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互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2017-04-27赵黎鸣
赵黎鸣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企业与政府就如社会交换的双方,企业的政治联系就如一种隐性契约。双方通过这种隐性契约,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政企互动;政治联系
一、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概述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对社会交换的定义、条件、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向宏观的过渡。布劳把社会交换界定为“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做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布劳,2011)。他认为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即社会报酬。
布劳将社会报酬分为内在性社会报酬和外在性社会报酬。内在性社会报酬指从社会交往关系本身所获得的报酬,比如乐趣、认同、爱、感激、信任等。外在性社会报酬指在社会交往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商品、邀请、帮助、服从等。社会交换不具有具体的规定和明确的承诺,因此在社会交换中会呈现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布劳认为人们使行交换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因此,行使社会交换最基本的规范是“互惠”和“公平”。互惠是交换的前提,公平是交换双方对报酬的预期。只有同时遵守互惠和公平,交换关系才能持续进行。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政企互动
中外学者从90年代初期就以政府职能为出发点,对我国转型经济时期的政企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分析的思路上看,主要以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分权为出发点,分析制度变化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的影响,进而分析政府与企业关系,构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这一时期的政企关系,并且这些理论的建构基本是建立在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细致的经验数据检验之上的,所以这些理论对于处于某一特定时空的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理论主要有:地方法团主义、地方政府即厂商、市场行动者、第一行动集团、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和谋利型政权经营者、进取型地方政府、保护型地方政府和掠夺型地方政府、关系产权的维护者。
第二,从研究的对象看,研究者或是笼统地以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为对象,或是关注乡镇级的地方政府,而对县市级的地方政府研究相对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如果把县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或数据搜集等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具有较大的限制性。另外,较少研究关注不同地区的法制程度、市场化情况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这些约束性因素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第三,从遣词造句上看,不少文獻出了较为强烈的价值倾向,比如有的文献采用“进取”、“保护”、“掠夺”、“谋利”等词汇来形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的动机或结果,体现出学者们对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或正面或负面,或积极或消极的观点。这也客观的揭示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经济行为的异质性和变化性。
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制尚不健全,但是经济仍然高速增长,用LLSV的理论不能解释。根据制度经济学,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法律法规等成文的条约,非正式制度则包括风俗良序等非正式合约。当正式制度不健全而经济仍然增长时,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我国存在一种有效的替代性的融资途径和公司治理的机制,比如基于关系,这种非正式制度在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这种非正式制度无疑包括企业的政治联系。
企业与政府好比社会交换的双方,企业的政治联系好比一种隐性契约。双方通过这种隐性契约,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企业在与政府的社会交换过程中,获得政府的认同、好感和信任,从而建立和维系了政治联系,获得了内在性社会报酬。与此同时,政府也在交换中获得了企业的认同,也获得了内在性社会报酬。除此以外,企业基于其政治联系,还能获得政府给予的帮助和扶持,即外在性社会报酬。
要使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社会交换可持续进行,政企双方都需遵循互惠和公平的原则。那么企业和政府在这一社会交换过程中分别付出什么和收获什么呢?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有趣问题。
参考文献:
[1]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Allen,F.,Qian,J.,Qian,M.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
[3]杨瑞龙,杨其静.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0,3.
[4]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J].社会学研究,2002,1.
[5]周业安,赵晓男.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研究——构建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秩序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2002,12.
[6]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2.
(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