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7-04-27侯梅英国义民
侯梅英,张 蕾,国义民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侯梅英,张 蕾,国义民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目的 探讨临床上使用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 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检查与观察,我们发现颈动脉无狭窄无颈动脉狭窄患者有9例(22.5%)、轻度狭窄患者有9例(22.5%)、中度狭窄患者有12例(30%)、重度狭窄患者有10例(25%);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度以上患者的狭窄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的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明显要低于边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明显,诊断率较高,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脑CT动态灌注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
医学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无创,可靠的血管检查方法,可以提供精确的病变位置,形状,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1]。脑CT动态灌注成像定量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诊断局部组织早期缺血,脑梗死周围缺血性变化和评估脑灌注异常引起的颅内血管狭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0~70。其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例;脑梗死患者有28例,其中15例患者为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
1.2 方法
1.2.1 CT扫描
使用双源CT扫描,患者处于仰卧位,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扫描至颅底上方3~4 c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300 mgI/mL)50 mL,对选定层面进行多层连续扫描40 s。待扫描完成后,等待3~5 min,颈静脉内造影剂排空后,进行双源颈动脉CTA扫描,选70 mL非离子碘造影剂(300 mgI/mL),以4 ml/s注射。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常规重建图像层厚5 mm,层距5 mm,血管重建层厚间1 mm,间隔0.75 mm。
1.2.2 动脉狭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评价
由2名医师评价CT图像,血管狭窄分为:无或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5%)。
1.3 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相比之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检查与观察,我们发现颈动脉无狭窄无颈动脉狭窄患者有9例(22.5%)、轻度狭窄患者有9例(22.5%)、中度狭窄患者有12例(30%)、重度狭窄患者有10例(25%);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度以上患者的狭窄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 05)。15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的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明显要低于边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CTA检查结果
表2 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DCTPI检查结果
3 讨 论
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当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阻塞大于70%时,颅内血流动力学随后显着变化,颅内动脉压力降低,逐步建立侧支循环[2]。当狭窄加重,脑代谢储备也失效时,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有可能发生。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使用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这与临床上类似的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值得参考。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明显,诊断率较高,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郑 玲,周长圣,等.双能量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4(8):821-4.
[2] 刘水平,张 静,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患者的颅内血流改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53:283-290.
本文编辑:吴 卫
R743
B
ISSN.2095-8242.2017.07.1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