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2017-04-27陈昱翀黎月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攻击性消极调节

何 珍 陈昱翀 黎月清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何 珍①②陈昱翀①②黎月清①②

①中国.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 541006 E-mail:hezhen0773@163.com ②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的:探究了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社会支持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方法:以某市3所学校的309名初中生为被试,构建线性模型,分析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维度(t=-2.60,P<0.05)和其他支持维度(t=-2.54,P<0.05)的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认知情绪调节中自我责难维度(t=2.03,P<0.05)和责难他人维度(t=3.52,P<0.01)的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在家庭支持维度(t=22.57,P<0.01)、朋友支持维度(t=6.53,P<0.05)与其他支持维度(t=-12.12,P<0.01)上,不同年级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在躯体攻击(t=-16.00,P<0.01)、敌意(t=-12.05,P<0.01)和愤怒情绪(t=-10.08,P<0.01)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的朋友支持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攻击性。

初中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攻击性

攻击性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攻击性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因素则是该领域研究中最为核心一个问题,因而备受研究者所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Anderson等人在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提出了GAM理论。GAM理论主要从认知、情感和唤醒三方面解释了暴力事件与攻击性的关系[1]。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从2015年1 -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初中生比例占到四成。初中生攻击性行为频频发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认知因素在攻击性行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认知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从认知上管理情绪情感信息,通常是指人在处理日常生活事件时,所做出的认知努力或认识[3]。认知情绪调节的基本步骤是指:将环境的影响从客观实在的刺激引向个体的认知思考,将生理的唤醒从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推向大脑皮层的高级认知[4]。因此,认知情绪调节的优点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逐渐增强,情绪情感的调节策略使用更加娴熟与灵活,表现出更佳的情绪调节技巧,因此需科学地运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情绪情感和行为[5]。由此可见,认知情绪不仅参与、影响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认知情绪本身就能引起攻击性行为。初中生情绪波动大,很多时候,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往往是认知情绪失调的结果。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初中生容易冲动,控制能力差,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可能存在缺陷。Davidson的研究指出,表现出高攻击行为者尤其是高冲动攻击行为者,他们本身就存在情绪情感调节的缺陷[6]。另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抚慰初中生起伏波动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进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个体从社会关系网络中(家人、朋友或老师等)获得一般的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可以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或危机[7]。刘晓秋,陈亚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回归分析指出个体所获得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确定控制感是攻击性行为的预测因子[8]。在困难或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事件,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进而保护了个体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根据以往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支持给个体带来的积极作用[9],而忽略了某个年龄阶段中由于缺乏某种社会支持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初中生获得社会支持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二者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建立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倾向的关系模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各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为被试参加测试。发放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09份(90.9%)。男生147人(47.6%),女生162人(52.4%);初一106人(34.3%),初二年级108人(34.9%),初三95人(30.8%)。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测查量表 社会支持测量采用经过改编的,该量表共12个条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老师、同学、亲戚)3个分量表组成。测量的克隆巴赫a为:全量表0.90,家庭支持0.82,朋友支持0.83,其他支持0.79[10]。

1.2.2 认知情绪调节测查量表 采用朱熊兆等修订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简称CERQ),本量表共36个条目,包括9个分量表: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在某个分量表上得分越高,被试就越有可能在面临负性事件时使用这个特定的认知策略[11]。

1.2.3 攻击性测查问卷 攻击性测查问卷采用Buss和Perry(1992)的《攻击性问卷》(简称BPAQ)共有29题,包含身体攻击、语言攻击、愤怒和敌意4个因子,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中文版的攻击性量表各条目所对应最大因子负荷的分类结果与量表的设计基本吻合;重测信度各领域Pearson相关系数范围为0.46~0.92,内部一致性各领域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59~0.87。这说明翻译的简体中文版攻击性量表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合在中国文化中使用[12]。

正式数据收集于2015年9月进行,在1周内完成。以班级为单位,使用3份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团体测试。研究者本人作为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3 统计处理

将有效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for Window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初中男、女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及攻击性的差异检验

见表1。研究发现,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维度和其他支持维度的男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同时在认知情绪调节中自我责难维度和责难他人维度的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在攻击性的4个因子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男女生在朋友支持维度、灾难化维度、沉思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2 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及攻击性的差异检验

见表2。研究发现,在家庭支持维度、朋友支持维度与其他支持维度上,不同年级获得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初一年级获得的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最多,初二年级获得的朋友支持最多。除自我责难外,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的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躯体攻击、敌意和愤怒情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表1 初中男、女生在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及攻击性上的差异比较)(¯x±s)

表3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初中生攻击性的相关(r)

表2 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及攻击性的平均数和标准差(¯x±s)

2.3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初中生攻击性的相关

见表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初中生攻击性的关系,除理性分析与攻击性没有显著相关(P>0.05),其他变量与攻击性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

2.4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和攻击性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对三者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3个因素的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检验显示,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呈显著效应的变量为朋友支持(t=4.68,P<0.01)、消极认知情绪调节(t=-3.08, P<0.01);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呈显著效应的变量为家庭支持(t=-3.07,P<0.01)、积极认知情绪调节(t=-3.08,P<0.01);与朋友支持呈显著效应的变量为有其他支持(t=8.54,P<0.01)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t=4.68,P<0.01)。根据以上检验分析结果,形成五因素对初中生攻击性影响路径分析图。

图1 五因素对初中生攻击性影响路径

从图1可以看出,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是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会加剧初中生攻击性,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则会降低初中生攻击性;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间接影响的是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家庭支持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对学生的攻击性产生影响,其他支持通过朋友支持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影响。

3 讨 论

通过社会支持和认知情绪调节的比较考察初中生在面对攻击性影响的差异,识别对初中生发挥重要作用的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为减少攻击性提出建议。

3.1 初中生攻击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初中生攻击性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得出,男生的攻击性比女生强,而且在态度上,男生的攻击性倾向也比女生高,这与陈永进,任文华,黄平对青少年的攻击性研究中表明,青少年的攻击性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恋爱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一致[13]。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是遗传学的原因,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并且这种性别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4];另一方面男生在自我控制方面比女生弱些,更容易产生攻击性。男生在躯体攻击维度、言语攻击维度、敌意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研究的男孩较喜欢使用直接的方式进行反击,男生表现出攻击、违纪、冲动等问题行为明显多于女生[15]相同。而初中生早期的反思能力较差,倾向于髙估自己的心理能力,特别是男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性别在初中生攻击性上具有主效应。

在年级与攻击性的差异上,躯体攻击维度、言语攻击维度、敌意维度及愤怒情绪维度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初中生的攻击性逐渐增强。按照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关键期,初二年级表现出更多的剧烈情绪和躁动,比初一年级的攻击性更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年级的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为自己的理想拼搏,攻击性有所减弱。这与李静华,郑涌的研究结果具有相同的意义,高攻击者的N100,P300和N400的潜伏期与波幅存在异常,提示高攻击性的个体在注意等方面的认知加工存在缺陷或心理发育不够成熟[16]。而攻击性按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初三年级学生的攻击性是否隐藏起来?而关于注意偏向的心理机制表明,采用阈下启动范式对内隐攻击者的研究发现,内隐攻击者N400的潜伏期更短,波幅更小,表明内隐攻击者对攻击类刺激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更高,需要的认知资源更少[17]。因此,这一结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与现实的价值。

3.2 社会支持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发现,朋友支持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大于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在初中阶段,朋友和同龄人对中学生的影响逐渐增加[18]。良好的朋友支持会避免和减少初中生攻击性,不良的朋友支持可能是产生攻击性的重要原因。在秘鲁利马,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和家务劳动繁忙均与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相关[19]。史俊霞和余毅震对11~16岁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攻击行为的学生,父母多采用惩罚、拒绝、否认或过分干涉等不良教养方式[20]。相比小学生,迈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增强,情感行为和观点上逐渐与父母相违背[21],原有重要的家庭支持日渐减弱,也促使初中生转而寻求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因为,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寻求更多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而朋友关系所具有的平等性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因此朋友关系成为正处于青春的初中生的新依靠对象,他们会更多地将自己的秘密和想法与朋友分享,与朋友的接触与日俱增,甚至暂时超过了与父母的亲密感。

3.3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攻击性的重要预测变量

本研究还探讨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攻击性的影响,消极认知情绪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了初中生的消极认知情绪调节越多则攻击性水平就越高。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为,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在探索社会和探索自己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而不良的外部环境导致初中生不能很好的调节自身行为,这就需要提供正确的引导。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初中生攻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因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初中生在面对压力和负面事件时调节情绪的认知能力,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些倾向于使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初中生能够不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积极地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反之,初中生如果采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就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甚至会阻碍其社会功能的发展,就会产生更多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同时揭示,男生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总体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并且男生更倾向于采用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认知情绪调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2]。女生在积极重新评价和重新关注计划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更多使用转换视角和积极关注的认知情绪调节。这可能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期望有关,父母对女孩行为习惯有较多的约束,认为女孩儿应该是知书达理且宽宏大量。

3.4 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攻击性的关系

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揭示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的关系,以攻击性为因变量,社会支持和认知情绪调节为自变量,攻击性为内因潜变量,建立关系模型。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是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会加剧初中生攻击性,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朋友支持则会降低初中生攻击性;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间接影响的是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家庭支持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对学生的攻击性产生影响,其他支持通过朋友支持对初中生攻击性产生影响。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攻击性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家庭支持、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攻击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攻击性有显著的抑制和促进作用。认知情绪调节理论指出,适应性的认知情绪调节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所以个体应采用恰当的认知情绪调节,从而减少攻击性,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3]。具体到社会支持、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这一预测作用为负向,即当社会支持系统较好,个体能够采取积极的认知策略,不易产生攻击性,由此可见社会支持、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对初中生攻击性起到了抑制作用。其原因在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趋于稳定,能够根据自我内部体验、内部认知系统对事件进行认知情绪调节后作出反应。

总的来看,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评价,采用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就可以对攻击性进行调控,从而发展出良好的社会适应。反之,如果个体采用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则不利于其社会适应和社会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攻击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建立初中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初中生的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对攻击性采取预防性抵制。对于初中生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注重营造良好的关系氛围对他们的行为适应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出适合初中生行为适应的关系网络。

[1]Anderson C A,Bushman B J.Human aggression[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2:53(1):27-51

[2]Ryota S,Toshihiko E.Cognitive appraisal as a predictor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choice[J].Japanese 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6,58(2):175-185

[3]Garnefski N,Kraaij V,Spinhoven P.CERQ: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J].Leiderdorp, The Netherlands:DATEC,2002,23(3):132-137

[4]Angold A,Rutter M.Effects of age and pubertal status on depression in a large clinical sample[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2,4(01):5-28

[5]Lopez-Perez B,Ambrona T.The role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on the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se[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5,39(2):299-308

[6]Davidson R J.Affective style and affective disorders:Perspectives from affective neuroscience[J].Cognition&Emotion,1998,12 (3):307-330

[7]Kenny M E,Walsh-Blair L Y,Blustein D L,et al.Achievement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s:Work hope,autonomy support,and achievement-related belief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0,77(2):205-212

[8]刘晓秋,陈亚萍.大学生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安全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22-25

[9]Seeman T E.Social ties and health:The benefits of social integration[J].Annals of Epidemiology,1996,6(5):442-451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24

[11]Zhu X Z,Auerbach R P,Yao S Q,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J].Cognition Emot,2008,22(2):288-307

[12]Buss A H,Perry M.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3(3):452-455

[13]陈永进,任文华,黄平.心理暴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18(8):81-84

[14]McClanahan M,McCoy S M,Jacobsen K H.Forms of bullying reported by middle-school student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J].Advances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15,8(1):42-54

[15]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7,39(5):845-851

[16]李静华,郑涌.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的注意偏向:行为和ERP证据[J].心理科学,2014,37(1):40-47

[17]陈莹,冯建国,王兴华,等.内隐攻击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 2010,33(2):419-421

[18]Forster M,Grigsby T J,Bunyan A,et al.The protective role of school friendship ties for substance us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15,85(2):82-89

[19]Perales A,Sogi C.Violent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to design prevention programmes[J].Violence, the Family and Childhood in Poor Urban Sectors.Lima:Cecosam,1995,2:135-154

[20]史俊霞,余毅震.青少年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93-895

[21]李小青,邹泓,刘艳,等.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25(3):32-38

[22]付祉云,佘双好.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的策略特点及启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29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on Aggress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 Zhen,CHEN Yuchong,LI Yue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ggressive behavior,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Methods:By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among 309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linear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ggressive behavior.Results:First,boys'family support(t=-2.60,P<0.05) and other support(t=-2.54,P<0.05)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irls'.Simultaneous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lf criticism(t=2.03,P<0.05)and blame others(t=3.52,P<0.01)between genders,boys had more scores than girls.Secon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family support(t=22.57,P<0.01),friend support(t= 6.53,P<0.05)and other support(t=-12.12,P<0.01)among different grades.Finall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ody attacks(t=-16.00,P<0.01),hostility(t=-12.05,P<0.01)and anger emotion(t=-10.08,P<0.01)among different grades.Conclusion: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ha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gression,and they can predict the aggress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Negative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fe aggression,and can predict it.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ocial support;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Aggression

R395.9,B844.2

A

1005-1252(2017)04-0532-05

10.13342/j.cnki.cjhp.2017.04.015

2017-01-11)

http://www.cjhp.com.cn/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5B-09)

猜你喜欢

攻击性消极调节
基于代谢调节的抗血管衰老新策略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二维码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让自己发光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汽油机质调节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