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期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2017-04-26侯玉虹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播种期晚熟廊坊

侯玉虹

栽培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非遗传因素。前人对播期与作物干物质积累特性作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马国胜等(2007)研究表明,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 日-7 月22 日之间,播期越早,玉米籽粒产量和群体干物质积累越高。适期早播,植株多穗大粒多,有利于玉米实现高产(续创业和郝建平,2007)。在7月5日-8月20日播期间,早播玉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光合势、CGR和干物质较低,籽粒产量最低(李明,2005)。但播期对玉米群体生长发育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产量性能方程(张宾,2007)为理论指导,重点研究廊坊地区播期对产量和产性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筛选适宜廊坊地区种植的播期,为玉米的高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08、2009和2010连续三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示范园区(河北廊坊)进行。

2.试验设计

供试玉米品种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设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种期及4个种植密度处理。采用裂裂区设计,播期为主区,密度为副区,品种为副副区,无重复,共36个处理小区。

3.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玉米籽粒成熟期,统计各处理小区全部株数,从中选择3株测定株高、穗位高;随机取30穗进行室内考种,考察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秃尖长,籽粒产量按籽粒含水量为14%折算。

二、结果与分析

1.播期对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影响

(1)不同播期玉米群体产量和产量性能的變化特点。早播玉米除MNAR以外的3个光合性能参数值均较高,产量构成参数GN和GW也很高,因此产量较高,平均产量为9718.96 kg hm-2,且年际间变异系数也较低,仅为6.31%。晚播玉米MLAI、D和HI均最低,GN和GW也相对较低,因此平均产量仅为9274.26 kg hm-2,且年际间变异系数较高,为10.53%。与早、晚播玉米相比,中播玉米的产量性能构成指标居于两个播期之间,平均产量为8727.41kg.hm-2,但年际间变异系数却高达11.44%。可见,早播玉米(5月3日)的产量最高且在年际间相对稳定,理论上是本试验的最佳播期。

(2)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对2008、2009和2010年的三个播期进行回归分析。生育期回归方程分别为:y=-3.97x+123.19 (2008);y=-4.07x+125.26 (2009);y=-3.85x+125.30 (2010); y=-3.96x+124.58(三年平均)。从方程中看出:各年度生育期长短与播种日期呈现显著负相关,播种早则生育期增长,播种晚的生育期缩短。播种期提前或推迟一个播期(25天),三个年度生育天数的增减幅度基本一致,2008年平均增减3.97天,2009年平均增减4.07天,2010平均增减3.85天,三年平均增减近4天。

2.播种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回归方程:y=-5.29x+118.83(益农103);y=-3.75x+123.31(先玉335);y=-3.67x+124.80(郑单958);y=-3.13x+130.70(登海661)。从方程总看出:各品种生育期长短与播种日期呈现显著负相关,播种早则生育期增长,播种晚的生育期缩短,生育天数的增减幅度是早熟品种大于晚熟品种。播种期推迟一个播期(25天),早熟品种生育期天数平均缩短5.3天,中熟品种平均缩短3.7天,而晚熟品种则平均缩短3.1天。

根据线性方程计算益农103、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的播种期、收获期以及生育天数范围。其中5月3日、5月28日和6月22日为实际播种日期,三个播期实际测量的生育天数与模拟的生育天数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2.30+0.98x,相关系数r=0.9695。随着播期的推迟,早、中、晚熟品种的生育天数均变短,收获期均推迟,且早熟品种生育天数减少幅度大于晚熟品种。同时播期越早,品种间生育天数差距越小,播期越晚,差距越大。

三、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并结合廊坊地区多年气温资料(日均温>10℃)和参考传统农作安排,廊坊地区最佳播期为4月3日,三种熟期类型品种的收获期分别为:益农103为8月1日,生长天数为120天;先玉335为8月5日,生长天数为125天;郑丹958为8月6日,生长天数为126天;登海661为8月13日,生长天数为132天。根据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日均温>5℃)以及廊坊地区多年气温资料,夏玉米适宜收获期为11月9日前后。适宜播期与产量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国胜, 薛吉全,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任建宏. 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6):1247-1253.

[2]张新,王振华,刘文成, 张前进. 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21适宜播期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 99-101.

[3]张宾, 赵明, 董志强, 陈传永, 孙锐. 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方程及高产分析.作物学报, 2007, 33(10): 1674-1688.

猜你喜欢

播种期晚熟廊坊
晚熟的记忆
晚熟
廊坊专场(二)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晚熟胡萝卜新品种助农大根