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河市耕地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建议

2017-04-27刘振勇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黑河市保护性耕作

刘振勇

黑河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嚴重,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不合理施肥和耕作,造成了耕地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农业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耕地存在的问题

1、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黑河市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已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84.76g/kg下降到2011年的54.77g/kg左右,下降了35.38%。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化肥使用和高产量品种的推广、复种指数的提高,造成土壤中的养分耗竭。只用地、不养地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普遍现象。二是省时、省力已成为我市当前农民选择生产方式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出现大面积的秸秆焚烧和全方位的化学除草现象,降低了土壤碳回归指数,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三是秸秆还田的面积比较小,耕地不注重农肥和有机肥料的投入,致使有机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2、土壤板结。土壤板结是指表层土壤结构遭受破坏,使土壤质地粘朽、死板而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生产能力减退,土壤耕作管理困难等土壤不良性状。因此,土壤板结也就成为黑河市土壤问题之一。

4、洪涝灾害。外洪内涝是影响黑河市部分沿江河和山区低洼地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黑河市农田基本建设薄弱,在自然降雨量大的时候,江河水泛滥,山水下泻,沿江河耕地常受外洪之害,山坡耕地常因外水流入,内水排不出去,造成内涝。致使播种、耕作、收获不及时或无法进行,减产或绝产。近年嫩江、逊克、孙吴等县均有发生,全市易涝面积达到144.6万亩以上。

二、改良途径及建议

1、推广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技术。黑河市为雨养农业区,极积推行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使用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黑河市干旱缺水问题的关键所在。

今后应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灌溉水源,并大力推广使用抗旱品种和抗旱肥料,推广保护性耕作、秋翻秋耙春免耕技术、地膜集流增墒覆盖技术、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技术、苗带重镇压技术、喷灌和滴灌技术、小白龙交替分根间歇灌溉技术、苗期机械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化控抗旱技术。

2、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养分补充途径,可以达到30-40%的增产作用。目前黑河市在化肥施用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如氮、磷、钾比例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通过这次国家项目投资完成的土壤地力评价,摸清了土壤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得知土壤有效钼元素较缺乏,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料,重点推广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鼓励生产、使用优质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指导因地、因作物施肥,并逐步扩大应用领域和范围。

(2)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加厚肥沃土层,以增加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如黑河市近些年结合中耕,实行深松以后,土壤接纳降雨、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也提高了土壤通透性,特别是多雨年份。如果深松结合施有机肥效果会更理想,因为有机肥不仅能为作物增加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其本身也有极强的调节水分能力。

(3)秸秆还田。作物秸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硫、硅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直接翻入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根茬还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3、合理轮作调整农作物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因地制宜,根据黑河市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周围环境等,合理布局,优化种植业结构,要实行大豆、玉米、小麦、杂粮、蔬菜、马铃薯合理轮作,推广粮草间作、粮豆间作、粮薯间作等。

4、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充分利用山区、半山区的自然牧草资源,积极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推广草食畜禽规模化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实行农牧结合,充分利用农区的秸秆资源,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发展牛羊生产,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全面提高秸秆利用率。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黑河市保护性耕作
黑河市边境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和运行
My English Teacher
黑河市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黑河市农场抢收小麦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