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的中美比较及规范性政策路径探析

2017-04-27任品一

上海管理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给政府企业

任品一

(上海上实金融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供给侧改革的中美比较及规范性政策路径探析

任品一

(上海上实金融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与美国比较,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经济结构、政策工具以及国际环境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供给侧管理的政策也应该根据国情和具体问题制定。本文将在吸收美国一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放松管制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革建议。

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中美比较;政策建议

1 推行政策的经济背景比较

1.1 美国经济滞胀现象严重

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出现经济“滞胀”,主要表现在1980年通胀率高达13.52%、失业率达7.2%,而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27%,出现高通胀、高失业、负增长的局面。回顾当时的经济环境,从需求面看,二战后美国长期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社会过度消费,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从供给面看,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带来了大宗商品价格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通胀率居高不下;同时劳动力工资由于存在刚性,却持续上涨,如1975年,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小时工资是日本的两倍,并超过除挪威、瑞典、比利时和荷兰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实际工资增长高于生产率的增长。从税率看,当时美国税率过高,例如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最高达70%,企业所得税率高达46%,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和扩大生产的动机,也推高了物价的上涨;而对通胀的管理,美联储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采用适应性预期策略,即高通胀的时候采取从紧的政策,而看到其他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又放松管制,导致公众认为政府难以控制住通胀而形成通胀预期,这造成了市场调控失灵。这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严重恶化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出现了供给不足。

1.2 中国则供求结构错配,靠需求带动经济粗放增长难以维续

中国则表现为GDP增长率持续下滑,2015年下降至6.9%,降至20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年CPI上涨1.4%,出现通缩迹象。失业率4.05%,名义上相对稳定。从需求面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下,2015年投资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81.5%,同比上年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有限;消费难以在短期内提高,2015年消费率为44%,同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但消费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智能产品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型消

费和新型消费业态增速依然迅猛,而传统消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进出口出现下降,2015年全年净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拉动需求的三驾马车已经无力继续快速前进,需求端已经无力带动经济继续前行。从供给面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一般性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投入的重视不够,致使中低端产业占比较高,高精尖产业占比较小,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占比较高,新型制造业、服务业占比较小;生产中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僵尸企业”因出身为国有企业性质,对劳动、土地、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占据,导致生产要素错配现象严重,生产成本高,供给结构扭曲。从劳动力工资水平看,2015年我国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56美元(约合人民币4134.4元),不到全球平均水平1480美元的一半,位列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调查的72个国家(地区)中的57位,也就是倒数第16位,也反映出我国的劳动力工资比美国当时工资要低。从政策面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力增效,2015年中央政府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全国安排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率从上年的2.1%提高到2.3%;税率方面,我国个人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5%;企业所得税率25%,营改增后企业增值税率3%-17%,综合下来比当时美国的相关税率要低得多。货币供给上,2015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3%,M2/GDP为138.8%,但从实际的宏观经济下行以及资本净流出看,存在一定货币超配问题。

2 所处的国际环境比较

2.1 石油危机和越战重创美国经济

首先是两次石油危机重创当时的美国经济。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递减5%。随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石油禁运导致原油供应不足,油价从每桶3美元猛涨至12美元,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1978年石油出口量占当时世界第二位的伊朗国内政局动荡,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再度出现紧张。1979年初,伊朗采取抑制原油生产的政策,其他阿拉伯产油国也相继采取行动,同时大幅度提高油价。1980年秋,世界市场原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猛涨到34美元,即第二次石油危机。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美国国内物价飞涨,经济停滞。能源危机爆发后,其他依靠石油作为燃料的产业,如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都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状况,这也迫使美国国会在1975年建立战略石油储备(SPR)现代化的计划。

其次越战使得美国财政赤字越滚越大。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战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据统计,从1965年到1973年财政年度,国防经费从492亿美元增加到771亿美元,增长64%,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许多学者指出,越战是导致美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困境的主要因素,但从实际情况看至少越战加剧了这种趋势。

2.2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2008年次贷危机向全世界蔓延,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进入了下滑趋势,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我国经济在2015年四季度GDP下降至6.9%,为当年最低点,进出口在第四季度增速出现大幅下跌,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中国经济自此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调整期。当时中央政府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且掩盖了我国当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同时对民间投资存在大量挤占,也增加了政府偿还债务的负担。

3 经济结构比较

3.1 经济体制

美国经济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美国经济中国有化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比重很小,主要集中在邮政、铁路和部分电力等领域,其他企业皆为私营。正是因为私有经济占经济绝大部分比重,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政策在制定中不会过多考虑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会受到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抵制而大打折扣,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时滞性,但很难失效,其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领域研究。

我国国有经济成分一直占有很大比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公有制资产288.99万亿元,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比达到55.78%,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总资产中,国有及控股在2008年占比为28%,而到了2015年则升高至37%。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有主体地位。这种经济构成下,我国除了使用政策调控手段外,还需要依靠行政手段以及出资人身份指导等调整国有企业来影响和调整宏观经济走向。

3.2 产业表现

美国“70年代滞胀”时期,各行业的表现不一,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表现较差,制造业的产出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下降到1.2%和0.2%,三大支柱产业中,以1980年为例,全世界原钢总产量717百万吨,美国占世界百分比下降到了14%,设备老化,生产率低下,迟迟没有改用新技术;汽车行业总生产量为801万辆,与1970年相比减少了27万辆,外国汽车趁此机会迅速占领美国汽车市场1/3的份额,仅一年时间美国进口汽车就达到了386万辆。建筑业到1972年创历史最高,建房230万套,到1981年,降至最低点,年建房110万套。70年代,美国受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增长最强劲的行业分别是采掘业、农林牧渔、金融服务业、公用事业,平均年增速超过10%,远远超过CPI的上涨。其中,采掘、农林牧渔的年增长几次超过50%,主要是受益于石油价格暴涨和全球性粮食涨价。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因为70年代美国的银行业国际贷款业务的兴起。70年代,美国温和增长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教育医疗业、房地产、住宿食品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基本实现正增长。信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受到当时美国电信行业的垄断格局被打破,行业竞争机制刺激了居民对通信的消费增长。

我国用产能利用率来衡量产能过剩,需要确定一个标准。从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看,不同国家产能利用率中值水平有所差异,但大体在81%~82%区间,高点在83%~85%左右,低点一般低于75%,据此认为81%~82%为产能利用率基本正常,高于85%为产能严重不足,低于75%则表示严重过剩。目前,产能过剩较严重的几个行业是:电解铝、电石、焦炭、水泥、平板玻璃、钢铁、风电设备、光伏和造船,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5%,其中原油加工只有65%,粗钢66%;从销售情况看,大部分传统产业增幅下降甚至出现减少情况,纺织业增长率同比下降近2.8%,食品制造业增幅下降60.66%,黑色金属冶炼业下降23%,有色金属下降8.2%,医药工业增长率下降0.2%,物流业增长率下降2.1%,批发零售业增长率同比下降3.6%。尽管多数传统行业总体产能严重过剩,而一些高端行业产品则供给不足,如平板玻璃中电视机用大平板,玻璃基板,风机设备中风机组成控制系统及多数零部件还要进口,产业供给的过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

4 政策工具比较

4.1 减税政策

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减税政策措施有:一是调节税收政策,将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从70%降至28%,提高了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劳动供给意愿,也推动消费上行;而企业所得税率从46%降至33%,直接提高了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降低非劳动收入税率,企业的资本收益税率到1982年已从28%降低到20%,个人资本利得税从70%下降至50%。减税从生产者的角度看,直接提高了企业盈利,也提高了企业投资意愿,投资规模扩大,也扩大了税收基础,税收的总额不一定会下降。从劳动者角度讲,降低个人所得税,直接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根据恩格尔定律,消费方面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我国政府主要落实已出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此基础上实施了规模更大、受益更广、措施更精准的减税降费措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上述政策的实施,预计2016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但从总量上看,2016年政府的GDP增长目标为7%,而目前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税率有17%、13%、11%和6%共四档税率,再考虑缴纳的所得税等,政府税收的弹性系数仍大于100%。如果再考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税收弹性系数远远大于100%。减税依然具有很大的空间。

4.2 放松管制并减少政府干预

美国里根总统对政府管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上任后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停止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此后,里根政府先后放松航空、铁路、汽车运输、电信、有线电视、经纪业、天然气等许多行业的管制。具体改革措施包括:进一步放宽包括能源政策在内的政府管制;将一部分管制权由联邦政府下放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取消民主党政府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的管制;1980年和1982年督促国会颁布新的银行法案,放宽对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此外,天然气、航空、铁路、公路、银行、证券业放松管制,电信和电力行业也经历了明显的放松管制进程。解除对价格、产品和新企业进入的政府控制,以市场机制取代之,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率、配置效率提高,并促进技术和服务供给方面的创新,到1990年为止,美国因此获得400亿美元的收益。同时,生产率也大大提高,1987年3月30日的《华尔街日报》统计显示,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1948~1973年年均增长2.7%,1973~1981年年均增长1.5%,而里根执政的1981~1986年年均增长3.8%,为二战后最好时期。

我国政府近两年也加大放松管制的措施,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两年国务院部门已经取消或下放超过1/3的审批事项。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务院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轮清理,共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214项。今年国务院发布了《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提出“持续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创新”“优化政府服务”等三大类共计15项措施,今年要再取消50项以上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再取消一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除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外,政府对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行再修订,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步取消后置审批事项50项以上等简政放权的措施。此外,将减轻企业负担作为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环节,近两年来中央层面取消、停征、减免超过4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尽管从数量上政府放权了700多项,但企业的感觉和政府的感觉大不一样,企业认为只需要几项重要的就好,对企业而言,“含金量高”的放权至关重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减少企业设立、企业投资中的制度成本极为重要。

4.3 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方面,里根上任后维护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坚决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联邦基准利率从1981年的最高点19.98%后开始持续下降,在里根执政时期主要呈下降趋势;同时从货币供应量看,M2/GDP则成小幅上升趋势,到1986年到达主政期间最高点,接近60%。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施行紧缩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从这个角度也反映出通货膨胀不是货币端出问题(见图1)。

图1

我国则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看,201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139.23万亿元,M2/GDP为2.06倍,而1990年仅为0.82倍,特别是在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货币供应量上了一个台阶,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上年末增长27.7%。改革开放后,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了利率从长期看整体呈下降的趋势,1989年利率上升至11.34%,达到改革开放后最高水平,随后在1993年达到了阶段性最高点10.98%,2009利率出现断崖式下降,随后受通胀影响,政府对利率进行了上调以抑制通货膨胀,出现了阶段波动性,目前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4.4 调整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保障基金出现了赤字。为解决这一问题,1981年颁布《1981年综合协调法案》(theOmnibusReconciliationActof1981)提出了修改社会保障体系。该法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减少过早退休者的福利,政府提供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继续工作,减少从社会保障体系中获取“暴利”的机会,旨在把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推向就业市场;使得想获得残疾保障的工人必须证明其残疾状况已持续一年以上或有致命性的后果,法案还把对残疾人家庭福利收益最大限额的规定扩展到退休家庭和幸存者家庭;减少福利项目,取消过早退休者子女的福利性收益,对雇员患病头6个月的医疗费用从免税改为征税。

相比之下,我国社会福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存在一定的供给不足。一方面,社会保障总投入偏低,社会福利在其中占有的份额更是微乎其微。尽管近几年国家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在持续扩张,但现口径下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依然有限,2015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万亿元,只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2.5%,而美国大约是24%;考虑到人口因素,我国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则更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仅有70元。整个社会保障程度很低。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提出供给侧管理时所处的背景以及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时,需要结合我国当前所处的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机制,切忌照搬照抄国外政策案例。

图2

5 供给侧改革政策选择建议

5.1 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

5.1.1 调整税收激励政策的理念

(1)调整税收政策制定的理念,坚持税收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尽量使用一般性的税收制度来调节,减少税收的特殊性和税收歧视政策,通过完善税种、征税条件等方式制定标准化的税收制度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逐步取缔种类繁多的需要审批的税收减免或优惠;同时要提高税收政策制定权力机构的级别,需要将税收制度的制定权上收到省级,减少因税收不公扰乱市场秩序,减少由税收优惠可能出现的寻租机会。

(2)通过调整税收结构调节个人和企业收入。对于工资收入群体,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针对个人所在家庭人口情况考虑生活费用进行税前抵扣,以减少居民的税收负担,进而提升其持续消费能力。同时对小微企业或商户,可以考虑给予一定时间段的免税或低税政策,真正支持民众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通过税收调整产品和产业供给结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施行减税政策,要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企业性质实行有减有升的税收调节政策。具体看,对目前大多数产能过剩行业都涉及到环境污染以及大量消耗资源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和调整改进征收环境污染税以及资源补偿税等税种来调节过剩行业的产能以及产品结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准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产品市场结构性失衡,是供给侧结构低下的明显表现。通过税收杠杆,增加这类企业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对研发费用抵税来发挥税收的激励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升级产品。同时,要积极发挥税收的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对于垄断行业或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实施累进所得税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减少财富的过度集中,进而降低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提高产品供给的层次和品质。

5.1.2 扩大和优化财政支出政策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条件下,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功能财政的作用,但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科学调整,财政的支出要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和监管效率,有利于增加公共物品的效用,避免出现财政资金浪费或低效使用。从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看,硬件设施大部分已经处于饱和阶段,如公路、铁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今后财政支出应重点建设以下领域:

一是建立政府政务信息中央服务系统平台。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以及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互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证明;

二是继续加大公共医疗领域的投入,增加医疗服务人员的培养,增加医疗服务机构的供给数量,增加医疗保险对居民的覆盖比率,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若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是以征收相关税种作为补偿,则按照科斯定理,环境保护和治理需由政府负责,对此政府需要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所需的资金投入治理需能够达到污染前的水平,比如为企业提供污水、污气处理装置;

四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定的稳定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此,需要增加社会保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对丧失生活能力、没有生活来源、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工作岗位、遭遇灾害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保证其有尊严的生活需求。

五是调整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对企业来说就是一项福利。目前大部分涉及到产能过剩的行业里都有政府补贴的身影,大部分政府补贴不仅不利于企业创新,淡化效率意识,甚至把补贴当成利润的主要来源,延长低效率企业的寿命,这不仅浪费了财政资源,扭曲生产结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而且因此可能产生大量寻租问题。对此,需要重新定位对企业的政府补贴政策,尽量减少政府补贴种类,明确补贴政策的领域和补贴期限,注重补贴的效率和效果。

5.2 明确货币政策中性定位

当前经济形势下,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无疑是雪上加霜,故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宽松是必要的。但在货币供应数量上,货币供应量应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超发的货币都将被流动性陷阱所吸收,这从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可以得到佐证,居民把房地产当成储存货币和保值的工具,进而演变成投资工具吸纳大量新增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形成了替代。对此,需要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供给侧改革的经验。

5.3 完善监管供给去过剩产能

5.3.1 升级市场体系监管标准

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缺失造成的市场无序,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通过政府补贴,土地划拨、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那些落后的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都希望限产、减产其他地区的企业。对此,应该从国家层面对过剩产能行业标准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提高过剩行业产品品质标准实现转型和升级,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产品,视为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市场,对生产企业进行查封、处罚甚至录入企业诚信记录,而对于品质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进行鼓励。此外,对行业标准的制定还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问题,达不到标准,禁止公司注册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已经开展业务的企业要进行停产整顿,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要进行补救性处罚。

5.3.2 放松市场管制

放松管制的方向是提高企业的效率,激发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避免政府干预引发的市场失灵,避免政府中的一些官员在管制市场中通过个人寻租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引发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对此,在监管思路上,更多采用领域管理,避免监管过度细分反倒出现的盲区和无主管理,前期互联网金融就是典型的无主管理案例;监管方式上,应科学设计主体资格准入条件,并严格主体资格审查,对竞争性行业的企业经营活动,更多完善注册和备案制的监管模式,放松对企业产品的价格、生产以及破产、重组、并购等市场行为的干预。

5.4 逐步建立人民币黄金准备金制,推进人民币真正国际化

我国人民币纳入SDR后,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化。作为国际货币应具有支付手段、记账单位、价值储藏三种基本职能,实现这三种职能最根本要求就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坚挺,因此,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中,还需要考虑货币供给的国际稳定性。对此我国在货币发行量,需要建立法律规范,从法律上规定人民币供给量与GDP的比重上限。同时,将国际化的人民币看作是我国的负债,为了让人民币更多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使用,可以考虑实行人民币黄金准备金制,即发行的货币量与黄金储备挂钩,将一定比例的黄金储备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黄金准备金比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人民币值的相对稳定。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1.

[2]林毅夫等.供给侧结构性[M].北京:改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4.

[3]杨鲁军.第二次革命——论里根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08.

[4]BruceBartlett.Tax reform inAmerica:Asimple bare necessity[J].The economist,2012,402.

[5]杨春学.杨新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6(4).

[6]朱太辉.魏加宁.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J].经济纵横,2014(6).

[7]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on Supply Side Reform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a’s Normative Policy

Ren Pinyi
(SIIC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td, Shanghai 200021)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supply side reforms,there are very different in faced economic problems, economic structures, policy instruments, and, therefore, on the supply side management,China’s policy making should be based on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pecific problems.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US some good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will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hinese supply s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fiscal policy, monetary policy, deregul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excess capacity; supply side reform;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019.6

A

1005-9679(2017)02-0073-06

2016-12-07

任品一,上海上实金融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供给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