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应体现在教师的日常行为细节中
2017-04-27漆学鹏
漆学鹏
【摘要】文章从如何正确看待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尊重学生,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关爱学生,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关注学生,如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将师德修养体现在教师的日常行为细节中。
【关键词】师德修养;师生关系;尊重;关注;以身作则
道德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行为标准去对待学生,正确处理教育劳动中的问题,正确对待师生关系,为社会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师德具有内省性,它不能从外界获取,只能由自己修炼。师德具有示范性,它以提倡、规劝、示范、表率等方式维系教师的行为准则。而师德修养反映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反映的是教师“被动”规范和“主动”适应的差异性;反映的是教师是否适应社会,热爱本职,并不断完善自我的具体表现。提高师德修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师德既具有广泛的外延,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如何提高师德修养,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它涉及教师行为的方方面面,往往让人觉得不着边际,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说起,从何做起。其实师德修养并非无迹可寻,它就体现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行为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本文暂且不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教师与集体以及教师与国家的关系,仅谈教师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面对师生关系,以实际行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师德修养体现在言行细节中。
一、如何正确看待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义务,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解释心中的疑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在优势地位;作为受教育的学生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在劣势地位。正因为这种矛盾关系,导致几千年的传统师生观念代代传承,“师道尊严”根深蒂固。而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多维复合关系。教师扮演着“师长、家长、朋友”三种角色,在传授知识解答疑难时,是老师;在关爱呵护时,是家长;在相互倾吐心声时,是朋友。尽管教师和学生的身份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尊重学生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领路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学生很在乎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动作表情。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能燃起学生的激情和希望,或许能使学生受到某种伤害。面对学生,教师心目中一定要树立人格平等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要用尊重的口吻,如“你看呢?”“你说呢?”“你认为呢?”“你觉得呢?”表示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要用温和的语调表示平等的而非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否定对方的意见时,要用委婉的语气,如“你看这样是不是更正确,更好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位学生,树立公平意识,不能只宠爱优生而忽视差生,要给差生更多的鼓励机会。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掌握语言分寸,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切不可武断下结论。不随便用“绝对”“肯定”“一定”等词语,要善用“我想”“我猜”“我推测”等词语。在任何場合,对于学生对教师的礼貌招呼,教师都要给予积极回应。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与学生交流沟通的细节,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交流感情的机会,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是自己真正值得信赖的贴心人,是他们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根本尊重。
三、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关爱学生
教师要拥有“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其中爱心最为重要,位居其首。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教师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心,就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层。要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达这种爱。如关切的目光,坦诚地交流,真诚地问候,细心地体察,耐心地询问,苦心地规劝,深入地探讨,这些都是表达爱的方法和途径。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关注不够。这是不正确的。教师要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上更要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教师应及时用关切的语气询问,善于用如“怎么啦?”“不舒服么?”“冷吗?”“热吗?”“难受吗?”“很疲劳吗?”“是不是感冒了?”“好点了吗?”“疼吗?”等亲切的问候语。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如对学生拍拍肩膀,捋捋头发,拥抱一下,竖起大拇指等。古训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真切关爱,教师实施的教育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哪怕是最严厉的批评。
四、如何在言行上体现关注学生
“人类行为有个极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从这个法则,基本不会惹来什么麻烦;事实上,我们遵守这个原则,便可以得到许多友谊和永恒的欢乐。但是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难免后患无穷。这个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渴望被肯定。”(《卡耐基全集·人性的弱点》)这个法则同样适合教育。要让学生时时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教师很在乎自己。
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的关注。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通过不同途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信息来源可以从以下一些途径获得,如校报、板报、校广播、宣传栏、体育赛事、艺术展演、科目测试等,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当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时,教师可以用赞许的欣赏的语气,如“真好、真棒、真行、真带劲”等词语,把你对学生的赏识告诉对方,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是学生奋进的不竭动力;反之,发觉他们在某方面退步或犯错时,也要用关切的语气询问原因,如“我注意到……”“我感觉到……”“我打探到……”“我希望……”等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对学生产生激励和促进作用。
五、如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成才也要成人”这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基本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人民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是其有育人的理想和追求。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要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平和人格。教育学生不能演戏,决不能搞“双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教育学生不能空口说教,只讲大道理,那样会使学生厌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或媒体报道的现实事件,因势利导,让学生分清是非,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本校张某萍老师的事迹,就是身边的最好教材。事情是这样的:张老师的丈夫因一次偶然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张老师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一片蓝天,一边不惜花费巨资给丈夫做康复训练,精心护理,不离不弃,患难相随,其真情可叹;一边肩负教学重任,依旧兢兢业业,以非凡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学生夯实基础,其师德可赞。这样真实生动的事例,会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从而使其受到良好的感化教育。
六、如何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值得仿效的榜样,教师是最具有知识、最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是非、善恶、荣誉观念的判断。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键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如毛泽东与老師徐特立、杨昌济;鲁迅与老师藤野先生等,中外历史名人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的启蒙者、人生的指路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高度关注中,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就给教师的言行举止提出了很高要求,所谓“为人师表”正是如此。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应是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讲整洁讲卫生,教师不能衣冠不整,随地吐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教师不能态度粗暴,口出狂言;要求学生遵守作息时间,教师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教师上课不能吊儿郎当;要求学生团结友爱,教师不能闹矛盾;要求学生不要抽烟酗酒,教师不能随处抽烟,酒后上课。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
教师的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教师的工作是漫长孤寂的,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的收入是微薄的,但收获是丰硕的;不是教师缺少风流浪漫,因为他要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要抱怨,不要奢望,既然选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按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去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