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原料质量检验控制限值的应用
2017-04-27倪培洋史玉奎
倪培洋,史玉奎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肥城271612)
1 前 言
钢铁企业属于规模性产业,进厂原料的种类多、数量大,进厂原料的检验是进厂检验把关的主要手段。进厂原料检验的结果一是用于结算,二是作为生产的工艺指导数据。
检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结果,检验结果一旦出现偏离,常会判定物资质量问题,但检验规程的不规范或偶然性失误也会造成数据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检验误判。因此,对于检验过程的异常数据结果要谨慎处理,需进一步确认造成数据异常的原因,是检验过程的影响还是物资实物质量波动,否则会影响进厂原料的贸易结算,引起不必要的质量异议,更有甚者会误导生产。为避免异常数据的误判,对检验数据设定控制进行限值管理,即利用检验结果控制限值来管理进厂原料异常检验数据。
2 控制限值的设定
控制限值作为数据结果异常的判定依据,既能有效识别异常,又要避免将大量正常的数据纳入异常值的管控范围内。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和可操作性,控制限值一般依据以下几种情况和原则设定。
2.1 以商务合同的质量指标确定控制限值
此类控制限值设定适用于一般常规检验数据与合同指标吻合较好的原料检验。以商务合同的质量指标数据作为控制中心线数据,以检验精密度设定上下控制限值。如与某供应商签订的焦炭合同灰分为12.50%,经验证焦炭灰分的检验精密度限为1.00%,则对应此合同的焦炭灰分的进厂检验控制限值在 12.50%±1.00%[1]。
2.2 以进厂原料厂家质量保证书确定控制限值
此类控制限值设定适用于孤立批或批间质量波动较大的原料。原料生产商在产品出厂前一般要进行出厂检验,并随供应原料有随货批次质保书(检验报告)。以供应商的批次质保书数据作为控制中心线数据,以检验精密度设定上下控制限值。如某供应商锰铁的质保书中锰的含量为60.50%,经验证锰铁的检验精密度限为0.60%[2],则该供应商锰铁中锰的进厂检验控制限值在60.50%±0.60%。
2.3 以第三方检验结果确定控制限值
此类控制限值设定适用于已通过第三方检验的进厂原料。以第三方检验结果作为中心线数据,以检验再现性精密度设定上下控制限值。如某进口铁矿石中全铁的商检结果为62.00%,铁矿石的检验精密度限为1.20%[3],则该批铁矿石的全铁含量的进厂检验控制限值控制在62.00%±1.20%。
2.4 以历史检验数据确定控制限值
此类控制限值设定适用于原料质量稳定、指标波动较小且质量波动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连续批进厂原料。根据最近前期一段时间的检验数据绘制平均值控制图,计算控制中心线和控制图上下控制线。以平均值作为控制中心线,以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作为上下控制限值。对于进厂原料每批抽取一个样品检验,可采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设定上下控制限值,对于每批抽取多个样品检验可采用-R控制图设定上下控制限值[3-4]。如某供应商长期为企业供应自产精铁矿,原料质量波动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每批原料抽取1个样品检验。连续20批精铁矿样本的全铁含量见表1。则:
则该供应商的精铁矿中全铁的进厂检验控制限值设定在65.62%±1.01%。
表1 连续20批精铁矿样本的全铁含量
3 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异常数据的处理
进厂原料检验结果出具后由质量管理人员依据设定的控制限值进行比对和判定,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检验结果异常判定和处理流程
控制下限值≤检验结果≤控制上限值,数据正常;检验结果>控制上限值或检验结果<控制下限值,数据异常。
依据检验控制限值审核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落在控制限值范围之内,判为数据正常,检验结果可直接报出和用于结算,否则判为数据异常,需要对制样和试验环节进行追溯性检查。检查发现属于检验过程原因造成数据异常要及时进行纠正,并进一步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如果检查未发现异常,提取备用留存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落在控制限值范围内,则说明初检过程在样品制备或试验环节有问题,分析造成数据异常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并进一步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若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一致,仍超出控制限值范围,应向前分析采样环节是否存在引起检验异常的因素,如果确认采样环节不存在问题,说明该批原料质量确实出现波动,按初检结果报出。如果经分析采样环节存在问题或不确定因素,且原料具备重复性取样条件,可按规定重新取样进行验证异常数据原因。
4 结 语
实施进厂原料检验数据控制限值管理之后,检测数据准确率得到大幅提高,数据超差由每年几十起降至每年10起以内,数据超差率由0.5‰降到0.1‰以下,进厂原料的质量异议次数降到历史最少水平。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控制限值处理,及时掌握原料质量的波动性,从而实现原料加严或放宽检验的动态控制,保障了进厂物料的质量管理,为原料供应商评价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GB/T 1997—2008[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9.
[2]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精密度校核试验方法GB 2007.4—2008[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9.
[3]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铁矿石 取样和制样方法GB/T 10322.1—2000[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0.
[4]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常规控制图GB/T 4091—2001[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