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改革策略分析

2017-04-27熊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美术教育高校

熊轼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江西南昌,330000)

摘 要:实践实习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降低了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的质量,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需要高校加快课程的改革步伐,保证教育改革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课程改革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 美术教育 专业实践实习课程 改革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视觉传媒和艺术设计等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而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作为美术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专业美术教师的关键性环节,能使学生通过实习顺利走入社会岗位,因此加强实践实习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改革,其意义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美术主要是对特殊形象进行创造,有效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包含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和认知功能。美术教育教学可使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苏格拉底之死》中展现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情景:其面对死亡毫不畏惧,镇静伸出右手准备接过毒酒酒杯,同时高举左手向弟子阐述自己的观点,强烈的画面效果会使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的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创造性劳动的重要结晶,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感知世界与欣赏自然,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促进创作水平的提升。例如:画家徐悲鸿在自己的作品创造中添加西方优秀作画技法,是洋为中用的典范;同时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维和理念,塑造自由奔放与姿态矫健的马的形象,实现了古为今用的目的。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美术专业教育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较为陈旧,如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课程多是由公共教师讲授,其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而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是国画、油画与素描等,较少涉及版面、影视美术和电脑美术等内容,知识技能结构面过于狭窄,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此外,高校对学生学习期间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足,学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表达能力不强,在实践实习过程中不能将自身的才能加以真正发挥。

二是教学手段不当。在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地位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没有关注教学及教学设计的设想,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合理运用美术教学的方法,只能“照搬”范画,导致美术作品缺乏创意,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是教学理念狭隘。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多是以专业美术院校教学模式为主,将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当成体验基础美术教育的环境,过分强调教育实习的体验功能。实际上而言,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的课程内涵十分丰富,其是实现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融合教师素养、教学技能和新课程理念等素质能力的过程,但是当前高校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此外,高校美术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如风景写生课程中只将学生带到室外,任凭学生自主行动,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导致教学进程缓慢以及教学效率低下。

四是指导教师素质水平不高。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还需要从教学理论及内容方面指导学生。但是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带队经验,并且高校每一年都会更换指导教师,新的指导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教育教学现状,带队指导经验不足,无明确指导目标,导致学生的组织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不高,影响教学实习效果。

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构建原则

高校在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实践实习课程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可操作性原则。实践实习教学主要是提供便于理解掌握的教学程序,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能够从某一侧面和角度贴近教学实际,对教学规律加以揭示。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从而加强模式学习,便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教学效果。②动态性原则。高校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体系应具有开发性、多元化和动态性,始终处于不断更新和动态的过程,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与现代化教育发展进行动态契合,保证教育理论、观念和实践的创新、丰富和发展。③适用性原则。由于实践实习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应遵循适用性原则,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特征进行构建,并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与改造,从实践实习教学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适当改进与调整,确保实践课程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改革策略

1.优化课程内容

当前由于高校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致使学生在实践实习教学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需要积极改革课程基本内容。高校需要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如美学和美术基础课程标准等,使学生认知美术基础教育,通过不同渠道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布置教学实践课题,如对相关课程教学教案进行模拟协作,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实习经验等。此外,美术教学实习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将相关的训练内容适当添加在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内容中,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美术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的水平,因此高校美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不同画种具有更多了解,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在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互动性、协作式、启发式和流动性等教学方法,明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通过电化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来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艺术资料,丰富美术课堂,便于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的美术概念,并将其合理运用在实践中。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具体化素描教学中的“透视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该规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转变教学思想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的思想理念,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师生需要明确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并且师生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对美术创作的性质加以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新活动。此外,高校应积极改革教学计划,在实践实习课程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组织实习和教学等活动,加强实践实习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强化改革效果。

4.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高校要想促进美术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对于初次带队的指导教师,高校需要指派具有丰富经营的教师指导其进行短期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实习带队指导任务。另外,指导教师需要对实习学生的情况加以及时了解,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增强学生对自身的信任感,并将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约束學生与自身的行为,促进实习质量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美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理念狭隘、指导教师素质水平不高等,严重影响了实践实习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可从美术教育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指导教师素质,从而确保美术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张晓丽,刘洋.教师资格统考下的美术教育实习课程改革困境及措施[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40-141.

[2]周佳春.高校美术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6,01:166-167.

[3]陈晓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之路[J].大舞台,2013,03:184-185.

[4]陈其和,曾筱晶.新课程理念下高师美术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广州地区为例[J].美术大观,2012, 04:174-175.

[5]李臣英.高师美术教育实习现状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1,11:119-120.

[6]韩莹莹.论高师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140-141.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美术教育高校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