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女人,注定沦为“死鱼眼珠子”
2017-04-27李甜甜
李甜甜
年少时粗读《红楼梦》,偶见一向珍爱敬重女儿家的宝玉竟言“未嫁的女儿都是珍珠,嫁了汉子的女人,都成了死鱼眼珠子了”时,我心里难免吃惊与不解。死鱼眼珠,惨白干瘪,乏味世故,这个词对步入婚姻围城中的女子是一种恶意的亵渎。可是,后来见多了人和事,才隐隐掂量到这句话里悲哀的分量。
大学时期,我与女友梨子一见如故。那时的她虽然身形略胖,但是为人质朴热情,思维轻快明朗,眼神明亮清澈,说起话来满是笑语嫣然的俏皮,气场里散发着春天草木欣欣向荣的欢乐味道,像极了清新甜美的橙花香水。
可惜后来她情事不顺,男人恃宠而骄,继而风流成性。她执着,她不舍,所以一再降低底线,对方自然变本加厉,最后竟然发展成家暴事件。其实追究起来,这男人的性格和处事跟家庭环境不无相关,只是梨子那同样深受家暴伤害的婆婆非但没有同情儿媳,熬成婆后反倒变着法子为难儿媳,补偿自己多年来无处发泄的委屈和不甘。
那些年里,我看着她萎靡憔悴,没少做恶人,一遍遍地劝她脱离苦海。只是从结婚到生子,她哭,她怨,她嗔,她恨,她戾气丛生,她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了那个恶婆婆一万次,却终究舍不得离开人家的儿子。而对那个日益膨胀、不断践踏她底线的男人,因为惧怕失去,她的抗争已由最开始的歇斯底里沦落到最后的忍气吞声。
就是因为“舍不得离开”,终究被压得死死的。于是,那个明朗的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深闺怨妇,一个喜欢咀嚼他人不幸的女人,一个“死鱼眼珠子”。
我不能接受她的改变,买了一堆心灵自助的书籍寄给她,劝她趁着年轻多读书,再考个学历,多一份自力更生的底气。结果被她放置箱底落了灰。
我仗着仅剩的旧时情义,耐着性子劝她:“何必把自己置于这个境地呢,这个世界好人永远比坏人多,是你自己束缚了自己。”
她显然觉得自己的回答更胜一筹:“唉,你们这些人念书念太多,很傻很天真,不懂世间多险恶,人心多善变。”
她对人情世故总是过度解读,觉得老公的亲戚打牌时不带她是因为瞧不起她的娘家;她对于旁人失落总是追根刨底,闺蜜的饭局上她的话题再也绕不开对别人家老公投资失败的落井下石……我只是隐隐觉得她不再那么真诚和善良了。再后来,我从她那里听来的,不是描述自己高人一等的沾沾自喜,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窘迫挫败,再加上几句不怀好意的家长里短,剩下的只有揣测他人的最坏的恶意。她曾说婆婆就是那样的人,她憎恶婆婆,可最后却变成了婆婆那样的人。
其实,她所谓的“世间险恶”,不过就是一份变质却舍不得放弃的感情和鸡飞狗跳的家务事而已。但是在她看来,病急乱投医,把色厉内荏的“世俗精明”,当成保护自己的一副铠甲。
在婚姻里变成“死鱼眼珠子”的女人,不过是为了一个执念放弃了整个世界的可怜人。她們不肯放过自己,见不得周遭的人比自己活得轻巧,比自己过得幸福。她们的怨念和愤恨一边煎熬一边发酵,久了以后便“熬成了婆”,在以往的压迫中形成了一套“不成功也不成仁”的丛林法则。如同嗜血的鲨鱼一般,喜欢撕裂与活剥别人的不幸,因为那里有血腥的味道,恰恰能刺激她们被压抑许久的快感。
那天正好读到张爱玲的《金锁记》,欲爱不能的曹七巧破坏儿子的婚姻,折磨儿媳致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她用家长里短埋葬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聒噪之余,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觉得这些桥段似曾相识。是什么让一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个在欲望和懦弱中沉沦的女人,一旦看多了他人眼中的鄙夷和不屑,便会用百倍的恶毒一一奉还。这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也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所以在声势浩大的“反鸡汤浪潮”中,我一直持保留态度。就算再不济的鸡汤,于一时间情感落魄、茫然若失的女人们而言,都是一份聊胜于无的安慰,它们在呼吁着最朴素的女性独立、女性自尊和女性的自我救赎,形成一个良性的自我解脱的发泄途径。比起在狭隘格局下将那些自己消化不掉的伤害,转化为伤害别人的做法,不知道高尚了几百倍。
如此看来,我们倒是应该对那些挣扎着反省自我的女人心怀敬意,起码她保有了一份自我和良知。誓不做 “死鱼眼珠子”,也许是女人们最该对婚姻抱有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