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洗牌
2017-04-27
支点 2017年4期
作为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孵化器在“双创”风潮下野蛮生长,喜忧参半。
创业本是件艰难的事儿。初创企业大多时候处于盲目状态,于是便将创业的第一站放在能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的孵化器里,希望能降低成本,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孵化器时,近七成创业者考量的第一因素是融资资源,其次是政策优惠(65.3%)和人才聚集(54.5%)。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孵化器干的是“掮客”的活儿,主要提供低成本的办公服务,管理服务水平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盈利也仅靠房租或政府补贴,毫无商业模式可言。更有甚者,以“孵化项目”之名招揽大批初创企业,以应对政绩指标。
孵化器并非空间,拼的不是环境舒适,而是生态搭建。“二房东”模式没有核心资源和连接能力,被“洗牌”是早晚的事儿,对整个生态而言,“洗”得越早越好。
盲动的参与者离场了,沉淀下来的是具备生态圈的“正规军”,只有他們才能担当起优化和提升孵化器质量的重任。
孵化器在孵化企业之前,不妨先“孵化”好自己。(支点杂志2017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