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27龚贵祥
龚贵祥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四川攀枝花,617068)
摘 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分析了对该课程的定位,并在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案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改革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和教案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探索与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德育课、基础课,这是对此课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要求。此课程的定位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德育课。既然是德育课,所以在教学改革时要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其二是基础课。既然是基础课,所以在教学改革时要强调其基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围绕学校的主体专业建设来调整课程体系,更好地打下基础和增强服务意识。以前,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的独立性和系统性,讲得过多和过深,把《职业生涯规划》课当成专业课程,忽视了此门课的服务意识和基础意识,也忽视了此门课与各专业的联系。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进行教改时,要强调德育、基础课的性质。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课程开设的目的,以求对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教案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看看我们正在使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本教材。此书共五个单元,都是围绕职业和职业生涯而展开,此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职业及职业生涯的基础上,如何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教材具有普遍性,没有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专业实际,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适应社会、市场、企业和专业的需要来调整课程体系及内容,注重专业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职业素质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要从事的职业及要求。同时,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校本科研,申报课题研究,最终要形成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并且要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加强教案建设。教案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计划中的各门课程都有主次之分,教学内容当然也有轻重之别。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關系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但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基础差、控制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准确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一定的案例,通过对案例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法,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选案例,教师在精选案例的时候,要做到“三化四性”。“三化”即一要生活化、二要专业化、三要本土化;“四性”即一是真实性、二是典型性、三是教育性、四是实效性。第二、呈现案例。第三、分析讨论。第四、归纳总结、深化提升。
2.准确运用情境法。情境法即体谅模式法,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事先给同学们设置具体的情境;第二是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情境,写下讨论方案并收集整理,选择一种行动方案作为开始;第三是让同学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案情境意思来进行现场演绎;第四是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五是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深化提升。
3.灵活开展学生活动,增强实效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淡化知识点的教学,尽量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各样与就业、创业有关的活动。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所学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
1.表演课。学生学完某部分教材内容后,在教师指导下,把有关内容以小品、故事或其他文艺形式,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表现出相关教学内容。如上完《职业生涯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节内容后,让学生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表演,形成鲜明对比,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内容得到巩固、补充和升华。表演课形式新颖、直观,学生自主发挥余地较大,容易接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这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职业生活的认识,进行对自己职业规划的一次尝试,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有效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学,真正用在实际的生活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同时,在设计大赛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在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进而完善理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3.开展职业测试。职业测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从而能够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择业和发展方向。如在上《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确立自己适合的职业,我们利用《职业个性与职业匹配测试表》来帮助同学们测试,同学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素质,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缺陷,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接受教育培训,并在实践中尽量扬长避短,以便在应聘时能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改革,分析了该课程的定位,在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案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践行,通过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为本门课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