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中应渗透生命价值
2017-04-27雷艳
雷艳
内容摘要: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状况,很多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淡薄,轻视生命现象屡屡发生,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生命价值教育,通过教师生命经验的启发,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领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会人之生命力的顽强,实现生命和谐之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体验;价值;意义
人的生命是人所有一切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原点。在某种角度讲,教育要面对的是人的生命问题,从教育教学的方面而言,关注生命价值意识是所有教育的归宿,是践行对人的最高根本存在的关怀,在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才能深刻领悟教育的魅力,才能让教育生发出盎然生机,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它和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相互映照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价值意识的启发与引导呢?
一、启发学生,感悟生命之价值
语文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纵横拓展与个性积极延伸为旨的教学。它强调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彰显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先生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目的之所在。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不断体验和领悟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他们对生命存在之价值的敬畏与珍惜的心灵。
因此,我们要理解并感同身受般的去把握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不赞成做无谓的牺牲的真实原因之所在,“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而背后蕴含了作者呼吁青年们珍视生命,彰显生命价值的良苦用心,而非苟且偷生,无所作为。因此,理解生命的存在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之顽强
生命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有去无回且不断延伸的线,其间有辉煌的腾跃,也有低迷的消沉,因此语文教师要用深刻的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精神为学生提供方向和引導,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不完美的人生中去寻找生命之光彩,犹如真的猛士有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万丈勇气,有即使只见微茫的希望仍奋然而前行的顽强意志。这就好似司马迁之于《史记》、曹雪芹之于《红楼梦》以及史铁生之于《我与地坛》,他们所依附的坚实的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信仰,就是他们对人生与理想的执著眷念与追求。虽是天道不公,但也从从容容;虽是窘迫不堪,却还坚持向前;虽是野草荒藤,但无时不洋溢着生命之律动,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意识促使作者从生活与现实的泥潭中走出来,勇敢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追求,去填补生命中潜藏的空白。伊瑟尔在谈及文本内容时说:“空白,就是指文本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本已实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
生命中的空白就是生活中的未被发现的美,就是有待我们去品味和咀嚼的意义。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接受自我,引导学生要去积极直面自我;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发现自我生命价值。像海伦一样不惧怕黑暗,而是努力欣赏思想中的一切光明;像霍金一样不恐惧身体的残缺,而是努力享受脑海中当今无人可及的大地与太空般的完美。
三、丰富学生,拓展生命之体验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蕴涵着的无限丰富的生命张力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给无生命的知识注入生命的活力,把学生引领到色彩斑斓的生命殿堂中去,激发他们的追求人生价值之欲望。另一方面,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绚烂的生命色彩,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在相对时间内的心灵碰撞和人生经历。钱理群说:“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把每一堂课都看做一次精神的探险。”所以,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生命在老师的评价中得到张扬的同时,教师的生命也应得以充分的绽放。
从轻视生命到珍惜生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现实生活中对生命意识的淡薄,依然令人寒心,轻视生命现象屡屡发生(如一些学校学生不堪重负“自杀跳楼”事件)。面对这样的现实,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把唤醒追求生命价值意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贯彻到教学中去,把坚持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坚持语文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联系性统一起来,把坚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与教师主导地位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统一起来,用教师的生命体验去启发学生的生命意识,用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去开发生命的意义,从而促使他们寻找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珍视生命的非同寻常,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真正把握生命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