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笑”的课堂 课堂才有“效”

2017-04-27钟慧娟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直观教学联系实际兴趣

钟慧娟

【摘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课堂上有濃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课堂就能达到高效。

【关键词】兴趣;情感;直观教学;生动任务;联系实际

效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1]。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良好的效果。课堂有效即可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有笑声的课堂能使课堂有效。课堂要有“效果”,就要有“笑声”。“笑”,因喜悦而开颜[1]。要使课堂有笑声,就要让学生对课堂有乐趣。有乐趣就要有极大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匈牙利语言学家卡莫洛姆布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语言学习的成就:付出的时间+兴趣=结果[2]。

学习兴趣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学科投入精力的多寡和学习效果的好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3]他主张不宜过分强调外来动机,而应努力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教师点燃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苦为乐,变厌学为愿学,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笑声呢?

一、用情感激发兴趣,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认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动力的影响。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点滴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教师的鼓励就像一杯美酒会让学生兴奋。帮助、鼓励、爱护学生,能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因此,要培养深厚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亲和情感。

古人云:“亲师信道。”学生对教师有了亲和的情感,那么自然会接受教师的教育。“你要想采蜜,就不要踢倒蜂箱。”本人在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上没少花功夫。一开始就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日等信息,把学生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课堂上尽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去提问、鼓励和评价,生日时给他们一声“Happy Birthday”的祝福,或者在书写工整的作业本上写上“Love you like this”的评语,这样学生很自然就和教师亲近了。当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教育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二、使用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情景化。中学生喜动好学,想象丰富,模仿性强,求知欲旺,记忆力好,但他们有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英语教学应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兴趣。直观教学可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图片、幻灯片,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正确理解教材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用的实物和标本,教学中随机运用,同时注意就地取材。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颜色、衣服和长相”一课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在教室一角挂起晒衣绳,事前准备好an orange sweater,a red blouse,a white shirt,a green dress,a blue or brown skirt,yellow shoes,统统挂在晒衣绳上,用彩色粉笔写出以上词组,然后指定好、中、差三名学生先后与我进行问答。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学会了表示衣服和颜色的单词。然后我让他们穿上不同的衣服让同学描述,猜穿什么颜色什么衣服的人是谁。在快乐的游戏中,把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整个课堂笑声不断,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衣服、颜色以及人的穿衣和长相的表达,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巧设生动任务,增强学习乐趣

创设目的明确的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去完成。任务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这实际问题需与学生的客观世界相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经历和社会交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例如我在上BookⅡ What a nice coat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买衣服”和“组织时装展”两个任务。学生在布置成服装店的教室里十分兴奋,都跃跃欲试地要买衣帽、鞋、皮带、丝巾等,打扮自己,上台进行时装表演,学生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学会了如何购物以及对衣服的评价。我又创设时装秀会场声音大而听不太清楚的现场情境,通过第三个人问话告知对方对衣服的评价,巧妙地运用到宾语从句。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运用英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四、善于联系实际,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任务,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运用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语言家Herbert H. Clark说:“Language is used for doing things.”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使用适当的语言把要求的事情做好。学习英语是为了运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广泛使用,我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英语的标语、广告语、说明书等,用鲜活生动的英语材料告诉学生英语的广泛用途。课堂上,我也常教学生一些常用口语,如“Its 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Damn(该死),Check(买单)”等,学生的兴趣十分高,经常使用上一些常用口语。在造句时,我也常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学生的有趣的例子。如教“Cant help doing sth”时,我举例“Liao Yiping couldnt help looking at the beautiful girl again and again”,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學习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问题。”[4]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语言学家克拉克说:“学习语言不是背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能一味地背语法规则,学习英语是为了运用,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的桥梁。”为了使用英语而学习,才能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热情。

五、自编自演英语剧,调动学习主动性

“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主动是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配合下探索的活动。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为前提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

为了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课前5分钟我让学生自由表演,或对话,或讲故事,或说笑话,或演小品歌舞等,课堂上也常将课文改编成短剧分角色扮演。在BookⅢ下册Chinese literature一课中,我让学生把四幅画编成四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狐假虎威、小红帽、西游记)分别表演出来,或播放电视电影的视频片段给学生看,然后叫学生模仿表演出来,这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词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通过对课堂设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学习英语,并能灵活地运用。激发兴趣,寻找快乐,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养成持久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有笑声,才会有效果。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律,但贵在得法,只要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英语,就一定会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366-4367.

[2]卡莫洛姆布.我是怎样学外语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56.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46-47.

[4][美] 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441.

猜你喜欢

直观教学联系实际兴趣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