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主题班会设计
2017-04-26王俊帅肖杰
王俊帅+肖杰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需要与现如今的互联网环境相结合。通过优化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主题班会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主题班会 互联网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44-01
有着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的全球性互联网络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目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他们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群体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然而,据统计网络中有30%以上的信息为无益信息,部分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会导致其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阵地,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才兼备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辅导员处于大学学生教育的最前沿,是大学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与现今的互联网环境相结合,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辅导员需要通过合理的主题班会设计,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完成对大学各个阶段的适应,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一、互联网环境下主题班会设计的重要性
班级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其职能包括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班级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以班集体为单位围绕一个专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主题教育活动。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另外,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5.1%。对于“上网频率”的调查发现,每天都上网学生的比例占97.6%,而选择使用“微信、微博”的同学比例达到95.2%以上。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和快捷便利的服务。对新鲜事物有极强好奇心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最新的潮流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主流化信息渠道,将互联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重新设计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成为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互联网环境下主题班会设计的难点
互联网有着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点,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难以控制的特点使得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广为流传。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是非判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造成沉迷网络、构建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等。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规避这些害处是互联网环境下主题班会设计的一个难点。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传统班会上,辅导员“领导者”的角色被逐渐弱化。同时95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求异求新,渴望无国界、无民族、无性别、无障碍地倾诉和交流,对更新知识和开阔视野充满热情”,传统班会空洞的说教形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削弱了班会的教育意义。如何适应互联网新环境,让主题班会的作用发挥完全,是设计主题班会的另一个难点。
三、互联网环境下主题班会设计的方法
1.优化主题班会的内容
主题班会的目的大致包括适应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等,传统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往往较为单调直白。如针对大一新生大多会开展“管理时间”主题班会,通过管理时间重要性、管理时间的方法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对这种主题班会的接受度较低。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软件,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生活學习动态和社会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根据这些信息确定相应班会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在班会中多多利用距离学生时间或空间上较近的事例作为补充。例如针对爱国主题班会,学生容易与较远的年代、人、事产生距离感,因此可以利用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欧洲难民潮等新闻视频资料,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总结。
2.创新主题班会的形式
互联网环境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渐趋于平等,同样也为班会提供了众多的教育资源,因此设计主题班会时需要对班会形式进行创新,增强主题班会的生动性、形象性,加强班会的育人效果。例如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开展视频班会形式,丰富班会案例,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产生共鸣。将传统的“说教”形式进行改变,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构筑线上线下渠道,促进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实时互动和双向交流,以平等、互动、隐性的教育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丰富主题班会的载体
据调查,目前学生智能手机和微信(或QQ)媒体软件的使用率达到100%。在互联网环境下,主题班会课的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以上媒体软件统一主题,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远程实时交流讨论。互联网平台改变了主题班会课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另外,辅导员也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做学生中的自媒体,在公众号中推送正能量信息,形成线上课堂。丰富主题班会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信息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而时代的不断发展,促进着教育方式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出现,带给教育者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改进设计主题班会,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樊人竞.互联网+大学生主题班会之初探[J]. 知音励志, 2016(5).
[2]孙伟, 张弘.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班会课育人成效探析[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3):79-82.
[3]严中, 钱云楼.新媒体时代下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案[J]. 商, 2015(45):297-297.
[4]李灿阳.高职辅导员“微信”工作模式设计与思考[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1):70-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