雷达。

图3 多假目标联合灵巧噪声的协同压制干扰仿真结果

2.2.2 欺骗干扰

近几年,国外关于跟踪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的研究略为领先于国内,这与国外开展跟踪雷达系统的研制早于国内密不可分。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远多于国外,对该项研究的大力投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因跟踪雷达系统性能的落后带来的军事被动处境,也体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科研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跟踪雷达欺骗干扰技术的公开文献较少,可查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2008年,Turkci等[15]基于距离波门拖引干扰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攻击(EA)系统,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优化;同年,Townsend等[16]基于STAP框架提出了一种速度波门拖引干扰的数学模型,研究了STAP模型下的欺骗干扰实施方法;2013年,Serin等[17]基于交叉眼干扰提出了一种用于单脉冲跟踪雷达角度欺骗的振幅相位差容限分析技术,该技术同样可以用于距离和速度欺骗;2016年,Almslmany等[18]提出了一种新型机载雷达系统,该系统包含机载欺骗干扰源,可以实现对地面跟踪雷达的假目标欺骗干扰。

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跟踪雷达欺骗干扰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距离和速度欺骗,二是角度欺骗,三是其他干扰技术。

① 距离和速度欺骗。近年,国内科研人员在跟踪雷达的距离和速度欺骗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对干扰性能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在距离欺骗方面,2006年,解凯等[19]针对距离波门拖引过程和跟踪雷达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拖引方案和模型,但是模型中拖引成功率的计算缺乏试验数据支撑。2009年,饶志高等[20]建立了距离波门拖引干扰模型,推算出实施距离波门拖引干扰的成功率和干扰机所需功率,提出了一种较为可行的距离欺骗干扰方法,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速度欺骗方面的研究主要有,2005年,秦勤[21]提出以干扰跟踪雷达距离波门的方法配合对跟踪雷达的多普勒测速系统的干扰,找出了两种干扰之间的对应参数关系。2010年,郭颖睿等[22]提出了速度拖引诱饵干扰模型,提高了普通拖曳式诱饵对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性能。2012年,李洋等[23]提出了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对跟踪雷达速度波门进行拖引干扰的复合干扰方法,建立了复合干扰对速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相关模型。

图4 距离波门拖引成功率与拖距的关系

② 角度欺骗: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出现和抗干扰技术的不断提高,跟踪雷达即使丢失了距离信息,仍然可以通过单脉冲角跟踪技术完成跟踪,使目标处于极其严重的威胁之中,原理如图5所示。因此必须对雷达的角度跟踪系统进行直接干扰。目前,针对单脉冲测角体制的跟踪雷达,有效的角度欺骗干扰措施主要有两点源非相干干扰、两点源相干干扰和交叉极化干扰。自2005年起,关于跟踪雷达角度欺骗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重视。

在科研院所方面,2005年,郭锋[24]对几种角度欺骗干扰所引起的跟踪雷达测角误差进行了分析,但是分析是在已知雷达的正交极化和交叉极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际情况下会更加复杂。2009年,侯民胜等[25]研究了双机同步闪烁干扰的实施方法,给出了单脉冲雷达角跟踪系统中分辨角的计算方法。2011年,成继隆等[26]在典型的两点源干扰的条件下,引入了平台回波的影响,得出的数据可供工程化实现时参考。2012年,刘洋涛等[27]从雷达回波信号的角度建立了两相干干扰源对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系统进行干扰的具体模型,详细分析了目标雷达波束指向角、两干扰源与目标雷达夹角、两干扰源相位差以及干扰功率比等因素对干扰效果的影响。

在院校方面,北京理工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2007年,栗苹等[28]提出一种基于两非相干干扰源同时发射能量的闪烁干扰实现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延迟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分辨力,增加导弹的脱靶量;2008年,闫晓鹏等[29]研究了闪烁干扰信号对角跟踪回路环节的作用实质,为同步闪烁干扰中闪烁频率的选取提供参考。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2008年,李相平等[30]从应用层角度,对交叉眼转发式干扰机进行了分析,推导了相干两点源对导引头进行角度欺骗时引起的测角误差;2011年,韩红斌等[31]针对双点源相干干扰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但两种实现方式的不足都在于很难确保其信号的相参性。空军工程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包括:2013年,张曦等[32]提出了相干干扰与目标回波信号共同作用下的干扰分析模型及优化干信比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考虑目标回波信号情况下影响角度跟踪性能的作用因素及规律;2015年,张兵等[33]分析了双干扰源功率变化时导弹的攻击轨迹和误差,以及功率不相等时非相干干扰源间距和天线波束宽度对诱骗效果的影响。2013年,李玉鹏等[34]针对两点源恒定干扰的不足,提出两点源单闪烁干扰,运用遗传算法推算出在特定初始张角和分辨角条件下两点源施放最优距离和单闪烁周期,但是该方法初始状态比较难确定。

图5 相干干扰源与雷达的相对角度关系

③ 其他干扰技术:跟踪雷达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新型雷达抗干扰技术[35]的出现,也总是会迫使干扰人员去研究新的干扰方法[36]。2008年,汤礼建等[37]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调制的脉内多假目标干扰生成技术,这种干扰波形和目标回波一样会获得脉冲压缩处理增益,在较低的干扰功率输入下就能产生高密度的脉内假目标信号。2011年,杨会军等[38]提出了一种基于DRFM的弹载自卫式单脉冲雷达干扰技术,该技术采用交叉眼+灵巧噪声复合干扰体制,不但能从角度上诱偏单脉冲雷达,还能够进入敌方雷达的检测和跟踪系统,获得雷达信号处理增益,使雷达不能正确地检测真实目标并获得目标参数信息。2012年,张晓杰等[39]分析了拖曳式雷达诱饵对末制导导弹的单脉冲角度跟踪系统的角度欺骗模型及导引头的干信比模型。2016年,陈秋菊等[40]基于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利用目标多散射点模型来调制接收到的雷达发射信号,以产生与目标回波具有相对稳定相位关系的干扰信号,但是实际作战中,受系统和平台等各种误差源的影响,很难形成精确的相干干扰信号。

2.3 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研究现状,对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4点:

1) 由压制干扰向欺骗干扰发展。由于欺骗干扰对跟踪雷达能实现压制干扰无法达到的欺骗效果,具有高于压制干扰的干扰效率,鉴于此,对跟踪雷达实施欺骗干扰在干扰效果的稳健性上具有更高的性能。

2) 由非相干干扰向相干干扰发展。因为数字射频存储技术(DRFM)的快速发展,干扰采用与雷达信号相干的干扰信号逐渐成为主流。相干干扰有效降低了对干扰功率的需求,在提高功率利用率上具有更高价值。

3) 由单点源角度欺骗向多点源角度欺骗发展。单脉冲跟踪雷达的角度跟踪系统对单点源角度欺骗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雷达主波束内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的干扰源时,会影响到跟踪雷达的角度跟踪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双点源或多点源角度欺骗更适用于抗干扰能力日益完善的跟踪雷达。

4) 由单一干扰向复合干扰发展。随着跟踪雷达向多目标、多波段以及多模式方向的发展,单一的干扰手段将不再适用先进的跟踪雷达,此时,实施复合干扰有着更加直接的军事意义。

3 跟踪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

对跟踪雷达的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信息准则和作战效能准则。信息准则是根据先验概率的熵与干扰前后后验概率熵的差值,对干扰效果进行评价,虽然信息准则是最科学的,但实际上,雷达是无法给出目标的先验概率的,因此无法计算;作战效能准则是基于对跟踪雷达实施干扰时,飞机、舰船的生存率或杀伤概率,生存率与杀伤概率和对跟踪雷达的干扰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作战效能的干扰效果评估更易于实现。但是,作战效能准则涉及的是系统性能(设备数量、能力、战术运用等),不完全适应于对单部跟踪雷达的干扰效果评估。目前,对跟踪雷达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多而杂,好的方法较少,至今仍没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实用准则和方法。

迄今为止,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均建立了与此相应的学科,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跟踪雷达干扰效果评估领域的研究,并且不断地应用到实际中。由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相关应用都是属于军事机密,所以在文献和资料中难以查找。

近年,我国研究人员在对跟踪雷达的干扰评估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05年,秦勤[41]建立了基于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的压制性干扰评估模型,该模型的不足在于并未涉及到距离跟踪、自动增益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3个环节。2010年,罗波等[42]为评估弹载干扰机的作战效能,在干扰评估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反导系统与目标导弹之间的关系,提出最小干扰距离指标;同年,黄成家等[43]建立了以跟踪误差、压制系数、拖引时间和干扰成功率等作为速度波门拖引干扰的评估指标的评估模型。

4 结论

跟踪雷达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跟踪雷达在战争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在此背景下,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研究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归纳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以及干扰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着重从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两个方面,分析了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的类型、研究状况,说明跟踪雷达干扰技术将向欺骗干扰、相干干扰、多点源角度欺骗以及复合干扰方向发展,为进一步研究跟踪雷达干扰技术提供了参考。

[1] VINCENT F,BERRANGER M,BEAUGENDRE G,et al.Fire-control radar mode-l laboratory work[C]//23rd European Signal Processing Conference (EUSIPCO).2015,1791-1794.

[3] 周红峰.单脉冲火控雷达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0,33(2):65-69.

[4] MACIEL J,SLOCUM J F,SMITH J K,et al.ME-MS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Antennas for FireControl Radars[J].Radar Conference,2007,22(11):677-682.

[5] 徐艳国.机载火控雷达发展及对导引头的启示[J].航空兵器,2016(2):3-6.

[6] 冯明月,何明浩,郁春来.典型相控阵雷达抗干扰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J].现代防御技术,2014,42(1):52-56.

[7] 张忠磊,丁凡,曹阳.对“宙斯盾”相控阵雷达的干扰方法研[J].舰船电子工程,2011,31(6):97-100.

[8] FIORELLO A,PARISI B,CARDONE M.Selex Sistemi Integrati new active G-Band radar family[C]//European Radar Conference,2009:453-456.

[9] STAFFORD W K.MESAR.Sampson & Radar T-echnology for BMD[C]//Radar Conference,2007:437-442.

[10]SMITS A B,VAN GENDEREN P.Overview of theAPAR multifunction radar[C].European RadarConference,2004:13-16.

[11]CHAKRAVORTY S,RAMIREZ J.Fuel Optimal Man-euvers for Multispacecraft Interferometric Im-aging Systems[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 Dynamics,2007,30(1):227-236.

[12]饶志高,金嘉旺,侯向辉,等.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末制导雷达技术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2):97-100.

[13]邵伟,涂拥军,葛青林,等.对单脉冲雷达的遮盖性干扰效果评估[J].航天电子对抗,2012(4):36-38.

[14]张养瑞,高梅国,李云杰.LFM脉冲雷达恒虚警检测的协同压制干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36(11):156-163.

[15]TURKCI O,LEBLEBICIOGLU K.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attack system in multi-target tracking[C]//IEEE 16th Signal Proc-essing,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2008,1-4.

[16]JAMES D,TOWNSEND,MICHAEL A,et al.Simulator for Velocity Gate Pull-of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techniques[C]//2008 IEEE Radar Conference,2008:1-6.

[17]SERIN M,ONAT E,ORDUYILMAZ A,et al.Amplitude and phase difference toler-ance analysis of cross-eye jamming technique[C]//Signal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SIU),2013:1-4.

[18]ALMSLMANY A,TAMER H,SOLIMAN.Advanced airborne system for air traget detection and spoofingjammers[C]//2016 Fourth International Japan-Egypt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s (JEC-ECC),2016:71-74.

[19]解凯,陈永光,汪连栋,等.距离波门拖引方案的分析建模与评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8):158-160.

[20]饶志高,金嘉旺,李仙茂.对单脉冲末制导雷达距离欺骗分析[J].雷达与对抗,2009(3):1-4.

[21]秦勤.一种针对雷达多普勒测速系统全面干扰的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2005,34(3):65-68.

[22]郭颖睿,任宏滨,李静.一种新型拖曳式诱饵技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30(4):76-78.

[23]李洋,吴华,李彬,等.基于有源照射箔条云的速度欺骗干扰方法[J].电讯技术,2012,52(4):23-28.

[24]郭锋.角度欺骗干扰技术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5,28(5):7-10.

[25]侯民胜,朱莹,田宇.闪烁干扰分辨角的计算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9,32(9):74-76.

[26]成继隆,胡东.引入平台回波的相干两点源干扰技术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37(4):25-27.

[27]刘洋涛,郝志梅.对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系统的干扰仿真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2(4):62-64.

[28]栗苹,范科,王建涛,等.一种新的同步非相关闪烁干扰的实现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27(9):20-23.

[29]闫晓鹏,栗苹,耿小明.同步闪烁干扰中闪烁频率的选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8(6):53-56.

[30]李相平,赵腊,胡磊.相干两点源对反舰导弹导引头的干扰研究[J].制导与引信,2008,29(3):48-52.

[31]韩红斌,李相平,赵振波,等.双点源相干干扰的研究与实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1(9):33-35.

[32]董玮,李小波,黄超,等.基于约束独立分量分析的雷达抗主瓣干扰方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6(5):101-106.

[33]张兵,白渭雄,付孝龙,等.双点源干扰诱偏被动雷达导引头性能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15(1):46-49.

[34]李玉鹏,吕绪良,扈佃海,等.两点源单闪烁法对单脉冲雷达的干扰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28(6):45-48.

[35]SCHLEHER D.Electronic warfare in Information Age[M].Artech House.Inc.1999:211-255.

[36]王跃鹏,同武勤.现代雷达电子对抗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5,33(2):3-5.

[37]汤礼建,黄建冲,徐新华.基于卷积调制的脉内多假目标干扰技术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23(3):43-45.

[38]杨会军,王根弟.基于DRFM的弹载自卫式单脉冲雷达干扰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2011,27(1):6-9.

[39]张晓杰,骆鲁秦,崔伟.拖曳式雷达诱饵干扰能力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28(3):57-60.

[40]陈秋菊,莫翠琼,孙杰,等.基于散射特性的单脉冲角跟踪雷达相干干扰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36(3):122-126.

[41]秦勤.一种针对雷达多普勒测速系统全面干扰的方法[J].火控雷达技术, 2005,34(3):65-68.

[42]罗波,毕义明,李马戍.弹载电子干扰机作战效能仿真评估[J].兵工自动化,2010,29(12):28-30.

[43]黄成家,刘晓东.机载PD雷达速度波门拖引干扰建模与评估[J].航天电子对抗,2010,26(4):47-50.

[44]柳向,王杰贵,方建华.对数据后处理雷达的分段卷积转发干扰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5-19.

(责任编辑 杨继森)

Review of Jamming Techniques to Tracker Radar

GUI Yan-qiaoa, WU Yan-hongb, YU Dao-bina

(a.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b.Department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Academy of Equipment of PLA, Beijing 101416, China)

Apart from the introducing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racker radar jamming techniques, the closely related aspects of tracker radar systems and the jamming evaluation were also review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uppression jamming and deception jamming, the typical jamming modes of tracker radar were listed, and we mainly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racker radar jamming techniqu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tracker radar jamming techniques which realize the effective jamming, the jamming techniques are necessary to develop towards deception jamming, coherent jamming, multi-source angle deception and multiple jamming.

tracker radar;jamming technology;jamming mode;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2016-11-28;

2016-12-29 作者简介:贵彦乔(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研究。

10.11809/scbgxb2017.04.031

贵彦乔,吴彦鸿,俞道滨.跟踪雷达干扰技术综述[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4):141-147.

format:GUI Yan-qiao,WU Yan-hong,YU Dao-bin.Review of Jamming Techniques to Tracker Radar[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17(4):141-147.

TN959

A

2096-2304(2017)04-0141-07

猜你喜欢

压制雷达角度
神奇的角度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欺骗干扰的现状与困惑
雷达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角度不同
人啊
现代“千里眼”——雷达
少年你躺枪了没?盘点《三国争霸2》三大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