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26郑大腾旷虚波尹三凤夏翔高芝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模式

郑大腾+旷虚波+尹三凤+夏翔+高芝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本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等方面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 机械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53-02

一、前言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在全球招聘工程人才时,会要求对培养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学制与质量进行多边互认[1-3]。《华盛顿协议》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认证联盟[4-5]。2013年6月,中国签约正式成为会员国,这意味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生可以在《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实现“国际学位互认”,必将对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6-8]。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了开展专业认证,需要按照认证标准构建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整体。本文在学校定位、基础条件以及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研究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完善支持条件,加强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达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每学年修订一次。每年7月份,由专业负责人召集专业老师完成对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供当年新生使用。修订内容以学校定位、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国内名校和同类院校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校内外专家、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学校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品格、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定位为建设一所具有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大学。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同时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师资力量等因素,将2012年定位的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修改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更能体现当前学院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达成培养目标。

三、课程体系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各课程模块学分规定为: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模块对应学分为27.7%、14.4%、39.4%、18.5%。显然,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学分偏多,而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特别是工程实践模块所占学分偏少,同时为了更好地达成培养目标和定位,对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需进行修改。

由于当今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颠覆了许多原来制造技术的原理与技术,因而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将反映3D打印技术的课程“快速成形技术”列入。同时“材料成型技术”课程调整为“模具设计与制造”,这样更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另外,对一些应用较强的课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 数控技术与应用”、“ 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等由原来的理论课时44学时调整为40学时,同时增加其实验课时。通过修订使课程体系达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各课程模块学分比例,又满足培养目标定位要求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

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师资队伍,除了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之外,更应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目前引进的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工程实践,因此学校学院创造条件安排没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去挂职锻炼。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外聘企业高水平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开设讲座搭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支持条件的作用是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培养目标,包括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教学经费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对应的管理制度。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加大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依托“创新训练”、“创新比赛”等项目,增加了3D打印、3D掃描、快速成型和机器人等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建设;与33家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能较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五、学生

工程教育认证以“产出导向”为基本原则,即以产出的产品“学生”为中心设计、实施教学活动,重点看全体学生的产出成就。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支持条件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

以前我们是以“教师能教什么”来安排课程,现在我们要以“学生要达到什么”来安排课程,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过程中,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真题真做,完成基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并且在企业完成毕业答辩。其次,与企业合办工程训练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职业体验、学习与工程实践,提高工程能力。

六、结论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凌波,王芮. 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5.

[2]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培训教材,2013.

[3] 童玉松.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语境下的工程教育改革[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82-86.

[4] 曲永印,孙丽霞. 紧扣核心能力,构建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3(9):41-43.

[5] 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范云蕾.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9-35.

[6] 孙慧,夏建国.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职教论坛,2010(7): 33-35.

[7] 邓琼. 探究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97-98.

[8] 赵旭丽.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5):68-69.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