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个中植棉品种在湘西北植棉区的抗性与产量表现

2017-04-27谢丕江曾华李玉华程泽新

棉花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抗病性

谢丕江+曾华+李玉华+程泽新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湘西北地区种植的抗性品种,于2016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该所育成的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和新植5号共4个品种,在桃源县进行抗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植棉2号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级别均高于其他试验品种,丰产性也较好,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较严重区域选择种植的品种。建议湘西北地区尝试引进种植,在利用好该品种良好抗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才能确保棉花生产有个好的收成。

关键词:中植棉品种;湘西北地区;抗虫性;抗病性;丰产性

中图分类号:S562.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1-0041-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2.009

0 引言

转基因抗虫棉在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大面积应用,棉铃虫、棉红铃虫基本得到控制[1-2]。但长江流域棉区在棉花生长盛期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期间湿度较大,且棉花常年不轮作、病原菌累积,极易引起棉花病害发生[3-4],因而棉花枯萎病與黄萎病已成为湘西北地区棉花的主要病害。

品种本身的抗性是解决病害威胁的最主要途径。为此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局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选育的四个抗病性较好的中植棉品种在桃源县进行抗性比较试验,从抗病性、抗棉铃虫特性方面考察,并结合产量因素,筛选适合湘西北地区种植的抗性品种。以期为湘西北地区棉花生产选择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及实施

试验材料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育成的中植棉2号、中植棉6号、中植棉8号和新植5号4个品种,以湖南省棉花主栽品种湘杂棉16号为对照。以上5个品种分别编号为A、B、C、D、E。采取单元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案,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

试验于2016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漳江镇高湖村5组农户李桃生棉地进行,试验地为常年枯萎病和黄萎病多发棉地,属冲积土土质,地力较好,承担试验农户植棉水平较高。棉花种植采取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进行,于4月15号播种,并苗床接种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菌种,5月19号移栽到大田。栽植行距为1 m,株距0.55 m,密度为18000株/hm2。基肥施用棉花专用缓释肥600 kg/hm2,提苗肥施用尿素75 kg/hm2,花铃肥施洋丰牌复合肥225 kg/hm2, 盖顶肥施尿素150 kg/hm2。棉花生长期内全程用缩节胺化调4次,苗期防虫1次,蕾铃期防治蚜虫1次,防治棉盲椿象、红蜘蛛各一次。试验未针对棉铃虫、枯萎病、黄萎病用药。试验由于管理到位,无缺株现象。

1.2 试验调查和测定内容及方法

参考李志芳,等[5]和吴征彬,等[6]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在棉花蕾铃期的发病高峰时,测定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情指数,并作为各品种抗性分级的依据;在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调查棉铃虫百株残虫量,确定抗虫性;每小区选择连续有代表性的10株棉花,测算单株成铃数,每个品种摘取吐絮正常的100个铃,计算单铃重,以密度、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测算各小区籽棉产量。

1.3 数据处理

按四川省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DB51/T1205-2011标准[7],确定抗病性等级,产量按LSD法进行品种间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抗棉铃虫特性

从表1的棉铃虫百株残虫量来看,以品种C表现最好,为5.0条/百株,品种D次之,为5.3条/百株,这两品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各品种抗虫性级别均为抗级。

2.2 抗病性

2.2.1 枯萎病

从表1的枯萎病病情指数可以看出,品种A的病情指数为3.9,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高抗病级,品种C和D为抗病级,品种B和E为耐病级。

2.2.2 黄萎病

从表1的黄萎病病情指数可以看出,品种A表现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抗病级,品种B、C、D、E均耐病级。

2.3 产量

2.3.1 产量构成要素

从表1的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可以看出,单株成铃数以品种E最多、为44.6个,品种D次之、为43.1个,这两品种均显著高于品种A、B、C;单铃重以品种B最重、品种E次之,这两品种均显著高于品种A、C、D。

2.3.2 籽棉产量

从理论籽棉产量来看,以品种E最高,品种B次之,这两品种均显著高于A、C、D;品种B与品种E(对照)接近,品种A、C均显著低于对照。

3 结论及讨论

各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对枯萎病的抗性,中植棉2号表现高抗,中植棉8号、新植5号为抗病;中植棉6号、湘杂棉16号为耐病。对黄萎病抗性只有中植棉2号表现为抗,其余各品种均为耐病。各品种产量以湘杂棉16号与中植棉6号显著高于中植棉2号、中植棉8号和新植5号。

综合抗性和产量认为,湘杂棉16号虽抗病性略差于中植棉2号,但丰产性较好,仍可以作为湘西北棉区增产潜力较大的非病害严重区域的主栽品种;中植棉2号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级别均高于其他试验品种,丰产性也较好,是该两病发生较严重区域应考虑种植的品种,建议尝试引进种植,在利用好该品种良好抗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才能确保棉花生产有个好的收成。

参考文献

[1] 黄云,蓝家样,陈全求,等. 浅述棉花的抗逆性与抗逆育种研究进展[J]. 棉花科学,2015,37(1):7-9.

[2] 张运胜,孙冰,卜茂平. 对湖南省安乡县棉地结构调整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5,37(4):3-5.

[3] 皮晓林,尹辉,章文顺.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未来科技需求探讨[J]. 棉花科学,2015,37(5):3-5.

[4] 诸凤丹,黎波涛,杨鸿,等. 湖南常德地区棉花收获期气象条件与机收浅述[J]. 棉花科学,2015,37(2):8-14.

[5] 李志芳,冯自力,赵丽红,等. 一种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新方法[J]. 中国棉花,2013,40(10):15-17.

[6] 吴征彬,刘国权. 棉花枯萎病鉴定技术及抗性指标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9(1):19-21.

[7] 曾华兰,刘宇,叶鹏盛,等.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P]. DB51/T1205-2011.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01-25发布.

猜你喜欢

抗病性
2012年水稻品种展示试验与研究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LabVIEW技术的番茄抗灰霉病检测系统
小麦品种抗病相关分子标记检测研究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接种落叶型黄萎病菌棉株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
蚯蚓粪有机肥的制备及其对不同蔬菜产量和抗病性的影响
茄子抗青枯病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