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04-27邹秀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

邹秀廉

【摘要】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足见,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探 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必须利用语文课堂这个提高学习兴趣的有用载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语文学习的领域,用兴趣的火花点燃智慧之火,从而使每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培养;语文;兴趣;激发

传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学生对语文学习又怎么会感兴趣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一、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的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教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或者怕出错而不喜欢说话,久而久之,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首先要分清层次脉络,然后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教师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学生刚发言时就进行否定。阅读一篇课文,不能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对待一切事情和人物,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滥竽充數》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是一个关于皇帝的故事;一个关于吹竽的故事;一个滑稽可笑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一个爱听吹竽的国王的故事;一个愚蠢的国王的故事等等,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的阅读内容,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思考能力。你看,大家说得多好啊!

二、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还是需要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增长见识。因此,教师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可一周一计划,中途做必要的修改,保证切实可行。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阅读方法,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再次,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教师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最后,让学生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我认为应当这样开展作文训练:首先,提前明确每单元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其次,写作时间灵活安排,可适当推后;再次,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使学生学而不厌;最后,为保证大范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加大检查力度,增加组内交流次数,提高作文评析质量。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多开展读写结合课,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还可以借助新派作文的理念,把不同学科结合起来,开展“1+1”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材料积累,使学生“下笔如有神”;也可以多开展活动,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提笔即有话可写。

三、以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描写的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的母亲》为例,当读到作者患眼疾时母亲的行为时,我激动地读,声情并茂,还流泪了。这一情景使很多学生都感动了。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根据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激动,再问学生作者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都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朗读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其中并读得声情并茂。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其觉得学习语文不再枯燥无味。

又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先请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力求做到夸张,并加上表演的成分;再请其他学生评议,看看是否读出“荒唐”的味道。就这样,学生在读中自然地进入角色,并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续写。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也能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象能力都得到培养。

四、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比如《春》体现的是一种自然美,《勇气》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学生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这样,学生就得到了新思想的升华,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师平时在课内外都应规范自己的语言,并注意引导学生的用语规范;平时多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学生分享美文,交流阅读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兴趣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