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17-04-27姚春丽
姚春丽
新课改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当前各个学科中。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分析形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化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设计具有强烈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在语文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从文章中挖掘知识探究点,并且问题还应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通过学生顺次的解决,逐渐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文章时,启发性问题可以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来展示,如在第一个层次的问题设计上,可以设计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个场所的势利与冷酷?”然后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深刻揭露了什么问题?文中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性格?”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保证问题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逻辑关系,前面的问题应作为后面问题的铺垫,而中间的问题则为最后问题的延伸提供有利条件,在本次所涉及的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三个问题在侧重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比如第一个问题主要训练学生归纳的能力,第二个问题主要训练学生分析能力,而第三个问题则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通过次来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在一节语文课堂中受益匪浅,对课文获得由浅入深的理解。
二、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应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从现实生活着手,对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比如可以通过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使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还原文章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从而获得独到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语文课程上,情境的在现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完成,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出场任务,分别由学生扮演皇帝、两个骗子、大臣以及民众。当然,学生也不是单纯地进行角色扮演,在分布情境角色任務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如“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皇帝的无知?”“文章的点睛之笔在哪里?”“文章要表达何种思想及观念?”通过学生的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的知识内容,并且积极主动的探讨文章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视频播放的方式来播放与文章相关的动漫,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抓住文章的重点,获得更加准确的理解。
三、提问应用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在课堂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为了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在问题的设计上应有较高的针对性,以便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探究与学习。具体操作上,教师应摈弃一些不必要的提问,设计一些有深度、有拓展意义的问题,在新课开始前,要求教师用通过多种渠道去收集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涉及有针对性的问题,使问题与文章内容练习紧密,比如在课程引导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说你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鲁迅先生的童年中,以文章内容为提问的依据,比如在鲁迅先生进入到三味书屋学习后,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所描述自己学习的情境,使同学们结合自己刚上学那时候的心情,表达一下当时内心感受。通过以文章描写时间为主线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不断结合自身的经历去体味文章,让学生感同身受,并且也使学生减少对语文知识讲解的抵触,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情去学习文章,通过文章知识内容的熏陶,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语文问题的设计,综合课程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特点,设计一些层次性、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内容,并且通过构建相应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南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