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2017-04-27王国炜林映梅
王国炜,林映梅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王国炜,林映梅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价值观是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精神追求的载体,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决定其文化特质的规定性和方向性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彰显,蕴含着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与精神标识,是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充分汲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哪里?那就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思想的根底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它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广袤土地上,传承我国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华文明是悠长的大河,它的源头活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无法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今天,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态度,比如文化自负、文化自卑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行,有利于破除上述错误思想态度,使人们更加准确把握和理性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扬弃
习近平同志“文化自信”思想的根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他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以中华文明永恒的价值特征和精神品格,跨越时空,超越时代局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沃土和思想源泉,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源泉。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并不是来者不拒全盘接收,而是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标准进行取舍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华传统文化予以系统批判、清理、阐释与重构,汲取其优秀因素和成分,使它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肩负起了这个重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在整个文化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据,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之所在,是中华文化自信要义之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哲学体系中理论精髓的合理吸收、凝练提升。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就是吸收了这些精髓,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升华。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泛爱亲仁的群己理念、树德立人的人格理想、礼乐成人的臻善至美、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礼法合治的制度建设等等,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内核。[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以家庭的血缘亲情为出发点,推而广之,直至“泛爱众”,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实现和谐统一,追求整个群体的“平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公正”高度契合。《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同样存在追求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成就自身人格的健全和道德的通透,实现塑造完美的人。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与现代的法治理念有着相同的基点和内在精神,对于当今依法治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伦理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美德又是其髓核。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甚至于宇宙伦理。中华传统文化德目谱系讲求“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通过教化,使这些德目谱系成为人们日常道德行为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可以被称为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个人、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汲取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可以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伦理等方面来加以解读和阐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4](P212)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批判性继承,古为今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使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更加具有历史的厚度,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破除文化自负、文化自卑等弊病的有效手段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关于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态度: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要么对于传统文化盲目自信,出现文化自大、自负的错误认识,对外来文化一律排斥;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甚至出现文化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这两种矛盾的错误倾向,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5]
文化自负容易导致人们在文化上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坚持文化复古主义,最终走向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道路。在当今世界文化广泛交流、交融的情况下,不能正确、积极对待外来文化,一味采取排斥、抗拒、对立的态度,势必影响我国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错失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良好机遇,失去了本应获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复兴的机会。而与文化自负相反,文化自卑和文化虚无主义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比较,是落后的、愚昧的、一无是处,导致“全盘西化”“去中国化”盛行,这样的危害是巨大的,“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有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它克服了前面两种矛盾的错误文化态度,坚持了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取凝练,本身就是以更加自信、更加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充分汲取,广泛吸收合理的价值养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革命文化精神的弘扬光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6]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者和领导者,一直以来就注重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去汲取治国理政的力量,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特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积极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与创造,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是中国先进文化积极的倡导者、发展者。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实践中,立足于中国独特的革命实践,结合革命的现实需要,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赋予中华文化革命价值意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文化再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自信的历史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革命文化精神血脉的传承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征程中形成的,是我们党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仍然能够砥砺前进、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集中展示和彰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持。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孕育出来的,它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都是寻求实现中国独立、富强、民主和人民幸福的价值表达。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实现了最高理想和现实理想的统一,共同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起着引领作用。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最高理想这一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革命优良传统的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当下中国,结合时代的特点,对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心系国家安危,情牵黎民百姓。毛泽东送爱子上前线,陈毅在示儿诗中所写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都体现了这种高贵精神品格,体现了“爱国”的核心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既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又是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和根本方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事求是等道德风格,体现高尚的人格追求,是共产党人对“敬业”“诚信”等价值理念的诠释……革命优良传统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厚,博大精深,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树立起新的时代精神丰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革命精神品格的秉承。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作为一个民族更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共同发展,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文化之根,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昭示着中华文化的品格特性。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以其特有的精神品格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着民族精神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与革命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对革命文化中蕴含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爱国情怀的秉承。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继承、弘扬和培育下,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品格……这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在目标指向上是一致的。由此,我们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革命文化精神血脉的传承、对中华文化精神品格的秉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
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富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瑰宝。革命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再生再造能力的强大,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无论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还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都是我们赖以奋斗前行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凝练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注脚。
现在,中国社会有一种不好的社会思潮,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特别是针对我们党的革命历史,进行所谓的重新评价,搞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就是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幌子,通过重新解读历史、解构历史,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种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诋毁和否定革命文化,诋毁和否定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诋毁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从而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比如这些年出现和曝光的“革命告别”论、消解红色经典、丑化和妖魔化英雄人物、谩骂和贬损革命领袖等等,如果任其发展,危害巨大,值得我们警醒。“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些人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行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由此可见,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动摇我们的文化自信,从而动摇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文化的亵渎。历史是不容亵渎的,也是亵渎不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践,不是某些人的否认就能够抹杀的。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更改,无法抹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正本清源,弘扬和光大革命文化。我们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我们党所秉承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爱国情怀传承下去、弘扬下去,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崇高品格、精神风貌发扬光大。革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所孕育的革命精神,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秉承革命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把革命传统、精神、品格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彰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那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传统,照应现实,面向未来,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扬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引领方向、提供动力、整合意识的功能效应,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彰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又是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具体体现,具有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性,是全社会价值诉求的集中表达,是当前中国社会形成的最大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代表着历史发展要求,在多样文化观念、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理念中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持文化自觉的前提。文化自觉,说的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和进步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着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能够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能够主动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文化建设中实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个”自觉:自觉为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作用和地位提供新的视角,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担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5]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说的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能够正确认识、把握和认同自身文化以及所蕴含的价值,并且能够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充满信心,坚定信念。[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中华文化内在的文化价值进行自我继承、开放吸收和创新超越,实现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价值的综合创造,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现实性和包容性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整合力、引领力。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文化自强的保障。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终极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就是立足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坚持自己的道路,通过文化创新,建设健康向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主动掌握世界文明交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自强的保障,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自强之魂、指明了自强之路、找准了自强之本、激活了自强之源。[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它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明确了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有力武器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文明的冲突、文化的碰撞、意识形态的对抗、价值理念的竞争此起彼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繁荣面临诸多挑战,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性伟大复兴任重道远。如何解决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破解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成为当前文化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面临瞬息万变的新情况,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如何激发内在的价值自省,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呢?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面前回避不了并且必须要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应对外来文化挑战的有力武器,更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价值支撑。
随着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日益深入,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借着文化开放的名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渗透,试图把我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于是,出现“全盘西化”和“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人鼓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试图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此来摧毁国人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摧毁我们国家的民族自信。[8]
倡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给予“全盘西化”“去中国化”的倡导者、“普世价值”的鼓吹者迎头痛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发展演进中最高层级的价值观,它不仅借鉴、汲取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和进步的元素,而且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虚伪和欺骗性进行了有力批判,摈弃了其中消极和落后的元素,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和方法,通过选择、吸纳、同化不同系统的优秀文化养分,提升和丰富自我,实现中国化、本土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9]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了这样的重任和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传统,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同中国现实需要相结合以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要,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化再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的强大自信。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孙伟平主编.家园:中华民族精神读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4]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6]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J].党建,2014,(10).
[7]乔法容.革命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J].红旗文稿,2016,(4).
[8]王泽应.光大中华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N].湖南日报,2016-05-06.
[9]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08.
[责任编校:彭澜]
Socialism Core Values:The Values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oughts
WANG Guo-wei,LIN Ying-mei
(Party School of Hengy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Hengyang 421001,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Xi Jinping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statements on cultural confidence,and stressed that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 more fundamental,broader and deeper confi⁃dence.Values are the essence and soul of culture,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re developed through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and it has realized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of China.Socialism core values are the values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oughts.
socialism;core value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2016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党的创新理论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自信”理论研究》(16ZXC07)
王国炜(1982—),男,湖南耒阳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林映梅(1975—),女,湖南衡东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
G120
A
1671-198X(2017)09-0010-06
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